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惠風堂的“片瓷山房”紫砂展廳,各種展品陳列有序。既有珍貴的紫砂模具、紫砂殘片標本,更有程壽珍、邵景南名家制作的紫砂壺、太白醉酒雕塑等。其中鶴立雞群的當數(shù)一把長沙出土的明代四系提梁大茗壺。此壺口徑10.9厘米、底徑22厘米、高19.2厘米、腹周78厘米、器重2400克,可容納6800克水,當之無愧地成為紫砂壺中的巨無霸,比1965年南京中華門外馬家山明代太監(jiān)吳徑墓出土的高17.7厘米的提梁壺還大,觀者無不嘖嘖稱奇。據(jù)了解,大茗壺的制作為手工捏作,壺體如罐,分三段拼接,平底、四系、曲流略呈方形,壺腹內一方形出水孔,早期工藝品制作特征明顯,壺口平直,棱角分明,總體造型顯得古樸圓渾。
圖:詩文小珠玉杯
另一件稀世珍寶為江蘇泰州出土的絞胎紫砂壺。這把絞胎紫砂壺造型酷似掇球壺。圓執(zhí)、曲流、圈足。翻看底足,露出絞胎泥質紋理,絞胎所產生之紋飾如雞翅木華美清晰,外觀與后配雞翅木的壺蓋宛若天成。不同于一般無釉紫砂壺,當時工匠還在壺體外罩透明釉,類似給家具上一層透明漆。不僅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而且使絞胎紋理顯得愈加美麗。據(jù)張浦生教授介紹,江蘇泰州博物館也藏有一件絞胎紫砂壺,絞胎紫砂壺是古代陶瓷工藝新發(fā)現(xiàn),國內總共才存有3件,其稀有程度可見一斑。
張浦生從1957年開始從事古陶瓷文化的研究與實踐,四十余年而不輟。他不僅是享譽海內外的“青花王子”,而且對紫砂研究亦頗有建樹。此次張浦生將自己珍藏多年的出土紫砂標準器、紫砂瓷片藏品展出,給廣大古陶瓷的收藏愛好者提供了難得的觀摩、學習機會,充分體現(xiàn)了張浦生“以瓷會友,弘揚文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