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帶頭向天津市衛(wèi)生局捐款10萬元,向津南區(qū)衛(wèi)生系統(tǒng)捐助醫(yī)療器械、藥品總價值達38萬元。
白手起家
大多數(shù)的15歲的少年還在父母的羽翼下無憂無慮地生活,而這個年紀的張祥青,受政府照顧,進入唐山的一家鐵廠當了一名工人,結束了邊上學邊撿垃圾、割豬草、賣冰棍的日子。
回憶軋鋼工人的生活,張祥青說:“很熱,很原始,光著膀子,火紅的鋼坯出來,渾身汗如雨下。冬天背后冷風刺骨,累得靠著帶著余溫的鋼坯就能睡著。”不過,當時少不更事的張祥青無論干什么都覺得有意思,鐵廠不僅磨煉了他的毅力,也讓他學會了獨自在社會上生存,學會了如何適應環(huán)境。
鐵廠開啟了張祥青人生的大門;蛟S當時他并沒有意識到,他的身體上也已烙上鐵廠永久的烙印。
就在上班的第12天,一塊火紅的鋼渣迎面飛濺而來,正好卡在張祥青的護目鏡上,永遠燒掉了張祥青左邊的半條眉毛。不幸中又幸運地落下的這個容貌上的缺陷,差點影響了他的婚姻,還斷送了他當兵的夢。
到18歲時,剛剛成年的張祥青結束了鐵廠的工作,到三哥當兵的地方——石家莊學習做豆腐的手藝,他期望能做點小生意,擺脫生活的貧困。學習歸來,張祥青開始一個人單過,他起早貪黑地做豆腐,然而,人生失敗的教訓卻從這里開始。
從南方師傅那兒學來的做豆腐技術并不受當?shù)厝藲g迎,成本也不低。張祥青在走街串巷時碰到一個同行老前輩,他懇求人家:“大爺,您的豆腐好吃,我學學成不?”善良淳樸的大爺吃了張祥青請的一頓餃子,就收下了這個學徒。迄今,張祥青仍和師傅保持著親人般的關系。
1991年,靠磨豆腐、賣早點攢起1萬元的張祥青夫婦,終于成了萬元戶。聽朋友說倒騰廢鋼能賺錢,張祥青就把家里的小買賣交給愛人張榮華打理,自己開始介入廢鋼生意。他懷揣家里僅有的1萬元,加上從岳父、哥哥、姐姐那里拼湊來的,共計1.8萬元,北上北京。沒想到,第一筆生意就把自己的1萬元全部賠光。“第一車廢鋼,人家說‘雖然質(zhì)量不好但能用,以后給你好的’”,初入商海的張祥青回到唐山一看貨,立即明白自己吃了輕信的虧。
天生不服輸?shù)膹埾榍鄥s認為,生意虧了反而要做下去。當時做廢鋼生意的人很多,關系錯綜復雜。新加入者很難生存。然而,能在這一行里賺到百萬身家的,惟有意志剛強者。當時,張祥青每星期往返北京三趟,從北京押貨,傍晚出發(fā),到家已是凌晨三四點,早上七八點就得起來賣貨,當天夜里再趕到北京,“累到頭發(fā)都是躺在炕沿上讓老婆給洗”,張祥青言。
1993年,張祥青賺到了300萬。隨后國內(nèi)整個鋼鐵市場低迷,廢鋼是賣給鋼廠做原料的,而很多鋼廠紛紛倒閉,廢鋼賣出去收不回錢,工人半年開不了工資,產(chǎn)業(yè)的上下游互為債主,整個行業(yè)陷于三角債之中?傅1995年,張祥青開始尋找新的出路。
廢鋼生意給了張祥青享用一輩子的經(jīng)驗:一條路走久了肯定會死,因為市場就那么大,人越來越多,所以就要變革,尋找新路。
1995年前后,張祥青自己開燒結廠,“仍然走的是撿垃圾的老路子,不同的是目光從首鋼垃圾山中的廢鋼轉(zhuǎn)向煙塵中的鐵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