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瀏陽市鎮(zhèn)頭鎮(zhèn),黃先生向記者展示他收藏的高39厘米的所謂的長沙窯大壺。
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館藏的長沙窯“壺王”被專家質疑為贗品,5位“權威鑒定專家”為一假造文物“金縷玉衣”開出24億元天價評估,上述事件折射出文物鑒定的種種不規(guī)范現象。連日來,記者對文物鑒定市場調查后發(fā)現,目前文物鑒定存在無法律管、無機構管、鑒定者無須承擔鑒定責任等三無亂象。記者 甄榮
亂象
1 、鉆法律漏洞慫恿賣贗品賺高額保管費
省收藏協(xié)會理事莊憲之對記者介紹,近年來該協(xié)會接到多名藏家投訴,反映長沙有一家藝術品交易機構為牟取暴利故意將贗品鑒定為真品,并承諾可以通過拍賣拍出高價。不少藏家經不住慫恿,繳納了數千元甚至數萬元拍賣款或保管費,但由于贗品在拍賣會上總是流拍,繳納的巨額拍賣款或保管費也就打了水漂。“如果只有個別現象,也許是這家機構的鑒定專家看走了眼,但是多名藏家投訴,說明這家機構是故意將贗品鑒定為真品,以騙取藏家的高額保管費或拍賣費。由于法律并未規(guī)定鑒定機構須對鑒定結果負責,該機構鉆了這個法律的漏洞,使藏家明知被騙也無可奈何。”
記者以藏家身份聯(lián)系該機構后發(fā)現,這家機構在拍賣貴重藝術品前都會向藏家收取數千到數萬元不等的拍賣費或保管費,不管是否拍賣成功,交的費用都不能退。
【提醒】 省收藏協(xié)會理事莊憲之說防范這種事情并不難,現在大多數拍賣行都是在拍賣成功后按照拍賣金額收取拍賣款,拍賣前只收取為數不多的鑒定費和圖錄費。只要藏家選擇事后支付拍賣款的藝術品交易機構,就不會上當受騙。
2、文物鑒定無機構管
家住長沙市清水塘的蔡先生十多年前迷上了收藏長沙窯。因為怕買到贗品,他購買藏品前都會仔細查看藏品的鑒定證書,由于出具鑒定證書的機構眾多,有的鑒定機構和專家從來沒聽說過。他不知道如何判斷鑒定結論是否權威,想找主管部門咨詢,一打聽才發(fā)現文物鑒定沒有部門管。
【提醒】 省文物交流鑒定中心專家李志勇介紹說,目前文物鑒定沒有機構管理。判斷文物鑒定是否權威,主要是根據文物鑒定的機構來判斷,目前省內具有司法效力的文物鑒定機構只有幾家,而且這幾家一般只對文物的真?zhèn)芜M行鑒定,并不會對文物進行估價。
3、鑒定者無鑒定責任
作為唯一一位用銅官窯的柴火窯古法燒制出失傳1200年的唐代“雞血紅”的人,望城銅官鎮(zhèn)的湖南省陶瓷工藝大師胡武強被稱為“窯神”,多年仿制長沙窯的經歷讓他成為鑒定長沙窯的專家。胡武強告訴記者,他一個朋友曾把他做的一個長沙窯拿到長沙一家頗有名氣的鑒定機構鑒定,沒想到這家鑒定機構鑒定為長沙窯真品。當這個朋友告知該鑒定機構真相后,這家機構馬上承認鑒定有誤,并把鑒定證書收了回去。“看到鑒定證書被收回,我這個朋友無可奈何,畢竟法律并沒有規(guī)定鑒定錯誤要承擔鑒定責任。”
【提醒】 胡武強說,由于目前國內的法律法規(guī)和行政規(guī)章并沒有規(guī)定鑒定錯誤要承擔鑒定責任,所以藏家即使買到贗品也不能追究鑒定機構及專家的責任。因此藏家對鑒定結論要多留個心眼,購買貴重藝術品前多咨詢幾家權威的文物鑒定機構,避免遭受損失。
現狀
無法律管 無機構管 無鑒定責任
省收藏協(xié)會理事莊憲之表示,虛假鑒定主要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把贗品鑒定為真品,第二種是在鑒定時擅自更改文物的年代等內容,從而大幅提高其評估價。
鑒定專家隊伍混亂,是否有法律法規(guī)對鑒定行為進行約束和規(guī)范呢?記者采訪省文物局和省收藏協(xié)會后了解到,目前長沙有司法效力的文物鑒定機構有三家,其中省文物局批準的有兩家,分別是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和省文物交流鑒定中心,另外省收藏協(xié)會的文物司法鑒定中心做出的司法鑒定結論能被法院采納。這三家鑒定機構通常只鑒定文物的真假,并不會在鑒定報告中對文物進行估價。
省文物局博物館處負責人指出,“目前國內藝術品鑒定市場處于"三無"狀態(tài):首先是無法律管,雖然文化部2009年出臺的《文物認定管理暫行辦法》對文物鑒定有相關規(guī)定,但這部行政規(guī)章的內容并未涉及目前廣泛存在的民間文物鑒定;其次是無機構管,省文物局只對該局批準設立的文物司法鑒定機構進行管理,民間文物鑒定目前沒有機構管理;再次是鑒定者無須承擔鑒定責任,即使文物鑒定被確定為虛假,也難以追究鑒定者的責任,因為沒有哪條法律法規(guī)對此進行明確規(guī)定。”
這位負責人說,藝術品收藏自古就有,過去之所以沒出現這樣大規(guī)模造假行為,源于傳統(tǒng)社會對誠信道德的尊崇。過去民間收藏主要通過古董店等中介維系,古董店只有誠信經營,才能長久經營下去。而今,由于高利益的驅使,加上違規(guī)成本幾乎為零,所以許多民間鑒定機構都給贗品出具虛假鑒定報告。
規(guī)范
規(guī)范程序 明確責任
隨著藝術品投資規(guī)模日益擴大,真?zhèn)蔚蔫b定變得尤為關鍵。湖南金州律師事務所律師陳立紅認為,雖然虛假鑒定不像食品造假對個人帶來危害,但是其長遠危害甚至高于三聚氰胺。虛假鑒定泛濫的行為如果得不到遏制,勢必會擾亂藝術品交易市場,給廣大藏家造成經濟損失。
“只有加強行業(yè)自律和政府監(jiān)管,才能有效遏制虛假鑒定泛濫的現象。”陳立紅指出,國家應該完善法律法規(guī)和行政規(guī)章,規(guī)范藝術品鑒定行為。首先應該規(guī)范藝術品鑒定行為的主體,提高藝術品鑒定行業(yè)準入門檻,對鑒定機構的注冊資本、鑒定人員資質和數量進行明確規(guī)定,確保鑒定機構鑒定結果的權威公正,目前歐洲不少國家要求鑒定證書必須由機構認證,一旦存在虛假認證,可追究機構的法律責任。其次,應規(guī)范鑒定結論描述,鑒定證書必須有認證細節(jié)描述,形成法律追責的根據,同時規(guī)定如果難以形成肯定的鑒定結論,應該鑒定結論中加上保留性意見。此外,應該建立對鑒定者的問責機制。例如,在假造文物“金縷玉衣”被評估價值24億元后,不法商人借此從銀行騙貸6億元,幾位“權威鑒定專家”的行為已經產生了嚴重的社會后果,應該追究其相應的社會責任。唯有加大懲處力度,才能讓專業(yè)鑒定不再成為肆意斂財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