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黃花梨繡墩、清乾隆沉香木筆筒、清乾隆銀杏木福祿壽紋大條案兼賞
充滿了神秘感的中國歷代古瓷和文物,從來就是國人所向往和愛好的夢中圣物。今夏,隨著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唐代長沙窯大罐是贗品、故宮某員工操作不當,損毀了一件宋哥窯瓷盤事件的曝光,一下子將本來與國人生活幾無關(guān)系的中國古瓷,重又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大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之勢。更為有趣的是,關(guān)于這只被損毀的盤子究竟是屬于哥窯還是官窯,竟在隨后又引起了圈內(nèi)人的一番熱議。一時,圈內(nèi)圈外充滿了一種始料未及,又似乎不應(yīng)有的分歧。
其實,對一件文物的時代、作者、名稱、種類等要素存在不同看法,這是文博界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這就好比一位偉人所說的,由于誰都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地質(zhì)年代一樣,今天的人們是不可能真正解釋清楚發(fā)生在地質(zhì)歷史上的那些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的。實踐中,對一件古玉的鑒定也是最容易引起不同爭論的,其他如一幅古畫的鑒定,到底是原作還是仿品,到底是當年仿還是后仿,乃至是誰仿,往往也是很難說清楚的。有兩次,我甚至聽到古玩店的老板在私下談話中,也會對一件古家具時代、材質(zhì)爭論不休。他們或說到自己曾把一件黃花梨的老家具當成紅木的賣掉了;或說他的一件花梨木家具被一藏家當黃花梨家具給買走了。當然,在古玩店發(fā)生把酸枝木家具當紫檀木的家具看的也大有人在。記得本人早年就曾用幾百元的柴木家具的價格買到過一對典型、正宗且極為罕見的明代五開光黃花梨繡墩。
既談到雍正仿官釉青花鏨花紋尊,就有必要首先說明它的主要特點:1、此尊高42公分,通體施淺灰色釉,釉色肥膩滋潤,釉上布滿金黃色縱向細線紋;2、底施醬釉,其上刻有“大明成化”四字款;3、底足胎釉結(jié)合部“火色紅”濃重呈深醬紅色;4、尊的肩部鏨刻一圈珍珠地紋和纏枝蓮紋;尊的腹底鏨刻“魚肉紋”;5、與眾不同的是,此尊肩部和腹底部的鏨刻紋上沒有施釉而是直接在胎上涂抹了一層濃厚的鈷料,由故鈷料呈色在沒有經(jīng)釉下高溫還原情況下,呈現(xiàn)出一種含蓄、渾厚的深藏青色,而不是常見的那種釉下青花的藍色。
雍正仿汝、仿官、仿哥釉瓷器上常見用鐵銹色、模印饕餮紋裝飾帶,罕見像本文介紹的這只尊上直接在瓷上鏨刻紋樣、施鈷料的工藝。此尊品相完美、雄渾大氣、手感沉重、古風在在,在當今動輒數(shù)千萬元一件的清雍正瓷器中,無論在造型或紋飾上均獨樹一幟,值得珍藏。汪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