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轉戰(zhàn)未知商圈:“被改變”不如“去改變”
2007年4月16日,徐靜蕾創(chuàng)辦的新媒體《開啦》電子雜志上線。雖然從知道什么是電子雜志到創(chuàng)辦公司只有1個多月,但徐靜蕾用自己特有的“盲目的樂觀主義精神和比較可以的執(zhí)行力”,就這樣又把自己扔到一個完全未知的領域。
徐靜蕾說她對互聯網并沒有“野心”,但不可否認的是,徐靜蕾與互聯網卻特別有緣。這位曾經的“博客女王”,她在新浪博客創(chuàng)造的點擊量紀錄至今無人打破。雖然直到現在徐靜蕾仍然有60%的東西還沒有完全搞明白,為什么自己的博客會那樣火,但“博客女王”的頭銜不僅為她帶來更高的人氣,同時也結交了不少互聯網行業(yè)的朋友。
占座網的COO謝煒和樂淘的創(chuàng)始人畢勝,都為徐靜蕾創(chuàng)辦《開啦》電子雜志提供過不少建議。雖然直到今天,仍然有人告誡徐靜蕾,電子雜志就是一個根本不可能發(fā)展成功的東西,但徐靜蕾覺得也許她能夠堅持下來,“也許我可以做成一個”。
現在《開啦》做了3年多,每期的平均下載量達到1000萬,而且擁有了幾十萬的固定讀者,也擁有了一些廣告客戶,徐靜蕾覺得,這對于她就是成功。“一個事情過程當中都是變通的,你會不斷去找自己生存的方式,從互聯網的角度來看這個事可能不行,可是我是從媒體的角度來看這個事,這個是不一樣的角度。”
但管理一家真正的公司,這個經歷讓徐靜蕾“迅速成長”。最初創(chuàng)辦公司時,徐靜蕾發(fā)現自己管理劇組的經驗完全不能管理公司。“因為劇組是個臨時團隊,幾個月就解散了,大家在那種臨時團隊里,都會表現出自己的優(yōu)點。但一個長期的劇組就完全不一樣了。”在挑戰(zhàn)了自己的極限后,徐靜蕾的最大收獲就是,知道自己到底干不了什么,比如管理公司,“還是交給合適的人去管理吧!”比如看報表,“打死我也看不懂”。
而與“商人”打交道的經驗,也讓“文藝青年”徐靜蕾正在變成一個真正對商業(yè)有理解的人。從最初聽到一個商業(yè)合作機會就覺得特興奮,到現在已經可以分辨出哪個是應該合作的,哪個是不要合作的,徐靜蕾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力。徐靜蕾甚至一個個析那些沒有談成的合作,問題到底出在哪里?是專業(yè)還是人?對于投資,徐靜蕾也變得更加審慎,“我需要弄清楚到底要的是什么,是錢還是資源?甚至包括合作伙伴的性格合適不合適”。
雖說這幾年在影視上沒有太多作品,但徐靜蕾覺得自己摸爬滾打的商業(yè)經歷收獲特別大。“讓我變得更綜合了。”而且這種經歷,讓徐靜蕾在拍攝《杜拉拉升職記》時感覺特別不同。“無論是資源利用上還是人才的儲備上,明顯比做前三部電影的時候,要成熟很多。”
現在《開啦》已經進入良性運行階段。2009年一年,徐靜蕾大部分時間在外拍片,《開啦》都運轉正常。而且徐靜蕾發(fā)現,《開啦》已經可以作為一個品牌存在了,而并不僅僅是幾本雜志,有一些商品已經來找《開啦》談品牌授權的合作了。
就在今年春節(jié)前,由《開啦》授權的女性飾品開始在走秀網上熱賣。這種合作方式也是徐靜蕾正在嘗試的一種新模式。“現在我要做的就是把我‘開啦’的品牌維護好,把雜志辦得更好,讓年輕人更喜歡。”而“開啦飾品”如何銷售,徐靜蕾坦言:“我不懂,還是要人家懂的人去做吧”。
徐靜蕾被她的商業(yè)經歷所改變,現在她或許可以嘗試用商業(yè)去改變電影。你可以把《開啦》電子雜志的經歷看作是徐靜蕾的一次商業(yè)課程,而《杜拉拉升職記》是她對此課程的一次“畢業(yè)設計”。
才女徐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