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是從陶器發(fā)展而來的,同時又是玉器文明的延續(xù)與發(fā)展。玉器與陶器同為新石器時代的產物。我國先民在磨制石器的時候,發(fā)現玉料并加工成玉器,把它制成生產和生活用具。他們認識到玉高于石,便把它作為裝飾藝術品,后來又發(fā)展為貸幣——璧,以至把它作為帝王權力的最高象征——玉璽,影響所及,百姓也把玉印作為信用的根據。世俗的權力象征,又轉化為最高的神權象征。這一切,使玉器文明在古代以儒家為主要代表的思想文化領域,發(fā)生了極其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其中一個最積極的成果,就是導致陶器發(fā)展為瓷器。
丁華漢大師作品手繪·花紅透半湖秋花瓶
一、瓷器是玉器文明的產物
陶器不是由一個地方首先發(fā)明而后再傳往世界各地的,它是各地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各自獨立地創(chuàng)造出來的。世界各國的考古發(fā)掘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各國先民之所以都能獨立地創(chuàng)造出陶器,是因為先民掌握了火以后,幾乎各地都有燒制陶器的泥料,而陶器工藝簡單,燒成溫度底,便于普遍掌握。當世界各地先民長期使用陶器時,中國先民則率先發(fā)明了瓷器,這是有歷史原因的。
首先,瓷器是玉器文明的產物。中國先民在8000年前,幾乎同時制造了玉器和陶器。玉器文明“是中華文明起源時期的主要特征之一,玉的神化和靈物概念是玉器時代意識形態(tài)的核心,中華民族形成愛玉的民族心理。”(牟永抗,吳汝祚等《中國在石器和青銅器時代之間曾有一個玉器時代》《光明日報》1990年7月4日)玉器受天然玉料的局限,不可能大量制作,于是先民致力于人工制造類似玉器的器皿,而把這種追求放在提高陶器工藝的基礎上,則是最現實的了。這樣,受玉器文明的長期熏陶,在不斷提高制陶技藝的基礎上,追求陶器的玉器效果,以滿足人們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的需要。這種執(zhí)著的追求,從釉陶,硬質陶得到啟示,在先進技藝和一定的物質(如找到瓷土)條件下,逐漸達到理想的瓷器目標。
第二、瓷器是先進科技的產物。古代中國,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長期居于世界前列,在商代,我國制造和冶煉青銅器的技藝,達到非常精諶的程度。這種先進的工藝和冶煉技術(高溫技術),轉移到制陶上,就產生了一種飛躍,陶發(fā)展為瓷。陶向瓷的轉變,經歷了長期的漸進過程。“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遠在3500年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燒制白陶器和印紋硬陶器的實踐中,在不斷的改進原料選擇與處理,以及提高燒成溫度和器表施釉的基礎上,就創(chuàng)造出了原始的瓷器。”(《中國陶瓷史》第76頁)再經歷1700多年的長期探索,在東漢時候(距今1800余年)終于燒制成功了成熟的青瓷器。原始瓷器和青瓷器一直在向玉器效果逼近,而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終于達到了“越瓷類王”的效果?墒,先民并不就止停步,而是繼續(xù)向新的高度攀登。到了唐、宋,瓷器比較普遍地達到了玉的意境。元、明、清以來,燒制的瓷器更是巧奪天工,在瓷質的細密和晶瑩光澤等方面,達到了精美絕倫的高峰。
二、瓷器的玉器效應
中國瓷器從它的發(fā)明,發(fā)展全過程來看,瓷器的玉器效應是縱貫古今;從橫向來看,南北諸窯盡管千姿百態(tài)各具特色,而玉器效應則是它們共同的本質特征。這是由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傳統(tǒng)決定的。
從商代的原始瓷器發(fā)展到東漢青瓷,是向玉器效應逼近的過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就出現了“越瓷類玉”的意境。北朝山東省淄.博寨里窯青瓷“明亮潤澤”,精美的蓮花辦尊”胎骨堅致,釉色瑩潤,造型優(yōu)美,紋飾華縟”。河南省安陽北齊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首次發(fā)現了北齊的白瓷。這批早期白瓷具有明顯的特點:“胎料經過淘練,比較細色,沒有上化妝土。釉層薄而滋潤,呈乳白色。”唐代,邢窯白瓷與越窯青瓷分別代表了北方瓷業(yè)與南方瓷業(yè)的最高成就。當時,“白瓷精品已達到了體薄釉潤,光潔純凈的地步。”杜甫詩:“大邑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傳,君家白碗勝霜雪,急送茅齋也可憐。”“扣如哀玉”,說明經高溫燒成以后,胎體燒結得很好。唐代越瓷,顧況《茶賦》說它是“越泥似玉之甌”。唐代晚期,越瓷“滋潤而不透明,隱露精光,如冰似玉。”《景德鎮(zhèn)陶錄》卷五記載:“唐武德中鎮(zhèn)名陶玉者載瓷人關中,稱為假玉器,且貢于朝,于是昌南鎮(zhèn)(景德鎮(zhèn)古名)瓷名天下。“霍窯”佳者瑩縝如玉廣…·邑志載唐武德四年詔新平民霍仲初等制器進御。”五代時的柴窯瓷器“其色正碧,流光四照。”
宋代,瓷器發(fā)展到了輝煌時期。如果說唐人稱贊越瓷是修辭學上的譬喻,那么,宋人燒造龍泉青瓷卻是巧奪天工的實際。宋瓷“是我國陶瓷歷史畫廊中的杰作與瑰寶。”宋代南北方各個名窯的共同本質特征,追求玉器效應更為強烈。官窯釉色瑩澈,哥(含章生兄弟)窯純粹如美玉,汝窯瑩潤如堆脂,定窯色白而滋潤,“浮梁巧燒瓷,顏色比瓊玖”,龍泉青瓷翠綠晶潤的梅子青更是青瓷釉色美的極致,黑瓷燒出了玳瑁那樣的結晶釉和乳潤釉。蘇東坡贊美“定州花瓷琢紅玉”。北宋耀州窯,元豐七年德應侯碑記:“巧如范金,精比琢玉。……馨其聲,鏗鏗如也,視其色溫溫如也。”以上寫的聲,色正是玉的特征。史學界認為,如果把唐人對浮梁瓷譽為“假玉器”和“佳者瑩縝如玉”的評語,用于宋代景德鎮(zhèn)的青白瓷是更符合實際的。宋代景德年間,這里因生產的瓷器“光致茂美,四方則效”而得名景德鎮(zhèn)。《格古要論凈說:文天祥經過永和,窯內瓷器變?yōu)橛瘛_@個記載帶有神話色彩,但吉州窯的瓷器達到了玉的效果卻為考古實物所證實。宋代龍泉窯“出現了不少模仿古代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器物廣…。·仿玉器的有琮。”龍泉青瓷“是巧奪天工的人工制造的青玉,宋代龍泉青瓷每一個碎片,至今仍令我們?yōu)樗拿栏兴鶅A倒。”龍泉窯模仿古代銅器和玉器的造型,是對商代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
《中國陶瓷史》認為:“元代以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類銀的局面。”
三、彩釉強化了玉器效果
元代以后,中國瓷器進入了新的繁榮時期,它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上,出現了百花爭艷的局面,其主要特征是,各種彩釉把瓷器裝飾得更加絢麗多彩。但彩釉不是淡化了瓷器的玉器效果,而是使玉器效果更加強烈,更加異彩紛呈,某些精品甚至超越了玉器,使“泥土變金玉”成了活生生的現實。元代,青花器的燒制成功,是中國制瓷史上劃時代的事件。青花瓷器的明凈素雅正是玉的意境,它一經出現,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而迅速發(fā)展起來,使景德鎮(zhèn)迎來了空前的繁榮,成為中國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而聞名于世。元代的釉更紅和潔白潤澤的樞府卵白釉都是具有強烈玉感的新創(chuàng)造。
明代,以成化斗彩為代表的彩瓷,是我國制瓷史上的空前杰作。斗彩“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這正如《陶說》序言所說:“瓷器與金玉同珍者,有其過之,無不及也。”永樂,宣德時期銅紅釉和其他單色釉的燒制成功,則表明了當時制瓷藝人的高度技藝水平。永樂宣德年間造的祭紅,為色調莊嚴肅穆,深沉安定的深紅色,也有象紅寶色一樣艷麗的。宣德時期的瓷器“汁水瑩厚如堆脂,光瑩如美王”。斗彩,銅紅釉,單色釉等彩瓷,使瓷器的玉器效果更加絢麗奪目。成化朝青瓷“胎薄釉白而青色淡雅”,“玲瓏、精巧”的造型,配上“柔和淡雅而又透澈的藍花”;嘉靖朝青花“呈現一種藍中微泛紅紫的濃重、鮮艷的色調”,使人感到“幽菁可愛”。
清代,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會經濟進入一個繁榮時期。中國瓷器的生產,也在這個時期達到了歷史的高峰,進入瓷器的黃金時代。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藝和品種,大多有所提高或創(chuàng)新。這一時期,又創(chuàng)制了很多新的彩釉和品種,例如粉彩、琺瑯彩、釉下三彩、墨彩和鳥金釉、天藍釉、珊瑚紅、松錄釉,以及采用黃金為著色劑的胭脂紅等?滴跷宀室话愣际遣噬r艷,光澤透澈明亮?滴醮缛嗽S謹齊寫詩贊譽郎廷捆督造的瓷器“雨過天青紅琢玉,貢之廊廟光鴻鈞。”郎窯紅因寶光艷色而鮮艷奪目。美人醉則兼幽雅清淡,柔和悅目,給人以意境深遠的美感。雍正粉彩比五彩更為嬌艷,以淡雅柔麗名重于世。乾隆朝,把許多玉雕品都做成粉彩瓷器。唐英窯“至此集大成矣……龍缸、均窯追絕業(yè),復古制,翡翠,玫瑰更出新色。”
鴉片戰(zhàn)爭后,洋瓷充斥我國市場,加上國內反動統(tǒng)治者的剝削壓迫,瓷業(yè)生產遭到嚴重摧殘。但我國瓷業(yè)在與洋瓷的競爭中,也出現了新工藝、新材料、新裝飾。民國初,從國外引進了新彩顏料,貼花紙、金水、電光水等。不過,萬變不離其宗,瓷器的玉質風彩始終一脈相承。
新中國建立以來,各大瓷區(qū)在繼承玉器文明傳統(tǒng)的基礎上有了新的蓬勃發(fā)展。酸陵的釉下彩晶瑩潤澤,淄博的魯玉瓷,唐山的白玉瓷,德化乳白釉做成的瓷雕,簡直就是一座玉雕。北京李鴻倉發(fā)明陶玉,用于生產工藝美術品及建筑裝飾磚板,產品遠看似玉,近看是陶,通體自然花紋,色彩變幻奔放。作者介紹,陶玉是受中國南京雨花石、青海丹麻玉等的啟發(fā),經過多年研究發(fā)明的。白如玉一直是瓷都景德鎮(zhèn)的特色,它清秀淡雅的青花瓷,萬紫千紅的粉彩瓷,巧奪天工的薄胎瓷,五光十色的顏色釉,晶瑩剔透的玲瓏瓷等,都具有玉的本質特征。
“瓷器之源,與國齊名。”李政道先生的題詞,說出了中華民族玉器文明的特征。瓷器是我國的偉大發(fā)明,它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于一身,它作為玉器文明的結晶,得到了世界的認同和高度贊譽,至遲從九世紀下半期起我國陶瓷已輸出到國外。陸上絲綢之路所到的西亞,海上我國唐代東西洋航路所及之處,都發(fā)現有唐瓷碎片。日本陶瓷學者三上次男把這條運輸瓷器的海上航路稱為“瓷器之路”。正是不朽的瓷器記錄了古代人民友好往來的蹤跡。瓷器不僅有重要的使用價值,而且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中國瓷器文明對人類文化做出卓越的貢獻。日用瓷和藝術瓷在未來社會也必將長期作出新的貢獻;建筑、衛(wèi)生陶瓷的普遍使用給人類文明增添了新的光彩;而特種工業(yè)陶瓷則在工業(yè)、科研和航天技術設備等方面,顯示這種新材料的無比優(yōu)越性,有著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探討瓷器是玉器文明的延續(xù)與發(fā)展,有助于深刻地認識瓷器的豐富內涵及其本質特征。瓷器的胎質細密和色澤瑩潤則是玉器本質的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