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連故宮博物院都沒有的存世孤本,國家一級二級文物更是不計其數(shù),可珠海這位收藏家卻甚是“怪異”——
搭茅屋收藏稀世國寶
精美的明代佛造像
李輝柄鑒定乾隆青花六方蓋罐
郭漢東給記者展開明心經(jīng)上、中、下三冊
周末大觀
本月9日至11日連續(xù)三天,北京來的兩位名人鉆進珠海收藏家郭漢東的“茅屋”,捧著一個個寶貝“打分”。歲數(shù)稍大的李老,指點著一對青花罐:“這是一對清乾隆的青花六方折枝花果蓋罐,仿明宣德,仿得很像。六方就比圓的要難,這對青花造型規(guī)整、色艷、精細,質(zhì)量好,藝術(shù)水平高,是國家一級文物。”“茅屋”中還發(fā)現(xiàn)一批國寶級“金書”,隨便一件都價值連城,可郭漢東這兩年竟“破落”到帶全家住進了爛尾博物館邊臨時搭建的“茅屋”。
十二尊佛像,每組過千萬
“李老”是李輝柄,故宮博物院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副會長,受聘南開大學歷史系兼職教授。與李輝柄一起來的是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董寓榕。她對羊城晚報記者說:“清三代(指康、雍、乾)這么大型的瓷器不多見,而且是一對,帶字款,罐蓋都是原蓋,很難得。依它們的精美度和尺寸,一對的起拍價應在800萬元-900萬元。”
記者腳邊還有12尊瓷佛造像,有白、綠兩色,大的有1米高。李輝柄認為這是明代早期福建漳州窯的出品。他說,福建漳州和德化都喜歡燒造像,德化的技術(shù)水平高,瓷化程度高,德化瓷特別白,有透明感,而漳州瓷溫度低些,呈牙黃色。但是漳州瓷存世少,大器更少。12尊造像也為國家一級文物。據(jù)稱,漳州瓷是出口瓷,后由于禁海,出口不得又難以轉(zhuǎn)內(nèi)銷,因而倒閉,所以現(xiàn)今反倒難見漳州瓷。李輝柄將12尊佛像分四組,每組三尊,分別是文殊、普賢和三世佛。董寓榕說,稀缺性和器型碩大決定了這12尊造像價格不菲,超過1米的瓷器很容易變形,燒制難度大。每尊造像的背后都有圖章,是名家之作。因此,每組造像的起拍價肯定過千萬。
國寶級“金書”,填補了空白
董寓榕向羊城晚報記者透露,這次為郭漢東鑒定的不僅僅是瓷器,還有一些雜項,如金銀器,有些東西填補了國家的空白。郭漢東拿出了三個像茶葉罐一般的金屬罐,罐子呈淡淡的金色,上面陽刻著:佛說心明經(jīng)。郭漢東小心翼翼地從每一個罐里拿出一冊,在茶幾上展開。三冊分別為上、中、下,每冊由36枚金片若竹簡般綴在一起,用隸書抄刻下《心明經(jīng)》。金片并非純金,是金、銀、銅的合金,含金量為0.6%。李輝柄說,這是唐貞觀年間的東西,非常完整,連故宮博物院都沒有,是存世孤本,絕對是國寶級。
說話間,郭漢東又拿出一卷這樣的“金書”,也是貞觀時期的,展開來約有4米。上半部分是八幅白描畫,畫的是馬頭、孔雀等八個明王,下半部是用小篆刻寫的每一個明王的故事;蛟S這就是唐太宗時的連環(huán)畫。郭漢東承認,類似的國寶級“金書”有一批。
李輝柄先生用兩天半時間將郭漢東30年積攢下的寶貝梳理了一遍,從8000年前的數(shù)百塊紅山玉、良渚玉到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秦、兩漢、三國、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明、清,從古玉到青銅、編磬、陶瓷、金銀,脈絡、年代都很清楚。郭漢東有六七千件藏品,記者記憶中,他收藏的漢代皇室編磬宋代玉枕和八只宋代供御兔毫鼠須盞均為國寶級,現(xiàn)在明確的國寶級藏品又多了這批合金的經(jīng)書。國家一級、二級文物更是不計其數(shù)。
私人博物館,“窮”得爛尾了
董寓榕說:“我以前認為珠海是文化沙漠,郭漢東的收藏讓我徹底改變了看法。他的博物館若能落成,會給珠海帶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然而,2002年就動工的漢東私人博物館到現(xiàn)在還是半拉子工程,據(jù)說還差3000萬元才能成為真正的博物館。守著那么多寶貝卻拿不出3000萬?郭漢東的錢全買了文物。許多人勸他:賣兩件,博物館就建起來了?伤褪橇邌莸“只進不出”。郭漢東對記者說:“這是30年的心血,當然舍不得,希望它們能留在珠海,一旦拍賣就不知去向了。汪洋書記說要建文化強省,我的收藏是珠海文化的一部分。除非萬不得已,我不會賣。”
珠海文化局局長劉福祥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社會文化應該社會化,政府將出臺有關(guān)細則,支持建私人博物館、美術(shù)館、文化館、劇場,比如以土地劃撥或資金獎勵的形式予以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