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投資將成趨勢
在這兩年的拍賣市場上,古代書法無疑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自從王鐸的《雒州香山作》在2010年在北京匡時秋拍以4536萬元成交,創(chuàng)下王鐸書法拍賣新高。人們對于以王鐸為代表的明末草書作品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而在2011年的秋拍中,張瑞圖《行書七言詩》、黃道周《草書五言詩》等藝術家作品均刷新了個人作品拍賣的世界紀錄。
在今年的春拍中,匡時將隆重推出“故國情懷——明遺民書畫作品專場”。遺民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給文學藝術注入新的內(nèi)容。其中,更有見證清初文壇盛事的《種菜詩唱和詩冊》等原作將首次現(xiàn)身,無疑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這份由浙江吳氏家族珍藏300年,由14件作品組成的標的,全景式地折射出17~18世紀中國鼎革之變背景下的一段往事。北京匡時總經(jīng)理董國強認為,這組作品中黃宗羲和呂留良的墨跡才是更大亮點。值得注意的是,呂留良的故事,里巷坊間留傳甚多,其女呂四娘刺殺雍正一事,尤多為人所樂道。然呂氏因文字獄被禍,片紙傳世吉光片羽,這無疑使得這件作品更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雖然誰也不能否認書畫拍賣市場已經(jīng)進入了“億元時代”,但并不是每件書畫都有巨大的升值潛力。在此情況下,主題投資的意義就不容置疑了。特別是從2009年秋拍以來,拍賣市場上出現(xiàn)從藝術史角度陸續(xù)推出的清代“揚州畫派”作品、清初“四王吳惲”作品和渡海三家等專場,更為成為了價值投資的典范。藝術品拍賣已經(jīng)不能再是簡單的大雜燴,而要更多地從藝術史、從社會文化等多角度深入發(fā)掘拍品價值。藝術品市場正實現(xiàn)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一個轉變,藝術品拍賣也將要進入一個精耕細作的時代。
源流名家值得關注
與內(nèi)地的拍賣行相比,海外的拍賣行在春拍的準備上 絲毫不敢怠慢,近日蘇富比拍賣行就公布了今年的春拍計劃,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就是來自阿爾佛雷德•克拉克夫人宋代汝窯天青釉葵花洗?死朔驄D是英國最著名的中國古陶瓷收藏家之一,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汝窯玉壺春瓶和汝窯洗即為其的舊藏,F(xiàn)在收藏汝瓷最多的首推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其次為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英國大維德基金會7件,私人收藏僅英國艾爾弗雷德•克拉克夫人和中國香港地區(qū)的羅桂祥先生。此次的這件無疑是非常搶眼,估價則是6000萬至8000萬元,無疑非常誘人。
繼在“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之二”專場中,明永樂年間的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以1.6866億港元成交之后,“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之三”中,將繼續(xù)推出明代官窯珍品,其中明永樂青花“荔枝綬鳥”圖大盤和明宣德青花暗花“海水云龍”圖高足盌無疑是其中的焦點。
而在北京匡時的春拍中,禹之鼎的《橙齋先生像》格外引人注目。自從在2010年紐約的拍賣市場上,禹之鼎的《王世貞像》估價12萬至15萬美元,最終以344.25萬美元刷新了古代書畫在美國成交的最高紀錄,更是讓古代肖像畫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禹之鼎作為一名人物肖像畫家在文人精英和仕官間無疑備受推崇,從現(xiàn)還尚存的士大夫肖像畫的數(shù)量中可見一斑,這些揚名遐邇的士大夫包括王士禎,喬崇烈,藝術收藏家高士奇以及傳統(tǒng)畫家王原祁,但存世的禹之鼎肖像真跡絕大多數(shù)都在博物館中。此次在拍賣市場上出現(xiàn)的《橙齋先生像》為吳之振上款,楊峴題簽,并由懷淵中、汪士鋐、胡璉、沈衛(wèi)題跋。吳之振,字孟舉,號橙齋,別號竹洲居士。由于其是來自浙江吳氏家族珍藏300年,來源清晰,無疑值得廣大藏家關注。
小眾藏品有大市場
此次在蘇富比春拍中,還將推出水松石山房藏珍玩專場,其中包括明嘉靖紫檀嵌玉石人物圖長方蓋盒等文房珍品。綜觀近年來的拍賣市場上,在書畫、瓷器價格紛紛走高的情況下,小眾藏品的市場潛力正在逐步被挖掘。除了鼻煙壺之外,瓷板無疑也是近期大家關注的焦點。在2011年天津市文物公司的秋拍中。民國時期汪野亭款粉彩山水人物紋四條屏瓷板,估價180萬至280萬元,成交價達到了1892.8萬元。這個價格也是民國時期瓷板拍賣的最高價。
景德鎮(zhèn)瓷板畫始于明清時期。民間曾把它鑲嵌在屏風、柜門、床架等處用于裝飾。清朝中期的一些民間藝人,運用中國畫中淺絳彩的繪畫方法進行臨摹和創(chuàng)作,開創(chuàng)了瓷板畫的先河。清末民初,瓷板畫幾乎成了達官貴人家中的必備之物,藝人們紛紛設立畫室,陶瓷工藝中的青花、五彩、釉里紅等等在瓷板畫上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除了創(chuàng)出千萬元的天價之外,大量成交超過百萬元的民國瓷板,也是值得廣大投資者關注的。特別是在海外的拍賣市場上,早年從內(nèi)地文物商店渠道流到海外的瓷板,更是成為了拍賣市場上的一道風景線。在去年11月倫敦邦瀚斯(Bonhams)秋拍中,推出的有一對潘陶宇繪制的扇形瓷板畫,是著名的陶瓷收藏家錢偉鵬在1997年購于武漢文物商店,當時以500元的價格賣給英國古董檢查委員會主席彼得•維恩(Peter Wain),這位海外藏家再以4000英鎊的價格出讓給另外一位藏家,而此次拍賣會上,這位藏家拿出了這件作品,最終的成交價則達到了36.125萬英鎊。另外一塊源于內(nèi)地的文物商店,并由彼得•維恩在1998年買到的王琦繪鐵拐李瓷板,成交價也達到了15.125萬英鎊。
雖然瓷板畫潛力巨大、行情井噴,但市場中流通的大部分瓷板畫為贗品,在不少大型拍賣會上甚至有高達80%的瓷板畫引發(fā)爭議。市場人士認為,這與收藏者盲目追名家、只看畫工不注重瓷板有很大的關系,鑒賞一件瓷板畫,除了畫工外,還要看其品相、釉面、填色等,這對于一般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在此情況下,通過挖掘瓷板源流背后的故事,特別是經(jīng)過一些著名藏家之手的瓷板,無疑是投資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