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收藏、鑒古董要遵循標型學的原理,要講究“以葫蘆斷瓢”的程式,要有見一疑(異)即全盤否定的鐵石心腸,這是確保萬無一失,以免走眼吃藥的最鐵定的“科學態(tài)度”和基本規(guī)律。
圖:建黨90周年收藏品紅紅火火將軍瓶
然而,在下閑來無事還想了這樣一個話題:搞收藏、鑒賞,是不是還適用辨證思維?!瓷庫中國專家認為幾千年的文明史,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東西浩如煙海,且千差萬別,任何人,無論他多么天才,多么有見識,無論處于何種地位或做古董的資格有多么老道,他或她都不可能把老祖宗遺留下來的物件,地上的,地下的都一件不漏的一覽無遺,且樁樁件件都銘記得清清楚楚。更不可能親眼目睹古人是怎么把這些物件做出來的。假設就是看見過,可不同的人,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環(huán)境、心情之下,做同一種東西,畫同一種圖畫,寫同一個字也未必次次都毫無二致,如今我們自己也大概如此。再如,崇禎改了順治,乾隆換了嘉慶,大概不會普天之下的鍋碗瓢勺都跟著改朝換代,所有的匠人、作坊都跟著改了工藝,換了原料,變了風格……如果我們卻有意無意地抱著這種不變的一變則萬變,一異即全錯的思維定式來思考問題,用以此物比照彼物的的最省力的辦法來判斷文物古董,那恐怕是算不上“科學”的。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我覺得們看東西不能太主觀,太死搬教條,不能把本來是客觀事物在我們腦子里反映形成的主觀意識,當作一種一成不變的固定標準,模式,使之程式化,并千篇一律地放之四海而皆準,用這看家的本事來給所有的東西論是非,下結論,斷生死,也不能一味的只圍著自己所控制的資源,研究來研究去,把自己所不熟悉的東西通通當作一無是處的垃圾而擺出一副不屑一顧的權威架勢,更不應該用我們自己的思維方式、習慣、好惡來料定古人一定也是這樣、那樣的,否則,我們不僅同樣會陷入盲人摸象自以為是的天井(即便這個井可能很大,但那還是井),陷入學術近親繁殖自我循環(huán)的怪圈之中。到時恐怕不僅會失去以葫蘆斷瓢的功能,退化成只會“以葫蘆斷葫蘆”的機械人。
再則對于現(xiàn)在鑒定界一些權威所說的哪些數(shù)據,我覺得也是值得大大商榷的。有權威說元青花只有300件,國內100,國外200,民間幾乎沒有元青花,還有的權威到處聲言:民間收藏者手里的古董98%都是假的。我不知道這些s數(shù)據是通過什么科學方法得出來的。但我按情理想想,只怕這些數(shù)據、比例是有毛病的。其一,關于元青花的數(shù)字和民間有沒有的問題,我覺得元青花應該也在民間使用過,我們的宋代瓷器能在民間留存下來,元青花既然有,在民間也應該有幸存者。此外我們的許多寶貝都是從地下古墓、遺址中挖出來的,而古墓不完全是由政府發(fā)掘的,我們都知道十室九空的說法,古往今來哪些盜墓者難道就從沒有挖到過元青花之類的寶貝,那他們挖的東西又到哪里去了呢?!所以斷斷乎乎說這東西有幾百件,而且那么精確,好像不大令人信服。其二,就算我們把天下今天以前所有的東西都看到了,都了如指掌了,那明天、后天、大后天呢,會不會又有新的老東西冒出來呢,瓷庫中國專家認為,現(xiàn)在各處都在大興土木,地下有東西被弄上來是誰也說不準的。其三,民間收藏也是魚龍混雜。鑒寶時雖有抱著酸斑大罐讓專家掌眼,捧著機械化產品當寶貝的“癡心人”其中也不乏有一定的基礎知識、經歷、眼力的高手和善于鉆研的“有心人”他們也在不斷的學習、研究、實踐。如果我們到哪兒都帶著“百分之九十八”這個主觀概念,和對民間收藏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鑒寶就難免會失真,失準,不僅有可能挫傷熱愛中華文明古老歷史和藝術的普通收藏者的積極性,有可能給正在發(fā)展的古董藝術品市場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會搞混古董藝術品在民間留存的本來面目!會對不起中華文明,對不起老祖宗!因此我想:我們如果仍然死抱著老觀念,老眼光,老數(shù)據去打遍天下,結論過去、現(xiàn)在和除了今天的將來,那是不客觀的。收藏和鑒寶不僅要靠經驗,也要靠思維、靠眼界、靠胸懷,靠責任感,都同樣需要平常心,同樣要學一點辨證法,過于主觀就是一種偏執(zhí)!
在做人、做學問、搞鑒賞的品格、眼界、肚量方面,瓷庫中國專家倒十分欽佩史樹青老夫子,老夫子先是認定元青花只有300件,這位文物老泰斗本完全可以抱著這“元三百”當一輩子權威,可一聽說有地方發(fā)現(xiàn)的古墓里有元青花,老先生不僅不顧在學界已成鐵律“元三百”的結論,不僅信了民間之人的話,信了除了“三百”之外還會出現(xiàn)元青花的信息,而且還不顧諾大把年紀,放下架子,冒險親往墓地查看,看了之后又寫文章說這原來元青花的數(shù)字不一定靠得住……雖然,史老先生的元青花新說在圈子里幾乎被封殺,文章也沒能登了出來。我輩不知這其中的緣由,也沒資格評說這是是非非。(我想,如果有朝一日有人寫文章,說這地大物博的中國,過去、現(xiàn)在、將來,地上地下,海內海外的元青花的數(shù)字是怎么一下子就叫大學問家全數(shù)清楚了的,那一定要給寫這文章的人頒個陳景潤數(shù)學獎。┑裉焓防舷壬P于元青花的問題的態(tài)度實在是令人敬佩的。至少,他愿意不斷地學習,不是只滿足于圍著自己掌握著的那些東西來搞研究、下結論,摳其一點,不及其余,不是倚老賣老,固執(zhí)己見的“鉆家”,他愿意接受新的東西并修正自己的權威觀點,這才是大學問家的氣度和風范!
可惜的是,這種敢于尊重事實,自我否定的精神,這種不拘一格,實事求是的作風,這種不恥下問,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似乎當今在藏者、鑒者之中還不是很受人歡迎和認同,或者說關注和歡迎的人卻無力認同,無力去扭轉這無可奈何的局面。
這,也許就是現(xiàn)今文物收藏界和古董商界時有混亂情形的重要根源之一。
不知道還有多久,科學的機器會解決這一紛爭?!不過,機器的采用、推廣和結論也還同樣需要權威們的歡迎和認同!因此,改造權威比采用機器更重要,如果都行不通,而今目下就只能將就著了。。。。。。
后記:當然,我們也清楚地看到,在一些拍賣和交易機構的鑒定中,一些公司和專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硬把新貨鑒成古董,把藏品價格拉高得沒了譜,誤導和忽悠了很多民間收藏者,這也同樣是危害很大的。
總之,瓷庫中國專家認為,我們不能給一些過于偏見的話和一些唯利是圖的公司、商人、專家把剛剛興起的民間收藏和正在發(fā)展的古董藝術品市場給抹殺和否定了,這無論對收藏者,還是對經營者,還是我國的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對民間收藏和古董藝術品市場我們需要的是引導、扶持和規(guī)范,而不是一味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