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景德鎮(zhèn)窯青花嫦娥奔月圖盤-明隆慶
圖二-景德鎮(zhèn)窯青花嫦娥奔月圖盤-明隆慶
在廣東省博物館眾多的陶瓷藏品中,有一件“景德鎮(zhèn)窯青花嫦娥奔月圖盤”,年代為明隆慶(1567—1572年)時期,該盤高3厘米,口徑15.2厘米,為八角形,敞口、八角形圈足。內(nèi)口沿繪如意云頭紋為邊飾,盤心繪嫦娥與玉兔。在月宮中,嫦娥憂傷地眺望遠方,悵然若失,似在思念尚留在人間的丈夫后羿,又或在思念人間的溫情,玉兔乖巧地伴隨在她身旁。外壁繪相間的折枝花卉和如意云共八組。底書“隆慶年造”方框青花楷書款。胎質(zhì)潔白細膩,釉質(zhì)亮潔瑩潤稍泛青,青花發(fā)色稍現(xiàn)藍紫。
隆慶一朝時間較短,景德鎮(zhèn)窯瓷器遺留傳世的器物并不多,以小件器為主,少見大器,胎、釉較細膩。青料用回青,呈色穩(wěn)定、純正,藍中泛紫,但不像嘉靖器般紫得厲害。紋飾與嘉靖朝相近,佛道內(nèi)容較多。多六角、八角等造型。帶年款的器物甚少,官窯器的款識有“大明隆慶年造”和“隆慶年造”兩種,不見“制”字款;民窯器款有“隆慶年造”或“制”四字款;吉語和贊頌語款有“萬福攸同”、“福壽康寧”、“富貴佳器”等。因此,這件帶年款的八角盤雖為民窯器,但也彌足珍貴。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其影響甚至擴展至日本和朝鮮半島等國家和地區(qū)。嫦娥,相傳本作姮娥,因西漢時為避漢文帝劉恒的諱而改稱嫦娥,又作常娥,是中國神話人物、后羿之妻,相傳為帝堯時期的人。因偷食后羿自西王母處所盜得的不死藥而奔月。民間多有其傳說以及詩詞歌賦流傳,元明以來也有以此為題材的戲劇。在道教中,嫦娥為月神,又稱太陰星君,道教以月為陰之精,尊稱為月宮黃華素曜元精圣后太陰元君,或稱月宮太陰皇君孝道明王。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古代文獻《淮南子》中的《外八篇》和《覽冥訓(xùn)》均有所記載。其內(nèi)容與民間傳說稍有出入。
《淮南子·外八篇》載:
“昔者,羿狩獵山中,遇嫦娥于月桂樹下。遂以月桂為證,成天作之合。
逮至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豖希、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于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托與妲娥。逢蒙往而竊之,竊之不成,欲加害妲娥。娥無以為計,吞不死藥以升天。然不忍離羿而去,滯留月宮。廣寒寂寥,悵然有喪,無以繼之,遂催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欲配飛升之藥,重回人間焉。
羿聞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誠,允娥于月圓之日與羿會于月桂之下。民間有聞其竊竊私語者眾焉。”
《淮南子·覽冥訓(xùn)》載:
“譬若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以奔月,倡然有喪,無以續(xù)之。何則?不知不死之藥所由生也。”東漢高誘注曰:“姮娥,羿妻;羿請不死藥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
關(guān)于嫦娥這一神話人物的身份目前尚有爭論,有說是一村姑,有說是帝嚳(kù)的女兒。至東漢高誘注解《淮南子》時,始指為后羿之妻,此說延續(xù)至今。
民間傳說的故事內(nèi)容也有多個不同的版本。有的說美麗的村姑嫦娥,因拒絕河神河伯的調(diào)戲而不得已吃下仙藥升天。有的說嫦娥不堪忍受人間生活的清苦,偷吃仙藥奔月而去。其中流傳最廣的,基本與《淮南子·外八篇》的內(nèi)容一致,但是增加了月餅供嫦娥的內(nèi)容:嫦娥因廣寒宮中清涼寂寞,向丈夫傾訴懊悔后說:“平時我沒法下來,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連續(xù)呼喚我的名字。到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后羿按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然由月中飛來,夫妻團圓。中秋節(jié)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由此形成。這一情節(jié)的增加,反映了人們渴望美好團圓,對幸福美滿生活的向往。
但是無論哪一個版本都有一個相同的結(jié)局,就是嫦娥因“廣寒寂寥,悵然有喪”而后悔莫及。唐代詩人李商隱寫道:“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也寫道:“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看來無論是民間百姓,還是歷代文人,都提到了一個相同的哲學(xué)命題:我們的生命究竟是為了什么?我們真的需要長生不老嗎?與其在月宮中面對沒有親人、沒有溫情的長生不老,還不如人世間溫暖而平凡的生活。
何似在人間!這正是這件青花盤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