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天津視窗10月29日電:昨日(28日),“首屆中國(天津濱海)紅色文化展交會”在國際會展中心正式開幕。為期三天的展會中,七千余件紅色文化精品將借助濱海新區(qū)國際化平臺,向全國、全世界宣揚“紅色文化”的重要意義。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杜立,區(qū)委副書記張繼和出席。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于景森講話。副區(qū)長郭景平,區(qū)政協(xié)副主席況清利參加。
開幕式上,于景森表示濱海新區(qū)在成立伊始,就把文化強區(qū)擺在突出位置,著力推進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政黨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精神和物質財富所凝聚的,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具有獨特的資黨育民作用。紅色文化的具體體現(xiàn)紅色文物,不僅蘊涵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傳承,輻射出強大的社會效能,而且在市場經濟中越來越彰顯其精神支柱作用。希望此次展交會能夠為濱海創(chuàng)造紅色奇跡,更希望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色文化愛好者、保護者、弘揚者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此次展交會的展廳分為三大部分,包括精品展區(qū)、百姓展區(qū)和自由交流交易區(qū)。在2300平方米的紅色收藏展區(qū),其中標注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軍品展區(qū)最為引人矚目。60件革命戰(zhàn)爭軍事紀念品涵蓋了紅軍鐵制手雷、紅軍雙筒手槍、紅軍用鐵炮、紅軍用土槍等等。“這些軍品的展示,又讓人想起了那段充滿激情的戰(zhàn)爭年代,很令人興奮。”來參觀的王先生告訴記者。站在“紅色文獻”展區(qū),張小姐告訴記者:“最吸引我的還是文獻類的展品,它們給了我強烈的歷史滄桑感和文化的厚重感。”此次展交會中,《毛澤東選集》1944年5月晉察冀日報社初版、《近世界六十名人》1907年八開大畫冊、《新青年》1915年、《延安中直機關生產工作座談會記錄》等等,大批具有珍貴歷史意義的文獻吸引參觀者們長時間駐足欣賞。
作為此次展交會組織者之一,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書報刊收藏委員會副主任秦杰將2011年稱為“紅色收藏年”。他表示,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紅色文化是一塊價值洼地。書刊、像章、塑像、油畫、瓷器、文獻、連環(huán)畫、老照片最受百姓的關注。很多參觀者都是有一定經濟實力、年齡偏大的人,他們心中普遍懷有一份“紅色情懷”。“展交會在新區(qū)召開,無疑是為紅色文化的傳播注入了新活力,讓更多的人不忘歷史,珍惜現(xiàn)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