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與火的共舞如同浪漫故事的開端,瓷是一個曼妙的結局。在“愛家”的得雅軒里,陶瓷收藏家于紅河先生輕輕摩挲著或質樸或童趣的瓷塑,逐一地娓娓道來,仿佛是講著一個又一個變換流轉的故事。于紅河先生偏愛老藝術家的瓷塑作品,認為他們的作品有著更為真摯與樸素的誠意。
周國楨被后輩稱為“陶藝泰斗”,他的瓷塑作品以“動物王國”最為人稱道,而在材料技法上尤以色釉的運用最為得心應手!侗臼峭肥侵車鴺E1987年的作品,表現(xiàn)了一對公雞互斗時激烈的情景,伸長的脖子,咄咄逼人的眼神,無不惟妙惟肖。周國楨一反以往過于注重顏色釉裝飾的效果,而著力追求內在生命的塑造。黑白雙雞通體素淡,只在雞冠處色釉流淌,仿佛是汩汩鮮血,將毆斗的慘狀形象地表現(xiàn)在人們眼前。色釉是一種渾然天成的陶瓷語言,施釉之后出現(xiàn)什么效果,全憑窯火的燒制,并非人力所能控制,因而它要求制作者對釉的特性駕馭非常嫻熟。以動物為題材,這樣既有利于充分發(fā)揮景德鎮(zhèn)高溫色釉、窯變釉等來表現(xiàn)其紋理的效果,又便于借助動物的情態(tài)寄意造境,含蓄地展示人的精神面貌。而古老的泥條盤筑動物雕塑,也是周國楨創(chuàng)作的一個高峰。一只造型卡通的盤條小豬吸引了筆者的眼光,小豬雙目圓睜、小嘴微張,表情可愛、稚嫩,純真如孩童般的目光驚恐地注視這個世界,憨態(tài)可掬之余又令人忍不住心生愛憐。作品完全脫掉了華麗的外衣——顏色釉,至善至美的泥土與火焰燒結凝集,泥土粗糙而有質感,回旋起伏的泥條錯落有致,藝術創(chuàng)作在似與不似之間進入了質樸的全新境界。
陶瓷藝術家張正海出身陶瓷世家,他的作品典雅細致,尤以傳統(tǒng)題材的瓷塑最負盛名。張正海從事瓷雕創(chuàng)作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他最擅長的要數(shù)傳統(tǒng)題材方面的鏤雕創(chuàng)作。于紅河先生向筆者展示了張正海的瓷雕精品《西游記》,小至寸草片葉,大至亭臺樓閣,無不精巧逼真、巧奪天工,最為難得的是師徒四人的表情各得真味,唐僧的慈眉善目、孫悟空的靈活跳脫、八戒的憨態(tài)可掬、沙僧的老成持重,令人稱絕。
于紅河先生告訴筆者,現(xiàn)在瓷塑并不像瓷器那樣被大多數(shù)藏家認同的原因在于,很多人認為泥塑的數(shù)量多,“大家一說雕塑,都以為是灌漿的”。其實瓷塑按制作方法分為兩種,一種叫捏雕,一種叫印坯。捏雕是完全以手工塑造出各種形象,而印坯則是“將泥放入坯中,用手一點一點壓出來的”。即使是印坯,壓制而成的也只是“大形”,細節(jié)還需藝術家分別修飾,“尤其是老藝術家,他們的每種印坯作品也就十幾件,裝飾手法各不相同”,所以和單品沒有特別大的區(qū)別。于先生認為,目前瓷塑的市場價值被低估,并不代表它不具備極高的藝術價值,而且對于收藏者來說,瓷塑也是比較容易入手的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