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弘治時期的瓷器,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胎質(zhì)與成化時相同,修胎規(guī)整纖巧。
第二,釉面肥腴滋潤,潔白光亮(白色居多,也有的白中閃灰色)。
第三,紋飾線條纖細(xì)、舒展,比成化時更為柔和秀逸。
第四,盤有踏底現(xiàn)象。由于器底整個收縮下凹,使器里圈足承托處微顯凸露。
第五,圈足處理光滑圓潤,足墻比成化時略矮,內(nèi)墻直立,深淺不一。官窯盤碗之類和成化時基本一樣,亦有“器足雙邊線”的特征。
第六,器足底釉面色調(diào),由初期的白色逐漸轉(zhuǎn)變?yōu)榛疑笃趧t為“亮青釉”。
第七,款識雖沿用舊制,但字體趨于清秀,筆劃纖細(xì)柔和。以楷書為主,字體小而規(guī)整。有四字或六字兩行豎寫款。
明弘治 黃釉青花花果盤
尺寸:直徑26.3cm
介紹:此收藏品撇口,弧壁,圈足。通體黃釉鋪地,青花紋飾,盤心繪折枝梔子花,爵壁繪析枝石榴、櫻桃、蓮蓬、葡萄等象征“福壽吉祥”的瑞果,外壁繪纏枝牡丹花飾。底青花雙圈內(nèi)書“大明弘治年制”楷書款。此為傳統(tǒng)品種,承前啟后,唯款識不同。
黃釉是一種低溫鐵黃釉,是皇家控制最嚴(yán)格的一種釉色。“黃”與“皇”同音,因而黃色也成為皇家至尊之色,明清兩代黃釉陶瓷只有皇家才能使用。黃釉創(chuàng)燒于明初景德鎮(zhèn)官窯,以明代弘治朝燒得最好,色澤均勻嬌艷,后世均以弘治黃釉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