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網(wǎng)興旗下網(wǎng)站: 中華陶瓷網(wǎng)  中國瓷都德化網(wǎng)  德化陶瓷商城  網(wǎng)興網(wǎng)絡(luò)
網(wǎng)絡(luò)興瓷,陶瓷行業(yè)第一門戶
資訊 企業(yè) 產(chǎn)品 供應(yīng) 求購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頁 展會 人才 商城 圖庫 電子雜志 陶瓷技術(shù) 行業(yè)百科 營銷管理 企業(yè)家俱樂部 論壇
頻道首頁  陶瓷歷史  陶瓷文化  陶瓷收藏  名家名作  陶瓷名城  古瓷初識
陶瓷藝術(shù)  陶瓷院校  古瓷欣賞  陶瓷拍賣  陶瓷古窯  陶瓷常識 產(chǎn)區(qū)特色: 德化  景德鎮(zhèn)  醴陵  潮州
信息內(nèi)容
   
 您的位置: 首頁>陶瓷文化>>陶瓷名城>>|
尋訪膠東半島最后的制陶者

發(fā)布:2011-10-27 15:23:49  來源: 齊魯晚報 [字體: ]

  陶盆、陶罐、陶缸、陶煙囪、陶花盆……對鄉(xiāng)村四五十歲以上的人來說,這些盆盆罐罐還留在記憶中。這些燒制的陶器用具,曾經(jīng)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不可或缺。如今,隨著瓷器用品、塑料用品等的興起,陶類制品也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作為民間的一門技藝———燒制陶器,也被人們遺忘。
  
  在膠東半島最東端的榮成市,73歲的王善本老漢還在從事著這項古老的技藝,他是方圓幾十里最后的一個燒陶藝人。在斥山街道辦事處北窯村王善本老漢的作坊中,我們見到了他———一位有著近60年燒制陶器經(jīng)歷的老漢。王善本的背已經(jīng)駝了,但身體很好,說起陶器燒制,老人拉開了話題。

  40多年前家家戶戶都有陶器

  北窯村與相鄰的南窯村原先是一個村子,明朝萬歷年間建村,初姓是村里的大姓,當時主要是以燒窯為業(yè),所以又稱窯上初家。

  村中有條河,河南是初姓,河北是王姓。本來兩姓相安無事,后來因為燒窯鬧了矛盾,官司打到了文登縣衙(當時此村屬文登縣管轄),縣府也無法判定孰是孰非,最后就來了和稀泥的判決:以河為界,分作兩村。兩村也一直靠燒窯制陶為生。所以在當?shù)孛耖g也就有了“南北窯捏泥罐”的說法。

  陶器是一種質(zhì)地較粗、具有吸水性且不透明的黏土制品。燒制陶器在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從成色上分,陶器分紅、灰、白、黑(青)、彩繪、釉陶等,而最常見的就是黑陶和紅陶,膠東半島大都燒黑陶。

  幾千年來,陶器一直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伴隨一代一代的人走過了昨天。四十多年前,在農(nóng)村可以說是家家戶戶都有陶器。因為它是用泥土燒制,所以民間都叫它泥盆、泥罐、泥龕子。別看這些粗糙的器具,生活中可離不開它們:蓋房子要用泥煙囪、泥脊瓦,日常生活中的泥碗、泥缸,泥花盆,煎藥用的藥吊子、挑尿用的泥龕子……這些陶器在生活中又有著一些其他器具所不具備的功能:用陶制花盆育花,性能優(yōu)于陶瓷花盆,因為陶制花盆吸水性好,保墑好,作物根系生長快,所以一些養(yǎng)花人至今還青睞陶盆。用陶制的民間俗稱“飯撐子”的器具烀地瓜,地瓜易熟且清香味正。用陶制的藥吊子煎藥,藥力強不走味兒。

  燒陶曾是門吃香的手藝

  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制陶燒陶在鄉(xiāng)間是讓人十分眼熱的手藝活兒。王善本老人說,他從十四五歲開始就在村里學(xué)藝,那時村里有十幾眼窯,生產(chǎn)的品種也多,有三五百斤的大酒缸,也有咸菜缸、茶壺、酒壺等。因為制陶燒陶很苦,并且那時在制作陶坯時沒有任何模具,全憑自己去琢磨想象,鍛煉手上的功夫,既需要力氣,又需要智慧。通常跟師傅學(xué)習(xí)六七年,才能夠獨立操作。

  人民公社時期,王善本就在村里工作。最初他們掙工分,按成品出窯率折工分,每年的收入比在生產(chǎn)隊里勞動的壯勞力強。后來農(nóng)村實行責(zé)任制之后,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陶器市場也越來越不景氣,村里的陶窯逐漸減少,從事陶器制作的人員也都轉(zhuǎn)行了。村里就將陶器作坊包給他們幾個人,每年交少量的租金,自負盈虧。這時村里只有王善本和三四戶上了歲數(shù)的老人在做陶器,一排舊瓦房分開幾個房間就是他們的作坊,一眼窯和一口水井為幾家共用。前兩年,另外幾家也相繼退出了制陶燒陶這一行,將一些家當轉(zhuǎn)給了王善本,王善本也就成了方圓幾十里唯一一個還在從事制陶燒陶的人。他的家里人也都勸他,現(xiàn)在市場又不好,你歲數(shù)又大了,何必去遭這個罪。但是他認為,自己燒制了一輩子的陶,丟下難免可惜。再說,現(xiàn)在畢竟還有人用陶器呀,他還堅守著這份工作。

  制作陶坯是個復(fù)雜活

  一件陶制品從制作到成型要經(jīng)過若干道工序,一般都是擇泥、踩泥、制坯、印花、陰干、裝窯、煅燒等,最短也得兩個月的時間。制作陶器的原料是那種黏性很強的黃土。將黃土挖出曬干后,剔除小沙礫等雜物,加

  水后開始揉,以前都是人力用腳反復(fù)踩糯,不但人累得氣喘吁吁,有時還出現(xiàn)夾生現(xiàn)象。后來,王善本自己發(fā)明了拌泥機。它是一種類似于和面機的機械,有了它,自然省卻了很多人力,原料也更均勻。拌好后的原料泥用手要能握成型,水分過少或過多,都能使陶坯定不住型,所以必須邊加水邊觀察,然后將泥土囤積好,用塑料紙遮蓋嚴實,防止風(fēng)干,一般一次備的料能夠做滿一個窯。

  燒窯前,如果有晴好天氣,要將干透的陶坯拿出來晾曬,然后開始裝窯。裝窯要有豐富的經(jīng)驗,合理利用窯中的每一寸空間。一般程序是最底層將煙囪豎起來放,然后是花盆,花盆大盆套中盆、中盆套小盆,一層層直至窯頂。這中間還夾以脊瓦、飯撐子等陶坯,除留火路外,其他地方不留任何死角。

  王善本的這個窯是個中型窯,一次可裝大小不同的各種陶坯1000多件。我們到窯頂上看了一下,在窯頂中間有一個直徑60厘米左右的通氣孔,在窯的后部左右兩角分別是一個5寸左右見方的煙道。封窯點火后,陶坯受熱產(chǎn)生

  的蒸汽從排氣孔中排出,五六個鐘頭后,蒸汽基本排凈,便將通氣孔封死。這樣由火膛進入的火焰,經(jīng)火道和火孔到達窯內(nèi),使火焰在窯內(nèi)均勻。濃煙在窯內(nèi)停留,可通過化學(xué)作用慢慢將陶坯滲碳,最終形成黑陶。

  燒一次窯需要一天一夜的時間,燒窯的材料一般都用木柴,一次需木柴1000多公斤。松木柴是最佳選擇,但是近年來封山育林,松木柴減少,只能改燒其他木柴和煤。

  燒窯時要對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保持極高的敏銳度,時刻了解火焰在窯內(nèi)的分布情況,不會因一時的溫度升降而過度興奮或緊張。王善本介紹:當初師傅告訴他,要時刻不停地觀察火勢,火苗的顏色如果像太陽那樣,就說明溫度過高,火苗的顏色要燒成滿月時月亮那種顏色,才算正常。燒窯要一氣呵成,決不能讓溫度忽高忽低,溫度要控制在800℃—1000℃之間,要時刻掌握升降溫的速度,注意粗大與細小木柴的搭配。燒火是非常重要的,時刻不能離人。一般都是家里人輪流著看火,時刻添柴,保持火焰的穩(wěn)定性。如果火候掌握不好,則會出廢品。燒窯時還特別怕進風(fēng),如果風(fēng)吹進窯門,窯火被風(fēng)吹得亂竄,通常就燒不成功,稱為“廢窯”。所以一些窯主在窯門口搭建一間簡易房屋,最主要就是用來防風(fēng)。

  老陶匠的無奈與自豪

  窯燒完后,還要將其燜一天一夜,這也是陶器在窯中慢慢滲碳的過程。下一步就是出窯了。

  一件普通的陶器,目前市場上的價格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每窯陶器的毛收入約五六千元,去除2000元左右的柴錢,利潤所剩無幾。制作一窯陶器大約需要兩個半月,每天實際收入四五十元,好在都是自己動手,不需要多少開支。每次出窯的陶器,王善本都批發(fā)給附近的商販,由于市場需求的萎縮,商販每次也就拿幾十件花盆、幾節(jié)煙囪、幾個盆,使用這些陶器的也只局限于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陶盆在農(nóng)村的一個特殊用途,就是家中有老人去世,用來燒香紙,稱香紙盆子。在出殯時把香紙盆子摔碎,據(jù)說香紙盆子是死者的鍋,必須摔得粉碎,死者才能在陰間使用。王善本的窯成了方圓幾十里唯一的供貨點,街坊鄰居說,如果王善本不再燒窯,要用陶器,只能到西縣(文登縣以西)去找了。

  王善本的兒子只在閑時來作坊制作陶器,裝窯、燒窯、出窯時,他也會來幫父親的忙,至于繼承衣缽,他可沒這個打算。這一點,王善本沒有強求,他知道,也許用不了幾年,燒陶這個行業(yè)將會被社會淘汰。

  不過,王善本也有感到自豪的時候。去年,一家大的花卉園藝場在他這里一次就定購了幾百個花盆,并且又定制了一些新的樣式。南方一家客戶輾轉(zhuǎn)膠東半島,最終在他這里定做了一些蠟燭臺、蘭花盆等陶器。韓國一家老板慕名而來,又定制了一些特殊陶器,他的產(chǎn)品漂洋過海,成為家鄉(xiāng)的驕傲。

上一頁 [1] 下一頁
共有  條網(wǎng)友評論 【發(fā)表評論
同樂
包郵特價:360
荷葉瓶
特價:499
輝煌騰達
特價:488
幽夢
包郵特價:1299
陸羽品茶
包郵特價:888
凌云騅
特價:488
自在春風(fēng)
特價:599
歡天
特價:999
竹之語
包郵特價: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郵特價:699
煙雨江南
包郵特價:2999
上善若水
包郵特價:2660
 ·本類最新 更多...
陶瓷名城
·潮州——中國瓷都
·宜興
·德化——中國瓷都·德化
·醴陵——三大古瓷都之一
·淄博
·唐山——北方瓷都
·景德鎮(zhèn)——千年瓷都
·佛山——南國陶都
陶瓷名人
陶瓷文化
關(guān)于我們  產(chǎn)品服務(wù)  幫助中心  法律聲明  誠聘英才  網(wǎng)站導(dǎo)航  友情鏈接  RSS定閱  新聞?wù){(diào)用  聯(lián)系我們  訪客留言
運營商:網(wǎng)興網(wǎng)絡(luò)科技 版權(quán)所有 (C) 2007-2008 中華陶瓷網(wǎng) Ctaoci.com Cceram.com
電子郵件:service#ctaoci.com 聯(lián)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園科技大樓二樓 郵政編號:362500 閩ICP備05012475號
電話:0595-23555005 傳真:0595-23593359 廣告熱線: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