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滿珊瑚的壇子
熏爐蓋上的男子奮力掰開的獅口是熏煙的出口。
● 莫美顏
報道/莫美顏(主辦方提供照片)
“滄海遺珍:9世紀唐代陶瓷與金銀器展”共展出143件物品,此展覽可謂是“黑石號”寶藏的一個縮影。展覽也展出亞洲文明博物館的三件館藏。
大約1100多年前,一艘稱為“黑石號”(Batu Hitam),載著6萬多件唐代寶物的阿拉伯船只,在開往三佛齊國(Sri Vijaya)時,在蘇門答臘西南邊的勿里洞島(Belitung Island)附近葬身大海。千年后沉船被打撈上岸,一段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秘密因此重見天日。
“黑石號”寶藏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除了數(shù)量驚人的各種瓷器,還有非常罕見和珍貴的金銀器、銅鏡、唐代錢幣等。這批寶藏不僅揭開了千多年前便存在于中國與西亞之間的海上貿(mào)易的神秘面紗,也生動地反映了當時船上的真實生活。
去年,“黑石號”寶藏在濱海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ArtScience Museum)舉行的“下西洋:唐代沉船珍寶”展覽上與公眾見面,如果你錯過了去年的展覽,今天起到6月17日可到亞洲文明博物館去完成一睹寶物的夙愿。
亞洲文明博物館正在舉行的“滄海遺珍:九世紀唐代陶瓷與金銀器展”,共展出143件物品,首次露面的有10件,展覽也展出亞洲文明博物館的三件館藏。
亞洲文明博物館館長鐘亞倫博士說,展覽為公眾提供了9世紀時中國與西亞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的信息。
研究員簡舒怡說:“黑石號是已知最早運載中國陶瓷外銷的船只,船上的物品非常獨特而且很珍貴,這些寶藏不但加深我們對唐代的認識,也加深我們對古代東南亞和中東的認識。許多陶瓷器還反映出中國與西亞之間的跨文化現(xiàn)象。”
這次的展覽規(guī)模較“下西洋:唐代沉船珍寶”展覽小,可說是“黑石號”寶藏的一個縮影。亞洲文明博物館把展覽廳刷上淺淺的藍色,一踏進展覽廳讓人馬上覺得這是一個與海洋有著密切關系的展覽,有一種親臨其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