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曹妃甸之光”第十五屆唐山中國陶瓷博覽會在國際會展中心開幕。開幕式釋放的彩帶還未落地,伴隨著樂隊的鼓樂,陶博會會展中心的各個展廳,到處是參觀購物的客人,收獲頗豐的參展商及客人大呼:陶博會真是一年更比一年強。
走進南展館,映入眼簾的是唐山惠達集團展廳,大屏幕播放著惠達30年來走過的歷程和產品介紹。從一個28萬元起家、產能3萬件的陶瓷廠,發(fā)展到今天以產能800多萬件居中國同行之最的集團,惠達的春華秋實從展廳中可見一斑。無需解說,一件件浴缸、面盆等衛(wèi)生潔具,以其線條流暢、潔白光潤訴說著它的卓爾不群。大牌恢弘大氣,小廠精致婉約,一年一度的陶博會對各大陶瓷廠商來說也是一場匯報會,參展商們精心設計展位,挑選出新近研發(fā)的精品,在這次盛會中展示出來。
如果說過去人們的陶瓷消費以實用為主,如今,富裕起來的消費者購買瓷器則不再滿足于基本款,而是更加看重外形美觀。本屆陶博會上的展品貼合市場需求,即使是傳統(tǒng)的貼花工藝餐具,花面也推陳出新,或田園自然,或鎏金奢華。
香港一園的玻璃底罩茶具,將玻璃與陶瓷完美結合,仿佛瓷茶懸浮于茶香氤氳間。景德鎮(zhèn)的法藍瓷,器形之美讓人大開眼界,無論是立著翠鳥的盤,還是倚著蝴蝶的杯,或是枝杈與鸚鵡造型的花瓶,大膽、唯美的創(chuàng)意設計讓觀眾不禁頻頻按下相機快門。
15年來,陶博會的展品從產品向作品、藝術品轉變,加入手工元素的展品占據的比重越來越大。相比于手繪,刻瓷裝飾工藝則更為繁復。淄博泰山瓷業(yè)有限公司展位,清脆的敲瓷聲吸引了不少觀眾,只見一位技師用一字形、針尖形刀具,在一個大瓷瓶表面,按事先畫好的圖樣鑿刻出凹痕,然后上色。展位展示的成品,有風景、人物等各種圖案的花瓶、裝飾盤,據說,一個復雜的圖案需要幾個月才能刻好,真可謂“來之不易”。
田家窯第十三代傳人田景儒老先生的手拉坯展位,每屆陶博會都是亮點。與往年使用電動輪不同,今年田老用的是手攪輪。固定在輪軸上的青石輪盤,邊緣處有一個小坑眼,年輕力壯的助手拿一根長木棍插入小坑眼內用力轉動,青石輪盤快速轉動,環(huán)狀草繩另一端的輪盤也隨之轉動,田老就在上面拉坯。工具的原始,更增添了古老的制陶文化的魅力。
這邊的“非遺”傳承人的表演讓人嘆為觀止,那邊唐山陶瓷收藏愛好者黃志強的講解讓觀眾對陶瓷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陶博會開幕這天,黃志強應邀為少年新聞學院的小記者們現(xiàn)場開講。他先給孩子們講述陶瓷文化的歷史,又帶領大家到各展位,拿起展品逐件詳細講解其工藝,現(xiàn)場不時有觀眾向他提問。
流連南展館的客商,除了操著各地口音的國內客商,更有皮膚黝黑的國際友人。采購商洽談區(qū),十幾張桌前常常人滿為患。一件件讓參觀者愛不釋手的精美展品,也正是客商們爭相下單的“寶貝”。
在會展中心北展館,各種花色的藝術瓷、日用瓷小套件令人眼花繚亂。開展不到1小時,已經有不少市民大包小包買到手軟,更有市民提著拉桿箱來采購。陶博會是專業(yè)的,也是大眾的,陶瓷廠商們需要這場盛會,北方瓷都的市民們更需要這場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