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jiān)測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12月,國內個人網店的數量已經達到1350萬家,網上零售的用戶規(guī)模達1.58億人,市場交易規(guī)模達5131億元,同比增長97.3%,約占全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3%。一些年銷售額過千萬上億的重量級網店已應運而生。
在浩浩蕩蕩的網絡銷售大軍中,建材行業(yè)由于其傳統(tǒng)行業(yè)的固有思維,發(fā)展一直相對較緩慢。即使如瓷磚這類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家裝產品也是一味發(fā)展大面積的實體店,網上銷售遲遲按兵不動。與一些陶企銷售人員交流時,他們會說,“瓷磚適合看現場鋪貼效果,多種風格的現場展示會加深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而網絡營銷如隔靴搔癢,消費者不習慣這種購買模式。”其實,大展廳的現場展示的確對于消費者來說有一定的購買指導意義,但不能一概而論,有時反而會增加揀選的難度。筆者自己就曾經作為消費者流連過多家瓷磚品牌的大展廳,面對眼花繚亂的鋪貼實例,心里更加沒數,比較來比較去都覺得差不多,最后只好隨便選一款。陶企覺得消費者購買習慣調整不過來,其實是低估了目前大批已買房裝修或將來時的80后、90后,這些在網絡時代長大的消費者,已把網絡消費的習慣培養(yǎng)起來了,瓷磚未必不能網上賣。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服裝與電子產品本來在傳統(tǒng)觀念上也是覺得現場買好,但是實際結果是,網絡銷售的份額卻是異常地強悍。
筆者在中國最大的網上交易平臺———淘寶網搜索“冠珠陶瓷”,搜索出來的相應有此產品出售的網店只有寥寥十幾家,與“冠珠陶瓷”線下陣容鼎盛的全國各地經銷商實體店真不可同日而語。當然,也有部分后知后覺的企業(yè)加緊了打造網店的步伐。如在淘寶商城,東鵬旗艦店、馬可波羅旗艦店、金意陶旗艦店、科勒旗艦店已經入駐并取得不俗的銷售額。即使有陶企提出“網上假貨橫行,消費者會望而卻步”的理由來忽視網絡銷售的可行性。但出現假貨畢竟不代表全部網絡銷售,網絡銷售依然是零售的未來大趨勢。
在目前陶瓷網絡銷售的脆弱生存狀況下,前些天曝出的武漢征收網店稅單的消息使這個正在培育的營銷模式又變得岌岌可危。據武漢媒體報道,日前武漢國稅局對淘寶網上名叫“我的百分之一”的女裝網店征收430余萬元巨額稅款,此外,開出首張稅單的同時,武漢國稅部門還約談了另外4家淘寶金皇冠網店,“對達到皇冠級別的網店下達辦理稅務登記和申報的通知,納入征管范圍;對皇冠級別以下網店暫不征稅,但要進行監(jiān)管”。據悉,淘寶等級分為愛心、鉆石、皇冠和金皇冠,而“我的百分之一”為三金皇冠,比較罕見,差不多是商城店的規(guī)模。這個征稅事件引發(fā)的連串口水是武漢國稅局意想不到的。網店作為免場租的虛擬店,產品售價必然比實體店來得便宜,這個征稅的先例一下來,全國各地有可能紛紛效仿,若沒有一個明確的征稅政策出臺,一刀切將大大損害中國網絡銷售的蓬勃發(fā)展。有學者就指出,從長遠看,征稅是網店規(guī)范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將不繳稅費帶來的低價作為網店的核心競爭力,并不利于電子商務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只有通過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才會形成消費者和經營者雙贏的局面。不過,這位學者也認為,網上商城(B2C)是企業(yè)運營,理當規(guī)范納稅;但大多數個人網店(C2C)經營狀況一般,主要是為了解決個人或家庭生活,有關部門還是應該“放水養(yǎng)魚”,鼓勵他們做大做強。
就這件事件來看,以后的網絡商城可能都被納入征稅的范疇,那么陶企中那些已建立或即將建立的網上商場可能會嚴重打擊其進軍網絡營銷的士氣。國家網上稅收政策的落實,或許將會是陶企網上銷售搖擺的風向標。筆者曾經采訪過陶瓷網絡營銷的探路者莫定宏老師,他就說道,雖然目前仍是陶瓷網絡營銷的發(fā)展初級階段。但是前途不可限量,對于陶瓷行業(yè),每年2500億并高速增長的網絡購物市場,以及隨著80后逐漸成為陶瓷主流消費者,前景不言而喻,陶瓷網絡營銷必將逐漸成為企業(yè)銷售的重要渠道。
趨勢是必然的,但愿這次武漢征收網店稅單的事件不會成為陶瓷涉水網絡銷售的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