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羅先生在倫敦的一家古董店里,看到了一把清初著名藝人邵旭茂的壺,他喜不自禁,也沒多看就當(dāng)即買下,小心翼翼帶回香港。回家打開一看,壺里竟 然還有幾片已經(jīng)發(fā)黃且已破碎的紙片,上面的英文筆跡還是羽毛筆寫的。他覺得這是十分珍貴的資料,趕緊讓裱畫家把里面的碎紙片拼好,裱了起來。原來,這紙上記述了一件鮮為人知的故事:
當(dāng)年英軍侵略印度時,戰(zhàn)到最后遇到了一個強勁的對手,久攻不下,這個抵抗時間最長的土王(相當(dāng)于部落酋長),對英國侵略者恨之入骨,專門設(shè)計了一種象形老虎的機關(guān),逮著英軍就送入虎口,將頭活活“咬”下。后來,這個土王被英軍希斯亭(譯音)將軍打敗,他的財產(chǎn)被全部掠回英國,其中就有一把是邵旭茂制的茶壺。希斯亭曉得英國皇帝佐治四世很喜歡中國的瓷器,他為了討好皇帝,表示自己打仗英勇,就把這壺送給了皇帝。英皇把它放在倫敦郊外波利敦的皇宮(相當(dāng)于中 國皇帝的行宮),這是一個具有中國色彩的宮殿。
過后不久,風(fēng)流成性的佐治四世,將這把壺送給了他的一位情婦,這位情婦后來將壺傳給了她的女兒,她女兒就將這把壺的來歷寫成文字,記述了下來。 至于這把壺是怎樣由中國傳到印度的,后來又怎樣從皇帝情婦的女兒家流傳出來到古董店的,就不得而知了。如今,這把壺放在香港茶具文物館內(nèi),記錄這壺的一段流傳經(jīng)歷的紙片也原樣放在壺內(nèi),它將和壺一樣,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
還有件趣事是,就在羅先生第一次到宜興之際,他知道蔣蓉是一位當(dāng)代紫砂花貨作品的領(lǐng)軍人物,清代歷史上陳鳴遠也是杰出的花貨開山祖,他卻偏偏收 到了一把陳鳴遠的光貨作品,他把壺底鈐陳鳴遠印鑒的《虛扁壺》帶來請蔣蓉鑒定,他原先認為這是陳鳴遠最具光貨造型特點的名作之一。壺型極扁,適合沖飲綠茶。器型線面屈曲和諧,泥質(zhì)用粗砂調(diào)制,配比恰當(dāng),肌理質(zhì)感與形制十分和諧,目視有粗砂感,手撫則很細膩。渾樸之中有峻拔之勢。蔣蓉一見就覺得眼熟,她仔 細一看,不覺怦然心動,原來這把壺竟出自她自己之手,那是40多年前她在上海為古董店老板仿制的壺,當(dāng)時雖不能在仿制的名人壺上打自己的印章,但十八歲的 林鳳小姑娘卻耍了個小聰明,即在每把壺的壺把下端做了一個不易察覺的小小印記。這把壺讓蔣蓉感慨萬端;世界就這么小,人生竟如此巧合。羅先生也興奮不已,他執(zhí)意要把這把壺送還它的真正主人,而蔣蓉堅持不肯接受已經(jīng)屬于別人的心愛之物。最后是蔣蓉以自己的一把小佛手壺與之交換,成為紫砂收藏界的又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