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青瓷的由來要追溯到三國兩晉,盛于宋元,以“清澈如秋空、寧靜似深海”的哥、弟窯瓷器享譽海內外。
龍泉市寶溪鄉(xiāng)山光水色,風景奇秀,是近現(xiàn)代古龍泉窯集聚地,保存了清至民國龍窯9座。龍窯依山而筑,氣勢非凡,龍窯在中華大地延續(xù)燒了2000余年,它是人類文明活動的重要見證。近年來,隨著液化氣窯爐的使用,龍窯失去了往日的功能,絕大多數(shù)龍窯作坊歇業(yè),窯場皆廢。
曾有人親眼目睹龍泉古窯祭灶點火的壯觀場景。祭臺上放著豬頭、魚、酒等美味佳肴,窯工恭恭敬敬地行禮,祈禱窯神護佑。這種古老的儀式延續(xù)了幾千年,表達了人類對賴以生存的土地及火種的敬畏。陶瓷是土和火的美炒結晶。窯工輕輕地將木柴擲入爐膛中,熊熊烈火燃起,火出窯尾,烈焰騰空,蔚為大觀,讓人思古之幽情頓生。
圖:龍泉官窯青瓷
龍泉青瓷出爐的那一刻,一陣鞭炮聲后,一件件精美青瓷從窯爐中緩緩傳遞而出,整齊地排列在鋪著紅布的陳列桌上,有粉青花瓶、弧瓶、琮瓶、香爐、碗盞等等,精美絕倫,巧奪天工,讓人目不暇給。一幫癡迷青瓷的老外,忍不住歡呼起來,睜大眼睛,爭先恐后搶拍下這難忘的鏡頭。我輕手撫摸著帶著爐溫的美如湖水般的青釉爐具,太精致了,此刻,我的心真的醉了,中華民族的勤勞智慧和生生不息的偉大創(chuàng)造力,在此得到了完美的體現(xiàn)。但毋庸諱言,窯爐中次品之多,出乎意料,由于爐溫等原因成為殘器,這真是叫人無法把握的事,要燒制出一尊良器不易啊。
在龍泉有一個歷史人物是不能忘記的,他就是龍泉窯的發(fā)現(xiàn)者中華陶瓷田野考古先驅陳萬里先生。龍泉這塊土地,到處是崇山峻嶺,當年日寇都無法侵入,但陳公卻騎著毛驢,翻山越嶺,八次來到龍泉考察。中國瓷器及中國陶瓷研究在陳公之前,大都集中在書齋里。陳公雖然非考古科班出身,但他多方面的學養(yǎng),異乎常人的悟性,敢于打破陳規(guī),重實證而少自矜。正是在他的身體力行下,陶瓷考古由“學問”向科學轉變。他還是一個博學多才的名醫(yī),寫的章草書法,今人無法企及;他是中國最早的攝影家,他的《大風集》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本個人攝影集。他還會唱昆戲,寫劇本,愛美食,玩收藏,搞研究。
當今的中國知識界,出現(xiàn)了一些精神滑坡,士氣低迷,丑聞迭出的現(xiàn)象,有人以“犬儒病”概括。究其原因,固然可以追溯到五十年前的政治運動扭曲了人格,思想改造閹割了精神;也可以追溯到十幾年來拜金主義敗壞了風氣,權錢交易搞亂了秩序。面對陳公這樣的先賢,我們發(fā)出如此痛心疾首的聲聲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