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四大天王銀凈瓶.
金棺
銀槨
我市新增172件一級文物中,出土文物占了近九成
最集中:大報恩寺遺址挖出16件“國寶”
今年6月,大報恩寺遺址當選201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除了這一殊榮,它還創(chuàng)造了一項紀錄――南京考古史上出土一級文物數(shù)量最多的文化遺址。記者從南京市博物館獲悉,在此次文物定級工作中,大報恩寺遺址出土文物被定為一級品的多達16件,長干寺地宮也因此成了名副其實的“國寶富礦”。
七寶阿育王塔、金棺、銀槨、大小銀函――這5件瘞藏佛教圣物的器物,不僅造型精美,工藝絕倫,還被學界視作研究宋代舍利瘞藏制度的重要材料,當選一級文物實至名歸。而地宮內鐫刻長篇銘文的石函,因其記錄有地宮的建造時間、瘞埋的佛教圣物等重要信息,也被專家定為一級文物。
另外10件一級文物分別是鎏金四大天王銀凈瓶、描金花葉紋絹帕、墨書發(fā)愿文絹帕、鎏金鳳穿牡丹紋銀香盒、鎏金銀香薰、瑪瑙杯、鑲銀口蕉葉形玻璃杯、鎏金蓮花寶子香爐、刻人物紋三耳銀匜和景德元寶銅錢。
看到最后一件文物,很多人或許會問,一枚小小的銅錢,為何能被定為一級文物?專家介紹說,景德元寶是北宋時期的銅錢,一般來說沒有特別之處,但這枚銅錢的背面被人工打磨平整,并刻上了一幅“佛手拈花圖”,整個圖案從構圖到線條布局十分完美,是一件珍貴的佛教藝術品。
最意外:六朝重沿罐現(xiàn)身終結學界爭論
1983年,雨花臺區(qū)長崗村一座東吳晚期墓葬出土了一件青瓷釉下彩羽人紋盤口壺,顛覆了陶瓷學界關于釉下彩繪瓷器始于唐代中晚期的論斷。不過,某一類瓷器的出現(xiàn),必須要有同時期的同類瓷器或燒制窯口作為佐證。而在此后21年間,考古人員發(fā)掘的三國至東晉時期墓葬中,卻再沒發(fā)現(xiàn)釉下彩瓷器。
直到2004年,船板巷皇冊家園建設工地出土了一件六朝釉下彩重沿罐,它的出現(xiàn)不但為釉下彩盤口壺驗明正身,也結束了長達21年的學界爭論。這件重沿罐與21年前出土的盤口壺工藝水平相近,都是厚胎、青灰色釉,通體滿飾彩繪,這也印證了東吳時期的南京是比唐代長沙窯更早的“釉下彩”發(fā)源地。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釉下彩盤口壺就被定為一級文物,作為其“同輩”,姍姍來遲的釉下彩重沿罐也躋身“國寶”之列。
最輕。核未昙喴聝H重31.1克
2003年9月,市博考古人員在高淳縣花山宋代磚室墓出土了52件絲綢服裝,這些絲織品包括衣、褲、裙、抹胸、鞋襪等多個種類,歷經千年而未腐爛。其中,一件質料輕薄的紗質單衣被專家定為一級文物。
這件紗衣長60厘米,通袖長148厘米,服裝樣式為直領對襟設計,窄袖,衣擺兩側開叉。制衣者用同色面料鑲領緣與門襟,從領邊露出的行針線跡來看,原來應該有一條細滾邊,現(xiàn)已脫落。據(jù)市博相關負責人介紹,紗是一種疏薄、方孔、纖細的平紋絲織物,具有散熱、透氣的特點,適于制作夏季服裝。這件紗衣質料輕薄,重量僅為31.1克,當之無愧地成為這批“新國寶”中最輕的一級文物。
朝天宮,一直是南京的“國寶倉庫”。位于朝天宮的南京市博物館擁有館藏文物10萬余件,此前,全市204件一級文物中有154件收藏于市博。據(jù)記者了解,市博每年通過發(fā)掘出土的新增文物在1000件左右。此次全市新增的172件一級文物,近九成是考古人員挖出的寶貝,僅大報恩寺遺址一處就出土了16件一級文物。
文物定級也有“升降級制”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國內館藏文物拿到的等級證書并非“終身制”,而是根據(jù)情況實行“升降級制”。
“隨著時間推移,會有很多全新的考古成果涌現(xiàn)出來,因此,對于文物價值的認知也是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專家解釋說,假設20年前出土了一件青銅器,這件文物當時在國內屬首次發(fā)現(xiàn),那理所當然地會成為一級文物。但在此后的考古發(fā)掘中,全國各地都出土了數(shù)量眾多的同類文物,那這件青銅器的價值就會有所降低,甚至出現(xiàn)“降級”的可能。相反,當年的二、三級文物,如果后來被考證為曾與某個歷史事件有重大關聯(lián),那它也有機會“升級”為一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