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景德鎮(zhèn)的青花守望者
剛吃過晚飯,景德鎮(zhèn)元青花瓷坊的畫瓷人王婷就急急忙忙鉆進了自己的工作室,她正在創(chuàng)作一件長50cm,寬35cm的扁瓶作品。“這件作品已經被預定了,” 王婷與記者聊著,并沒有停下手中的畫筆。記者看到,這件青花扁瓶已經基本完成,上半部繪以如意紋樣,中間是典型的傳統(tǒng)青花紋樣密集的菊花紋,下半部兩只孔雀站立在一片牡丹中……
作為千年瓷都,元代時,青花瓷被景德鎮(zhèn)窯成功地燒制出來,開辟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使景德鎮(zhèn)一躍成為中世紀世界制瓷業(yè)的中心。目前,景德鎮(zhèn)近200萬的人口中,從事畫陶瓷的占三分之一,但畫元青花的為數很少。元青花是仿古瓷中的一種,生產成本高,對工藝的要求也最高。
走進王婷的手工作坊,青花紋樣的布料隨處可見,或成了挎包,或成了桌布,或成了門簾,或成了天花板上的裝飾傘,上面擺置的茶壺、茶杯全是她自己畫自己燒的,樸實而有藝術感。擺在主要位置的3張大桌子,就是她平時創(chuàng)作的地方了。有些燒壞了但紋樣畫得很精致的器具,都被她歸置在了進門左角的仿古長桌上。
畫瓷幾乎是王婷的生活全部。每晚10點前她一定會離開作坊回到家里睡覺,一早就又到工作室,基本沒有娛樂活動,過著規(guī)律的生活。她說做青花是自己喜歡的事,對她來說,這就夠了。來這里畫瓷的畫家、教授都說,王婷畫的元青花是他們見過最好的之一,所以每次到景德鎮(zhèn),就會來王婷這里畫瓷順便討教。據在場的一位畫家介紹說,王婷畫的《仿元青花四愛梅瓶》和《仿康熙十二月令花杯》,已被湖北省博物館作重要復制品收藏。很多外地游客對于她畫的仿古瓷,也非常喜愛,“現(xiàn)在真正的元青花很少見,價格也高,一般人沒有收藏真品的經濟能力,這些仿古瓷,工藝做得挺到位,畫得細致又清雅,看了心情很舒服,我把它當真的來收藏。”
看到這些精美的青花,記者不禁感慨。據了解,發(fā)端于景德鎮(zhèn)元青花瓷器,曾經創(chuàng)造了偉大高峰,雄踞于世界藝術的中心,中國的元、明時代,青花瓷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典型符號,風靡全世界。但今天,對于多數人的生活來說,與許多曾經出于人們生活中心的傳統(tǒng)手工藝一樣,青花瓷已經顯得太邊緣化了。一個事實是,中國陶瓷產量連續(xù)多年居世界第一,產量占世界的90%,產值卻不到世界陶瓷總價值的10%。相反,國外的陶瓷總產量只有世界的10%,但產值是全世界的90%。這對于中國陶瓷業(yè)來說,無疑是值得反思的現(xiàn)象。對于世界日用瓷重要生產基地的景德鎮(zhèn)來說,做工細膩、設計感強、富有藝術性高的瓷器缺失,是整個中國陶瓷藝術發(fā)展的瓶頸。
在這個背景下,在景德鎮(zhèn)還有像王婷這樣一批堅持細致創(chuàng)作的手工藝人,默默地做著來“喚醒”傳統(tǒng)手工藝的寂寞工作,讓人欣喜。王婷說:“算起來,我做青花近20年了,自己的體會是,雖然做的過程較慢,但這樣才容易保證每一只器具都是認真的,對于顧客來說,也有更大的價值。”在追求品質生活的今天,人們需要精致、高端的手工藝品提升生活品位。據我們了解,像王婷這樣樂于堅守的畫瓷人,也正得到更多有識之士的認可,尤其是一些專業(yè)畫家或收藏者,都愿意到她這里來交流、畫瓷、購買。
走出瓷坊,漫步在景德鎮(zhèn)的大街上,堆積如山的陶瓷被隨意丟棄在地上,有的燒壞了有裂紋有孔隙,有的外形不圓滑,有的釉色不均勻。據景德鎮(zhèn)的朋友介紹說,當前多數瓷器還是通過分散的制瓷作坊生產,受技術的制約,10個進窯燒制的陶瓷器,有五六個是完好的就不錯了。記者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盲目追求產量化和短期效益的結果,使質量難以得到保證。生產出來的成品,相當一部分是粗糙、廉價的。而這背后,是原材料資源、電氣資源、勞動力資源的浪費,隨著環(huán)保觀念的深入人心,這是不容忽視的現(xiàn)實問題。更重要的是,“瓷都”的品牌正逐漸削弱。青花瓷在今天所面臨的問題,是一個充滿了困難的課題。其實,不僅僅是青花瓷,有許多曾經居于人們生活的中心,而今卻被嚴重邊緣化了的傳統(tǒng)手工藝,或許都面臨著同樣的發(fā)展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