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魯中部的新興工業(yè)城市淄博,是古齊國的都城,是馳名世界的瓷都之一。這里生產(chǎn)的琉璃品和陶瓷制品不僅享譽國內(nèi)外,而且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
從發(fā)掘的北辛文化遺址看,早在公元前5100年,山東就有了制陶業(yè)。到公元前4000年大汶口文化時期,山東的制陶技藝已達較高水平。從出土的大汶口彩陶看,慢輪成型,能塑造鬻、鼎、觚、豆、缽、罐、盤、背壺等多種器形,能用土紅、赭石、白堊士、碳黑等顏色在陶器上用直線、斜線、弧線精細地勾繪出各種規(guī)矩整齊的幾何形紋、花瓣紋、八角星紋等圖案?梢哉f,大汶口文化時期,這里已成為山東制陶的良好開端。而稍后的龍山文化時期(公元前2600年--前2000年),山東制陶業(yè)已可以生產(chǎn)黑色磨光、薄如蛋殼的黑陶,表明山東的制陶技藝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淄博陶瓷,據(jù)文獻記載,盛于宋代(960年前后),“居人相襲善為陶”,遂有“瓷城”、“瓷都”的譽稱。近幾十年來,當?shù)卣畯睦^承祖國遺產(chǎn)和發(fā)展淄博經(jīng)濟出發(fā),始終把陶瓷產(chǎn)業(yè)作為淄博的經(jīng)濟龍頭來抓。近年來,“國際淄博陶瓷琉璃節(jié)”的連續(xù)成功地舉辦,使本已聞名于世的淄博陶瓷、琉璃成為海內(nèi)外市場的搶手貨。淄博的陶瓷、琉璃業(yè)在新科技的刺激下,在保存、繼承傳統(tǒng)工藝,不斷挖掘恢復失傳特色產(chǎn)品的基礎上,大膽、成功地采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研制新材質,開發(fā)新產(chǎn)品,使淄博陶瓷琉璃真正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時期。一般說,淄博陶瓷是淄博陶瓷和琉璃的統(tǒng)稱。如果按其工藝和產(chǎn)品,淄博陶瓷和琉璃又有不同的歷史和特點。下面,我們分類簡述。
淄博美術琉璃又稱“料器”。它是以博山當?shù)厥a(chǎn)的琉璃料條加工制作而成各種工藝美術晶的統(tǒng)稱。史志和當?shù)毓糯鹆馉t遺址發(fā)掘所得證實,博山美術琉璃的成批生產(chǎn),至少已有600年的歷史。明代萬歷年間,博山一帶,料爐遍地,已是中國琉璃工藝晶的主要產(chǎn)區(qū),清初,博山的琉璃制品“北至燕,南至百粵,東至高麗,西至河外,其行萬里。”(清·孫廷銓《顏山雜記》)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詔令內(nèi)務府造辦處設立玻璃廠后,每年召博山琉璃工匠赴京服役,博山琉璃技藝遂流傳北京。當時博山西冶街的城門上有“珍珠瑪瑙翠,琥珀琉璃街”十個大字,很能說明博山琉璃的特色和當時玻璃業(yè)的盛況。
博山美術琉璃種類很多,主要分為料獸、刻花、花球、珠簾等大類。博山料器以歷來能逼真地仿制各種玉石、瑪瑙、珊瑚等寶物的材質而聞名,主要品種有晶瑩奪目、色彩艷麗的各種琉璃花球和古樸凝重的雞肝石料制成的花瓶、文具,在國外頗受歡迎,另外。黃玉般的雞油黃也是難得的珍品。其他如各種套料雕刻的花插、煙缸、燈具以及各種料珠、手鐲、掛墜等,更具有濃郁的民族和民間色彩,現(xiàn)擇其要者述之:
料珠是博山所產(chǎn)各種形式琉璃珠子的統(tǒng)稱,因規(guī)格、制作工藝和價格檔次不同分為三類:米珠類,又有圓珠、蓮子珠、頊璉珠、瑤珠、佛珠等品種,而每個品種內(nèi)又有多種形狀和規(guī)格之分。如圓珠即有小米珠“二六”,“五錢”、豆型珠、簾子珠、建珠等10余種規(guī)格。搟珠類,形態(tài)和色澤都較特殊,工藝技術難度更大,以仿制各種名貴玉石為特色,有仿珊瑚珠、紅瑪瑙珠、松綠珠、貓眼珠、鳳眼珠、猴珠、燈籠珠、料渣珠等等。管珠類,用拉制成細小的空心琉璃管切割而成,因管徑的粗細、切割的長短、管料的色彩各異,也有多種規(guī)格和色澤。料珠是博山琉璃制品中歷史久遠,花式規(guī)格豐富、產(chǎn)量最大、最有特色的一個品類,長期以來一向是各民族各階層人們所喜愛的裝飾品。今已為國家規(guī)定應保證供應的民族必需品之一。
料獸是博山琉璃制傳統(tǒng)小型兒童玩具之一。它以獅、虎、狗、馬、牛、猴、羊等為題材,長不足寸,塑形古拙冼練,憨態(tài)可掬,頭部特大,四足粗狀,身背板平,藝人們戲稱為“小板凳。”用色則大紅大綠。也有一種體形較大,重達二三斤的,當?shù)厝朔Q為“獅豹”。它色彩艷麗,形色生動,有民間獅舞之風貌,是傳統(tǒng)料獸的代表作。博山傳統(tǒng)料獸,民間文化特色濃郁,雅俗共賞,不僅在民間流傳極廣,而且也素為國內(nèi)外美術界、民間藝術界和民俗學界人士所共珍。
料玉盆景是博山美術琉璃品種之一,用玻璃料制成仿玉石紋采下端帶有小孔的花瓣、葉片和枝干,以細金屬絲串綴成整枝花木,放入花盆而成,宛如名貴玉石雕刻的仿瑪瑙、珊瑚、茶晶、紫晶、芙蓉石等的花朵,仿墨玉、岫玉、金星石等葉片,是觀賞性的裝飾工藝品。
堆花料器是博山美術琉璃傳統(tǒng)品種之一。在剛成型的器物需要裝飾花紋的部位,迅速粘上軟化好的色料,并立即用鉗、剪、鐵片等小工具以拉、剪、搓、塑等方法塑出多浮雕似的花、葉或禽鳥等形像,稍加整形后放入退溫箱內(nèi)逐漸冷卻即成。器形簡潔流暢,花飾自然生動,可作為花瓶、花插、煙具、臺燈座等,既可實用又有觀賞價值,是一種普及性的琉璃工藝美術品。
套料劉花也稱“套料雕刻”、“套色琉琉雕刻”。以兩層以上彩色琉璃高溫融套制成器皿的坯胎,經(jīng)退溫冷卻后,再用傳統(tǒng)的玉石雕刻技藝用器表按設計的圖案逐層精心雕磨,刻掉圖案以外的套料,保留最內(nèi)層色料,襯托出已刻好的不同色料層的圖案花紋,具有浮雕藝術效果。最后再經(jīng)拋光,整個器身和不同色彩的花紋都晶瑩滋潤,宛若玉雕。器形雖多為壺、瓶、罐、壇、盤、盒等,但一般都不作實用,是一種較為貴重的陳設工藝品。“套料雕刻”是博山美術琉璃品中獨具特色的雕刻品種。
雞肝石是博山美術琉璃品中特有的一種著名色料,因其色如雞肝、紋如佳石而得名,特點是在大片紫紅色中隱有姿態(tài)萬千的黑色斑紋,有的如重巒迭蟑,云影水痕,有的如古木奇石,繁花纖草,天趣盎然,令人遐想。它最適合制作格調高雅的器物,如成套文房用具,既是實用品,又是古樸凝重、典雅大方的案頭陳設藝術品,歷來受國內(nèi)外文化藝術界人士珍愛,并多次作為高層次工藝品參加全國和國際展覽,廣受贊譽。
雞油黃博山美術玻璃中名貴色料之一。它光澤晶瑩如玉,滋潤欲滴,色黃似雞脂,艷麗而不浮華,天然玉石中無此色,所以愈益顯得珍奇。此料多用以制成造型古樸端莊的瓶、壺、罐、盒、盤等器皿,刻以浮雕花紋。含蓄蘊藉,格調高雅,是盛銷的高檔美術琉璃工藝品。
淄博美術陶瓷 淄博陶瓷與琉璃并稱雙珍,且歷史比琉璃要早得多,稱譽海內(nèi)外的時間也長得多。在宋代,淄博被譽稱“瓷都”,不僅因其遍地瓷爐,居人相襲善陶,陶瓷產(chǎn)品豐富,更重要的是研制生產(chǎn)出了“兩點瓷”(也稱“油點瓷”或“天目釉”)、“茶葉末釉”等歷來被視為“陶瓷藝術中的珍品”的稀有瓷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淄博人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基礎上,與現(xiàn)代科學技術結合,除恢復了幾種歷史失傳的名貴色釉,成功地仿制了“龍山文化”的蛋殼陶之外,還創(chuàng)造了“紅金晶釉”、“雞血紅釉”、“金星釉”和幾十種黑釉變化釉。在陶瓷彩繪基礎上,解決了自古以來烏金釉上不能加彩繪的難題,種類不斷豐富,各種浮雕、堆雕、圓雕題材廣博,人物、動物、花卉、博古文物,式樣俱全,園林陶瓷古樸而新穎。并首創(chuàng)粉裝飾畫掛盤和人物肖像刻瓷掛盤,多次作為國家領導人出訪時贈送外國國家元首的禮品。
在這里,我們重點介紹一下“雨點釉陶”。“雨點釉陶”產(chǎn)于博山,始于宋代,因漆黑的釉色表面上星布著斑點而得名。如果用雨點釉陶器盛茶水,則斑點便象金星般熠熠發(fā)亮。雨點釉陶當時盛行于世,并流傳東瀛,為日本人所珍愛。其后,全國興起青花白釉瓷,油滴瓷制作技藝逐漸湮沒失傳,后人雖曾多次努力試驗,但仍未恢復。本世紀20年代,著名博山陶瓷藝人侯相會經(jīng)多年反復探索實驗,直到1936年才取得成功,博山“雨點瓷”自此揚名海內(nèi)外。其技藝特點是:在點亮似漆的底色上,疏密有致地遍布小如粟米大如黃豆的銀白色圓點,以茶水入器,器內(nèi)金光熠熠,如注入清水或白酒,則銀星閃耀,映日視之,晶瑩奪目,器形端莊凝重,古抽樸雅,有宋代遺韻,F(xiàn)在侯老藝人已謝世,幸喜絕技后繼有人,博山美術陶瓷廠生產(chǎn)的雨點釉陶器有雙龍瓶、天球瓶、柳葉瓶,以及盤、盞、茶具、文具、酒具等種,風格獨特,深受國內(nèi)外人士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