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件清乾隆時期的玉蕾耳罐在香港佳士得拍賣行拍出1018萬元港幣,這件玉蕾耳罐寬15厘米,白玉質,斂口,圓腹,下承花形足。肩及近足處琢花葉紋,兩側對稱飾一含苞待放的花蕾為耳,底雕盛開的花朵為足。此前還有過一件清乾隆御題詩貝式玉璽,在香港蘇富比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以924.64萬元港幣成交。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神秘名字———痕都斯坦玉器。
隨著拍賣場上痕都斯坦玉器的再現,痕玉現象再次為業(yè)界所關注。近日,記者從幾位行家處獲悉“天下玉家”推出的新痕玉系列登陸滬上后,忙趕去福州路試營業(yè)的展館里一探究竟。墨綠色的書簡斜倚在石縫里,這是《英雄志》擺件;一只手輕輕盈盈托起一張臉,成了《天籟》;奶白色拗出起伏紋理的一組瓶瓶罐罐,取名《走在鋼琴上的貓》……店內商品采用的都是有著悠久歷史的玉石材質,造型卻帶有現代感,涉及領域囊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首飾、器皿、擺件、家具甚至是建材,令人眼前一亮。這是我國首個有著現代設計理念的玉石藝術品牌,也是唯一一個系統(tǒng)的從材質出發(fā),將現代時尚元素融入玉石,并延伸至生活藝術的玉石時尚品牌。
再現失傳痕都斯坦玉
據了解,“天下玉家”的玉石藝術品均以痕都斯坦玉為材料。據史書記載,痕都斯坦一名最早見于《元史》。痕都斯坦的地理位置,國內曾有多種說法,據故宮玉器專家周南泉研究員考證,產地多為巴基斯坦、伊朗,少數來自土耳其。其特點是可雕琢性高、變化多,色彩均為天然,在數量上青玉居多,而在質地、價值上無疑當數白玉。當和田玉已經普遍以克計價的年代,“天下玉家”獨辟蹊徑,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地區(qū)發(fā)掘了失傳多年的痕都斯坦玉。
盡管痕都斯坦玉的名稱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稍顯陌生,事實上這一玉種流入中國已數百年。據記載,乾隆年間,大內和私人收藏中,就存有為數眾多的痕都斯坦玉。根據海內外公認的痕都斯坦玉第一權威專家、臺灣故宮研究院鄧淑萍考證,該玉實為出產于北印度和古土耳其的伊斯蘭玉器。乾隆年間,這些玉器通過新疆回族大吏的進貢得以入京,深得皇帝喜愛,痕都斯坦玉的命名就是乾隆欽定的,當時因為他平定天山,娶了香妃,非常喜愛這些做工精美富有異域風情的玉器,痕都斯坦玉因此身價飛漲。
值得一提的是,痕都斯坦玉原本就是作為實用器而存在的,比如碗、杯、碟、茶壺等。
古老玉石大可聯通生活
“天下玉家”重啟中斷百年的玉石設計,創(chuàng)造性地強調“融合”理念:“良玉為體,設計為魂”。其主打的現代系列,由優(yōu)秀青年設計師王希杰在繼承痕都斯坦玉器風格的基礎上更多地融入現代與時尚元素,試著觸動愛玉之人的心靈“桃花源”,努力形成一種玉文化的國際語言。
在上海觀賞石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俞瑩看來,當玉器進入現代家居生活,其實也帶來了一種嶄新的理念。玉器凝聚著文化、象征著智慧、孕育著財富、充滿著通靈。可以這樣說:居家有玉,富貴吉祥。傳統(tǒng)玉文化和現今生活方式的融合,不僅現代時尚,更富含玉文化的傳承。
“以往我們提到玉器,總把它當成文物概念,過分強調它的歷史感,而忽略它與當下、與時尚群體的關系。這樣的思路是不是可以換換?當玉器聯通生活,它甚至可以成為東方時尚奢侈品。”復旦大學文博系教授朱順龍指出。他解釋道,奢侈品的概念來自西方,被定義為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fā)展需要范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奢侈品的消費是一種高檔消費行為,奢侈品這個詞并無貶義。“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不過,在人們的印象中,似乎只有來自西方的卡地亞珠寶、勞力士手表、LV箱包、萬寶龍鋼筆等夠得上奢侈品,中國本土始終缺乏奢侈品品牌。”
在朱順龍看來,中國玉文化源遠流長,玉器卻一直沒能形成品牌經營,僅以質地好壞、分量輕重論價,還停留在較低的銷售層次,殊為可惜。“卡地亞、蒂凡尼等世界頂級品牌的鉆戒為什么賣得那么昂貴?這不是因為它們銷售的鉆石或鉑金多么稀有,而是因為品牌的高附加值。比如它們與皇室有著不解的淵源、有著代表尊貴富有的品牌魅力。我覺得中國的玉器不妨走奢侈品品牌化路線。”他認為玉器有足夠的能力在高端瓷器市場中分一杯羹,比如用玉石制成的果盤、色拉盤完全可以取代高端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