楊銳華作品《天地寬》。
黃志偉作品《佛山無影腳》。
黃志偉作品《悠閑老子》。
四位工藝大師齊聚大洋網探討突圍之道
本報訊 (記者潘慕英攝影報道)五千年來,佛山石灣窯火紅紅火火,每年數(shù)以億計的石灣公仔走向世界各地。不過,石灣公仔雖享譽海內外,卻因不夠“百搭”而導致市場受到局限。前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楊銳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黃志偉,廣東省锃風藝術研究院院長、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王增豐,廣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副所長、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鄭舒文一行做客大洋網,就石灣公仔的藝術特色與發(fā)展創(chuàng)新之路建言獻策。大師們認為,石灣公仔藝術生活化才能在市場與藝術的夾縫中突圍,走得更遠。
探索:
藝術與市場如何兼得?
楊銳華介紹,石灣公仔最大的特點是生動傳神的刻畫和深厚樸實的釉彩。石灣陶泥的顏色接近人體膚色,塑造人物時不施釉的陶泥表現(xiàn)人體肌膚的溫情,是石灣公仔的巧妙之處。作為嶺南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一個藝術種類,石灣公仔渾厚粗獷同時質樸率真的風格正是傳統(tǒng)嶺南人的寫照。不過,以動物、人物造型為主的石灣公仔,有一些作品也因面目猙獰、兇神惡煞的特點,被認為不太適合放在普通家庭環(huán)境,不如景德鎮(zhèn)陶瓷那么“百搭”,從而發(fā)展有所局限。王增豐認為,這正是石灣公仔工藝美術師如今面臨的問題,市場與藝術該如何兼得?
“藝術家只滿足自己的創(chuàng)作需求,但是工藝美術師的起點就要考慮市場是否接受。”王增豐說,“以蛇年生肖公仔為例,許多人為了迎合市場創(chuàng)作出了可愛的卡通蛇,更加生活化,就受到市場歡迎。”
楊銳華則認為,如今石灣公仔不一定寫實,而是取意;工藝美術大師必須有自己獨有的符號,作品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你必須清楚自己的定位,讓人一看到作品就知道是你的。”
觀點:引導市場才不會失卻文化
也有專家擔心過分迎合市場將失去石灣公仔背后的文化,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鄭舒文表示:“現(xiàn)在有太多的年輕人把作品往卡通上做,這是十分危險的。”鄭舒文認為,石灣公仔原本的題材起源于傳統(tǒng)文化,比如忠孝教育等中華傳統(tǒng)道德故事。但為了保住市場,年輕陶藝師在創(chuàng)作時往往忽略作品背后的文化意義,而是一味復制。“面對市場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迎合市場,另一種是引導市場,在迎合市場的同時主動引導市場也是很重要的。”鄭舒文說。
提醒:
真品有證書及簽名
石灣公仔頗受收藏家的熱捧,但收藏也是有竅門的。黃志偉說,石灣公仔分為原作、半原作、精品、一般印制品、普通品等五種,收藏的價值從高往低。其中原作是只有一件的孤品,具有最高的收藏價值;而一般是精品以上才有收藏價值。值得提醒的是,市場上也有贗品、仿品“魚目混珠”,而真品一定有證書和親筆簽名,購買時一定要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