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天安門廣場是中國的“心臟”。國博處于“心臟”左邊,相當于人的左心房。
人們常說,北京是中國政治和文化中心。天安門和大會堂主要是政治的,國博主要是文化的。因為國博,因為這個極具重量級的文化殿堂,天安門廣場成了這兩個中心的“中心”。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別的博物館處于如此核心地區(qū),占據(jù)如此顯赫地位。
中國地大物博,國博“地大物博”,占地7萬平方米。它是一個龐然大物,一間300多米長、100多米寬的大屋,或一間占地110多畝的大屋。故宮院子比它大10倍多,有不少獨立大屋子,卻沒有一間這樣的龐然“大屋”。館內(nèi)也有不少屋子,它們共一個墻體,同一個屋頂,這樣的龐然“大屋”,世所罕見。
國博展的后母戊鼎,重832.84公斤,是迄今出土的最重青銅器,享譽“鎮(zhèn)國之寶”。佇立廣場,凝視國博,方方正正,齊齊整整,幾十根方柱頂天立地,屋檐有節(jié)奏和韻律地向外伸展,氣勢如虹,多像一座大鼎,似可稱為“中華現(xiàn)代巨鼎”,或“中華當代豪鼎”,宏闊,莊重,華貴,典雅。
這世界第一巨鼎,佇立在世界第一長街和世界第一大廣場上,成為舉世唯一!
這舉世唯一,與舉世唯一的中華源遠流長的文明相適應(yīng),相得益彰,相映生輝!
國博門廳長約300米、寬30米、高28米,無一根立柱,無一絲阻礙,“一馬平川”。千人集會,不會擁擠;儀仗隊臨時舉行儀式,與在大會堂內(nèi)一樣,雄赳赳,氣昂昂,正步邁得噌噌響。
如此暢通,來自打通。國博由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組建而成。2003年2月,兩館合并,國博掛牌成立,規(guī)劃設(shè)計改擴建,2007年3月動工,歷時4年,投資25億,2011年3月竣工開放,由此造就國博成為世界第一大博物館,這門廳成為世界博物館第一大廳。
門廳似客廳,觀眾聚散地,又是交通樞紐,四通八達,通過樓梯、扶梯和電梯,可進入地上地下的任何展廳。
國博展廳49個,最大的2000平方米,最小的800平方米,總面積6.5萬平方米。位于西大廳中部、2000平方米的一號大廳,高闊,明亮,只有董希文《開國大典》那樣的巨幅國畫或油畫、雕塑、書法作品,才匹配;小巧的、袖珍的,陳列在這高朗大廳,如同小舟搖曳在大海。
徜徉于“古代中國陳列”,如同翻閱一幅幅歷史長卷。8個展廳,遠古、夏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宋夏金元、明清8個時期,幾萬件文物,書寫著悠遠、綿延、深邃、雄渾、壯麗的文明史詩。元謀人牙齒,古人類化石,后母戊鼎、甲骨文、銅編鐘,一直到銅器、陶器、瓷器、玉器、石器、漆器、金銀器、兵器、樂器,無論古籍、書畫、印章、碑拓、文房用品、佛教造像、畫像磚石,還是度量衡、貨幣、家具、服裝服飾和車馬工具,都“炫”出中華民族的璀璨輝煌,中國對人類文明的卓越貢獻。
緩步于“復(fù)興之路”,走在“之”字路上,守望“復(fù)興”二字。鴉片戰(zhàn)爭,中國挨打。中國人打不垮。林則徐向清廷報告銷煙經(jīng)過的奏折,虎門炮臺大炮,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旗幟,透露出悲憤的中國人民抵抗侵略者的堅強意志。嚴復(fù)翻譯《天演論》手稿,孫中山學(xué)醫(yī)用的顯微鏡,《共產(chǎn)黨宣言》第一個中譯本,開國大典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生動再現(xiàn)中華民族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艱難歷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的場面,“神舟”5號飛船返回艙,北京申辦奧運會時的合同用筆,使我們沉郁的心情頓時激越、澎湃、亢奮起來。1280多件套珍貴文物,870多張歷史照片,多個模擬場景、數(shù)碼幻象劇場,多幅油畫、雕塑,尤其陳列的5部分標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探求救亡圖存的道路,中國共產(chǎn)黨肩負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重任,建設(shè)社會主義新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讓我們刻骨銘心,永篆于懷。
漫步于“中國古代青銅藝術(shù)”、“中國古代瓷器藝術(shù)”、“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shù)”諸“專題館”,美輪美奐,價值連城,釋放的歷史和藝術(shù)魅力,令人陶醉。與“后母戊鼎”、“大盂鼎”齊名的“子龍鼎”,商代最大青銅圓鼎,古代三大名鼎之一,想到它2006年才回歸,多么來之不易;想到還有那么多奇珍異寶流落他鄉(xiāng),多么渴望它們能與“子龍鼎”一樣,盡早回到祖國,回到國博。
進入“蠟像藝術(shù)館”,抬頭一看,那不是毛澤東、鄧小平嗎?那不是李四光、華羅庚、張大千、雷鋒嗎?聲、光、電中,多位歷史人物出現(xiàn)了。蠟像不愧為“立體的攝影”,豈止是“形似”,有的“酷似”乃至“神似”,惟妙惟肖表現(xiàn)獨特精神氣質(zhì)。這樣跨時空、零距離接觸歷史人物,別有意義,別有趣味,感到國博“活了”!
國博古董,十天十夜看不完。遙想1926年雙十節(jié)“歷博”在故宮開館時,僅20多萬件文物,讓許多人魂牽夢繞。1959年“國慶”開館時,“歷博”也只30多萬件文物,眾多文人墨客認為它是集美場所,美不勝收。兩館合并時,達60多萬件,尚未達到國際大博物館“超百萬”要求,業(yè)內(nèi)人士歡呼雀躍。而今,國家調(diào)撥40多萬件套文物給國博,使國博文物達106萬件套,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十大博物館之一。
國博的展陳方式,以人為本,與時俱進。讓文物說話,讓事實說話,讓文獻和圖表說話,讓場景情景說話,讓大事件、大人物、大思潮、大作品演繹歷史和詮釋主題,體現(xiàn)歷史與藝術(shù)、人文與科技、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審美的結(jié)合,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體驗“文物的體溫”、“文化的溫度”,來進行“美學(xué)散步”、“審美凝聚”、“審美體驗”。
展覽布置,高度“美學(xué)”。部分、單元、子單元,好像著述的章、節(jié)、題,條分縷析,十分明晰。一扇扇薄薄隔板,像詩詞的逗號、分號、句號,把展品隔開,供人專賞;一個個玻璃框,像文章的段落,把一件件國寶“供奉”起來,讓人品味。一盞盞燈,或懸掛于展廳頂上,或設(shè)立在展板間,或內(nèi)置于玻璃框內(nèi),或聚焦于名貴作品處,各顯其美,十分考究。
登上頂層,2萬平方米綠地跳入眼簾。坐上藤椅,看水龍頭淅淅滴流,澆灌綠草和鮮花,秋陽照耀、秋風吹拂,“天人合一”!站在這首都最大的屋頂花園,或世界博物館最大的屋頂花園上,可觸摸“頂層設(shè)計”的仿琉璃瓦色澤的鋁板斗拱,可平視天安門、故宮、大會堂的屋頂及其飛檐,鳥瞰天安門廣場全景,長安街奔馳的車流,恰似“風景這邊獨好”!
天上人間啦!
從“天上”或宏觀看,說國博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圣殿藝壇,海內(nèi)外炎黃子孫的祖廟家園,不為過;它積累了歷朝歷代眾多“鎮(zhèn)國之寶”,說它是當代“鎮(zhèn)國之館”,不為過;說它代表中國博物館最高水平,是當代鑄造的首屈一指的歷史宗廟、藝術(shù)殿堂、科學(xué)殿堂,亦不為過;說它代表新世紀世界博物館建設(shè)的最新成果,是當今國際一流的博物館,不為過吧!
從“天上”回到“人間”,回到西大廳,看到工農(nóng)商學(xué)兵各色人等流連忘返,回望6米長、12米寬、將徐悲鴻原作放大的“愚公移山”浮雕,日均8000人駐足瞻仰,深切感受到,國博是國家的,更是人民的;看到青年學(xué)子、少先隊員驚嘆的幾近震撼的目光,能體會到他們油然而生的愛國激情,到達文明源頭升華的歸屬感,作為復(fù)興大國子孫的自豪自信。
國博之重,重在貫通歷史、現(xiàn)在和未來!
國博之重,重在中國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