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網(wǎng)興旗下網(wǎng)站: 中華陶瓷網(wǎng)  中國瓷都德化網(wǎng)  德化陶瓷商城  網(wǎng)興網(wǎng)絡
網(wǎng)絡興瓷,陶瓷行業(yè)第一門戶
資訊 企業(yè) 產品 供應 求購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頁 展會 人才 商城 圖庫 電子雜志 陶瓷技術 行業(yè)百科 營銷管理 企業(yè)家俱樂部 論壇
頻道首頁  陶瓷歷史  陶瓷文化  陶瓷收藏  名家名作  陶瓷名城  古瓷初識
陶瓷藝術  陶瓷院校  古瓷欣賞  陶瓷拍賣  陶瓷古窯  陶瓷常識 產區(qū)特色: 德化  景德鎮(zhèn)  醴陵  潮州
信息內容
   
 您的位置: 首頁>陶瓷文化>>陶瓷歷史>>|
探訪中國古瓷源

發(fā)布:2010-7-31 8:51:48  來源: 天津網(wǎng)-數(shù)字報刊 [字體: ]

德清原始青瓷專家在天津發(fā)現(xiàn)來自他們家鄉(xiāng)的寶貝

原始青瓷堆塑罐

德清仿青銅器的原始青瓷

原始青瓷變體云紋罐

亭子橋古窯址發(fā)掘現(xiàn)場

  兩件事不可思議,一是中國最古老的原始青瓷,原生地竟然是在八百年來從不產瓷的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二是瓷祖級的德清原始青瓷,存世量鳳毛麟角,就連德清博物館里展出的也多是殘件,而在千里之外的天津,在一位隱士的手里,卻藏有數(shù)目可觀的德清原始青瓷。

  盡管不可思議,但卻是事實,前者已被中國陶瓷界最權威的專家們確認,實屬中國陶瓷史考古研究的重大發(fā)現(xiàn);后者是湖州市專門研究德清原始青瓷的專家沈夢榮不久前來津尋寶的重大發(fā)現(xiàn),他萬沒想到,在“文革”那充滿政治恐怖的年月里,一位天津人能去他的家鄉(xiāng),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在民間尋找并保護了那些珍貴的國寶。

  日前,記者赴湖州采訪沈夢榮,走訪德清縣博物館,了解天津這位藏家早年收藏的青瓷是否為中國最古老的原始青瓷?

  無瓷之地竟是中國最古老的瓷都

  7月14日,冒著大雨,記者隨天津幾位原始青瓷愛好者,沿太湖西岸,驅車前往浙江湖州。煙雨蒙蒙,除了山巒,湖州的鄉(xiāng)野就像被浸泡在無邊無際的濕地里,灰瓦白墻,舟橋荷塘,村村是水鄉(xiāng)。一路上記者總想,此地無瓷,大概是受鄰省瓷都景德鎮(zhèn)的影響,多少年來,此地據(jù)說連個粗瓷大碗都不出,怎么會是中國的瓷之源?瓷器不是青銅器,它的生產和發(fā)展從未中斷過一天,如這里是它的發(fā)祥地,怎會徹底的絕跡?

  接待記者采訪的,是湖州人沈夢榮。

  沈夢榮40多歲,清瘦,寡言,是當?shù)貙iT研究德清原始青瓷的專家,中國古陶瓷學會會長耿寶昌的弟子。

  湖州市的一座大廈里,有沈夢榮一間工作室。防盜門打開,室內靠墻的格架上擺有形形色色的青瓷,熏、壺、罌、罐、堆塑的谷倉等,件件精美,泛著迷人的瓷光,給人以遙遠的遐想。沈夢榮說:“這就是兩千年前產自我們德清的原始青瓷,你看它們一件件多美?可惜多少年來不被社會所認識,因此也就得不到重視,專家眼里它是稀罕的古瓷,農民眼里它是一個既不值錢、也不好使的粗瓷,田間勞作碰到了,拎回家隨便一扔,個別的或許還嫌不吉利把它一鍬打碎呢,搞到現(xiàn)在,想找一件完整器很不容易?赡銈兲旖颍覜]想到竟有那么一位朋友,藏有我們德清那么多精美完整的原始青瓷!”

  德清出產的原始青瓷,真是中國最古老的原始青瓷?在沈夢榮的幫助下,記者在湖州和德清地區(qū)展開采訪。

  古瓷,中華文明的一大驕傲。幾百年前,世界就是通過瓷器知道遙遠的東方有個神秘的國家,并以“瓷器”一詞命名。然而在中國的陶瓷史上,中國人自己卻多少年來找不到中國古瓷中最具代表意義的原始青瓷的發(fā)源地。

  曾有很長一段時期,中國陶瓷界把浙江上虞視為中國的瓷之源,因為考古工作者在上虞一個名叫小仙壇的地方發(fā)掘出東漢的窯址,里面發(fā)現(xiàn)大量東漢時期青瓷碎片。

  這結論2004年被江蘇無錫鴻山大型越國貴族墓的發(fā)掘給打破。因為,在鴻山的7座貴族墓里,考古工作者發(fā)掘出1700件原始青瓷(注:絕大多數(shù)為殘件),其中500多件仿青銅原始青瓷禮器和140多件原始青瓷樂器,這些瓷制的禮、樂器考古工作者們誰也沒見過,這些東西產自哪里?肯定不是上虞小仙壇地區(qū)的窯址,小仙壇窯址出土的標本(即碎片)中沒有這樣的青瓷禮、樂器,測成分,兩者胎質所用瓷土不一樣;測年代,發(fā)現(xiàn)那些青瓷禮、樂器制于戰(zhàn)國時期,早于上虞小仙壇窯址500多年。于是考古工作者們開始質疑上虞小仙壇中國瓷之源的地位問題,認為肯定還會存在著一個、或許多個年代更為久遠的燒造原始青瓷的古窯址,只是未被發(fā)現(xiàn)而已。

  其實,早在1984年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時,德清縣考古人員就曾在龍勝村東山自然村亭子橋的田野里發(fā)現(xiàn)存有古窯址的跡象。當年農民耕地時常犁出青瓷碎片,當?shù)乜脊湃藛T前去察看,認出是古瓷片,質量也很高,但憑肉眼斷不準其年代,加之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德清地區(qū)的古窯就被陶瓷界誤認為燒造歷史不長,東晉時開始,南朝初期時結束,總共100多年,因此誰也沒在意。但他們已經知道,亭子橋地區(qū)肯定藏有古窯址。

  無錫鴻山大型越國貴族墓那些精美的原始青瓷究竟產自哪里?這問題始終困惑著江浙兩省,乃至北京的陶瓷專家們,因為,找不到它們的產地,就意味著中國的陶瓷史至今還沒有找到一個準確的起始點,是一部有失完整的陶瓷史。當時發(fā)現(xiàn)于亭子橋的古瓷片就藏在德清縣考古工作者的柜子里,可惜信息不靈,極少有人知道它們的存在。

  2007年年初,德清縣在龍勝村東山自然村亭子橋的坡地上辟建經濟開發(fā)區(qū),施工時工人在土層下意外挖出大片堆積得非常密集的古瓷片。消息傳到德清縣博物館,該館負責人立即趕往那里,看到那些瓷片件件胎質細膩堅硬,釉面明亮勻凈,釉色泛青泛綠,燒成的溫度像是很高,立刻意識到這絕非一般原始青瓷的瓷片,此處也絕非一般的窯址,于是趕緊報告給湖州市、浙江省兩級文物局。不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德清縣博物館,共同發(fā)掘亭子橋古窯址,結果發(fā)掘出7條長龍形窯爐遺跡,經測是戰(zhàn)國時期的窯址。

  7條窯爐中,2號窯爐保存基本完整,分窯床與火膛兩部分,通長8.7米,向上斜著趴在山坡上。爐址周圍散落著大大小小、圖案可見的青瓷碎片,有些地方瓷片堆積層厚達近兩米,發(fā)掘出來,數(shù)以噸計?脊殴ぷ髡弑M可能拼接、復原破碎于2000年前的那些原始青瓷,發(fā)現(xiàn)有盆形鼎、盂形鼎、豆、盆、三足盆、盤、三足盤、鏤孔長頸瓶和罍、尊等,同時還有仿青銅器的樂器,如甬鐘、懸鈴、懸鼓座、三足缶等。

  一看這些精美的仿造青銅器的青瓷禮、樂器,考古工作者們激動起來,這些東西他們似曾見過,一想它們和無錫鴻山大型越國貴族墓中出土的那批原始青瓷禮、樂器有點相像,就把它們拿到一起予以比較,一比發(fā)現(xiàn)它們果然相像得如同一爐之物,無論制式、做工、釉色、胎質、品質、風格等,全都一樣。很快,亭子橋窯址碎瓷標本被送到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做理化測試,檢測其氧化鈉、氧化鎂、三氧化二鋁和二氧化硅等八種化學物質的成分。測試結果,送檢標本所用瓷土與無錫鴻山越國大型貴族墓出土的原始青瓷所用瓷土成分相同,證明后者應當是經亭子橋窯址燒造出來的瓷器。古時交通不便,燒造瓷器一般都是就近取土,瓷土相同,可視作是同出一爐。

  這一發(fā)現(xiàn),震動了中國陶瓷界。因為,與上虞小仙壇東漢古窯址相比,此發(fā)現(xiàn)把中國發(fā)明瓷器的時間向前推進了500年。一時間,德清縣成了中國陶瓷界關注的熱點,以中國古陶瓷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耿寶昌為首的國內頂尖的考古學家們先后兩次聚集德清縣,考察亭子橋古窯址,研究哪里是中國的瓷之源?最后認定是德清。

  這期間,學術界對德清為瓷之源的認定產生爭議。有學者認為,中國地域廣闊,南北文化、地理存有很大差異,原始瓷的起源極有可能是多元的,未必僅這德清一處。然而就在爭議中,德清考古工作者又拿出了德清武康鎮(zhèn)龍山村火燒山古窯址出土的瓷片,那些瓷片燒造年代更早,約在西周中期。此窯址發(fā)現(xiàn)于1984年,考古發(fā)掘于1997年,當時由于沒人關注瓷之源的話題,瓷片出土后束之高閣,如今拿出來認真鑒定,不想一下子就把中國發(fā)明瓷器的時間推到了2500年以前。然后這還不止,今年年初,浙江考古工作者又在德清東林鎮(zhèn)老鼠山,發(fā)掘出一座經測定為商代早中期的古窯址,出土的原始青瓷,又把中國人發(fā)明瓷器的時間提前到3500年以前。到此,德清牢牢戴穩(wěn)了瓷之源的桂冠,至少在其他地區(qū)尚未發(fā)現(xiàn)更早的古窯址之前,學術界對此再無爭議的聲音。

  神秘的德清古窯

  7月16日,記者和天津幾位原始青瓷愛好者,在沈夢榮的帶領下,驅車前往德清縣,實地探訪亭子橋古窯址。天津那位藏家收藏的原始青瓷,經沈夢榮鑒定,基本上全是德清燒造的瓷器,其中好多器物不僅個體碩大,而且設計得很美,通體顯露著一股令現(xiàn)代人難以想象的神靈之氣,一看便知是宮廷或是貴族才會擁有的奢華之物,記者就想知道它們是否也是出自這神奇的亭子橋窯址?同時,記者也想親眼看看2000多年以前,吳越的先民們是在怎樣的一個地方創(chuàng)造了這至今仍在熠熠閃光、燦爛奪目的神物?

  可惜天公不作美,細雨蒙蒙,鄉(xiāng)道泥濘,沈專家是個地道的書生,不辨方向,不熟地理,帶著車隊七拐八繞,越走越迷糊。最后沒轍,一行人只好去訪德清博物館。

  德清縣城不大,卻有一座頗具規(guī)模的博物館。此縣不出瓷,卻曾是世界最為古老的瓷都,因此原始青瓷是這座博物館最主要的展品,該館辟有一間很大的、題為《瓷之源——原始瓷與德清窯展》的展室。

  展室中展品不多,而且顯得非?蓱z,完整器為數(shù)不多,看到的多是修復的殘件,有的一個罐子,通體全是白色的石膏,支離破碎地鑲嵌著幾塊瓷片。記者有拍自天津那位收藏家所藏原始青瓷的圖片,比較柜中的展品,發(fā)現(xiàn)雖不形同,但卻非常神似。古人制瓷,手工作業(yè),創(chuàng)作憑靈感,往往一器一形,難有完全雷同的作品。但其工藝制作的水平和方式,藝術表現(xiàn)的手法和風格以及制瓷的理念和思想,全都以其特定的符號注在那一時代的作品中,仔細看,會發(fā)現(xiàn)它們盡管形不相同,相通相似的地方卻有很多。

  自從意識到德清是中國的瓷之源,浙江省,尤其是湖州、德清的考古工作者們,在德清掀起一股調查和發(fā)掘古窯址的熱潮,結果發(fā)現(xiàn)了大批的古窯址。譬如去年,在發(fā)掘亭子橋和火燒山古窯址的基礎上,考古工作者又在德清調查了60多個古窯址。排查這些古窯址,發(fā)現(xiàn)它們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年代序列,證明德清燒造瓷器的歷史,從商代開始,歷經西周、春秋至戰(zhàn)國時期,連續(xù)不斷一直到隋唐,乃至宋。除年代之外再看規(guī)模,縱觀德清地區(qū)大大小小數(shù)百古窯址,無論生產規(guī)模,還是產品的種類和質量,特別是亭子橋窯址是專為王宮貴族燒造瓷器的官窯,皆可證明早在商周時期德清地區(qū)就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制瓷中心,是中國最古老的瓷都。

  走在博物館里,讀著古瓷的歷史,琢磨著古瓷的遺存,記者心里突然生出很多疑問?譬如,商周期間青銅器盛行,吳越兩國不乏鑄造青銅的技術,為何這里卻用青瓷替代青銅,仿制了很多瓷質的“青銅器”?資料上專家們說,這是因為蘇浙一帶制造青銅的礦產不夠豐富,越人將青銅用于兵器、農具的生產,制作為貴族陪葬的禮、樂器,越人能省就省,故以青瓷代替,體現(xiàn)了越人務實的精神。對此記者存有另外的猜想,越人再省,省不到王宮貴族,古人視陪葬為天大的事情,金銀財寶尚且不惜,會舍不得使用幾件為數(shù)不多的青銅?是否會有這種可能?越人在那時就已知道青銅埋于地下易于銹蝕,而青瓷才是萬年不朽的寶物,因此故意用青瓷替代了青銅。再就是,商周時代達官貴族家里飲食器具多用青銅器皿,久之人體攝銅過度,出現(xiàn)了特殊的“富貴病”,嚴重者傷及性命,是不是越人聰明,及早意識到那種“富貴病”的病因,為長壽有意在飲食器具的選材上舍棄青銅,改用輕盈潔凈的青瓷呢?德清出土的原始瓷里,好多一看便知是貴族生活使用的盅、缽、碗、罐、盤、壺、杯,包括結構復雜的溫酒器。

  另外,最大的一個疑問,就是德清規(guī)模如此龐大、業(yè)績又如此輝煌的一座瓷都,宋代之后為何銷聲匿跡,變得無影無蹤?沈夢榮告訴記者說,估計是燃料的原因,燒窯得用好木材,德清燒造陶瓷上千年,當?shù)乜捎玫纳搅执蟾哦急粺饬,沒了燃料,它只能換地方。資料上有專家的另一種說法,那就是瓷土的更新,讓德清窯在當年逐漸失去了自己的優(yōu)勢。瓷器制造業(yè)發(fā)展到宋代,出現(xiàn)了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隨后進入白瓷時代,德清地區(qū)缺乏生產白瓷的瓷土,面對競爭束手無策,不得不走向沒落,直至滅亡。對此記者也有一個猜想,那就是記者發(fā)現(xiàn)不等出現(xiàn)瓷土之爭的年代,德清燒造青瓷的技術就已開始衰落,原因極有可能是戰(zhàn)爭的結果。但凡戰(zhàn)爭,必有掠奪,二戰(zhàn)時美國幾乎掠走德國所有科技人才,戰(zhàn)國時期更是如此,制瓷是當時的高科技,制瓷業(yè)是創(chuàng)稅的大戶,好窯工自然會是戰(zhàn)勝國掠奪的人才,德清位于吳越之間,吳越兩國爭戰(zhàn)不斷,德清城池淪陷一次,人才便被掠奪一遍,到最后,德清優(yōu)秀的窯工流落得到處都是,那些窯工異地生根,最后整個吳越乃至楚國的瓷業(yè)遍地開花,德清本地的實力反而被掏空。

  總之,德清是中國瓷器的發(fā)源地,沈夢榮指著博物館展出的古窯址分布圖告訴記者說,亭子橋古窯址建在苕溪岸邊,埋在無錫鴻山越國大型貴族墓中的那些精美青瓷,當年就是在這亭子橋的古窯里燒好后,通過這條苕溪“漂流”到無錫的。同樣,通過苕溪,德清的原始青瓷也流向了四面八方。但它怎樣“流”,也“流”不到北方啊,因為那時還沒有京杭大運河。那么天津那位收藏家手中大批的德清原始瓷又是哪來的呢?適當時機,本報本版會向讀者揭露其中的秘密。

  遠在天津的發(fā)現(xiàn)

  陶瓷界定義,東漢之前的才算原始瓷。東漢,距今1800年。瓷器易碎,1800年的瓷器,幸存下來的數(shù)量極少,不碎的更是寥寥無幾。前面說過德清博物館館藏的德清原始瓷,完整件沒幾件。去年9月浙江省文化廳、文物局、德清縣人民政府聯(lián)合舉辦《瓷之源——德清原始窯址考古成果暨原始瓷精品展》,浙江省博物館、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聯(lián)合南京博物院等好幾家單位,才為這個展覽湊出了300余件展品,可見這原始青瓷何等稀缺?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多少年來在我們這個以瓷為榮、以瓷傲世的國度里,原始青瓷從未得到社會的重視,就因在人們的眼里,其質樸的儀表華麗不過那些青花粉彩,價格更是無從談起。亂亂哄哄的收藏熱,把一個崇尚文化的古老國度變成了急功近利、充滿銅臭的市場,瓷之瑰寶的桂冠,多被戴在那些年輕漂亮的青花粉彩頭上,與瓷祖級的原始青瓷們無緣。十年前記者曾在倫敦大英博物館里看到一件很小的、西晉時期的青瓷盅,被單獨展示在一個很突出的展位上,罩著厚重的防爆玻璃。記得該館派出的講解員還曾這樣詢問過在場的幾位中國人,說:“我們不明白,貴國擁有如此古老的瓷器,而貴國收藏界為何卻狂熱地收藏元明清才幾百年歷史的瓷品?”

  近幾年,少數(shù)有識之士開始注意到原始青瓷的珍貴,湖州的沈夢榮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一個。

  早些年,沈夢榮熱衷收藏元青花,并已修煉成研究元青花的專家。后來其老師耿寶昌告訴他其家鄉(xiāng)的德清原始青瓷才是真正的瓷之瑰寶,他才改變研究方向,賣掉自己所有的元青花,去民間一件件地苦尋德清的原始青瓷。幾年下來,沈夢榮收集到不少品質頗高的原始青瓷,他以為自己已是原始青瓷最大的藏家,不想天外有天,天津一位收藏家收藏的德清原始青瓷數(shù)量遠遠超過他。

  今年5月,上海有關文化部門配合上海世博會的召開,搞了一個全國性質的古博會。沈夢榮把自己一部分藏品亮在那個古博物會上,卓爾不群的原始青瓷吸引了眾人的目光。觀眾中有位天津朋友,告訴沈夢榮說他家也有一些這樣的古瓷。沈夢榮不信,古博會結束后他飛到天津,到那位天津朋友家一看,頓時傻在那里,半屋子原始青瓷,件件完整又精美,而且?guī)缀跞渴浅鲎运麄兊虑濉?/p>

  沈夢榮無法想象這么多的德清原始青瓷,是怎么到了這遠在千里之外的天津?當他聽說這些東西是上世紀70年代這位朋友去太湖流域從民間一件件收集、背回天津的,而且40年來一件也沒賣,他被深深地感動了。他知道,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正是這些原始青瓷慘遭厄運的時候,人們知道它們都是過去封建帝王將相使用的器物,在“破四舊”、“砸爛封資修”的狂熱中,它們的下場幾乎全是被砸碎,不想?yún)s有一位年輕的天津人,敢在那時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他的家鄉(xiāng),搶救性地保護了好多的原始青瓷。他對天津這位朋友說:“您是保護德清古瓷的功臣,您為保護這世界性的文化遺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鏈接

  原始青瓷

  原始青瓷處于瓷器的發(fā)明階段。制作工藝與陶器特別是南方的印紋硬陶關系密切。但是它卻與陶器有著本質的區(qū)別。首先它選擇的是一種含熔劑較少的黏土做原料。這種黏土稱為瓷土或高嶺土。燒成以后胎色灰白,胎體表面施上一層人工配制的石灰釉,和胎體一道經高溫燒成,顏色為黃綠色、或青灰色,光亮透明。

  我國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已經出現(xiàn)原始青瓷,春秋戰(zhàn)國時期原始青瓷的生產達到鼎盛時期,工藝上逐漸擺脫了原始狀態(tài),并從陶器生產中分化出來,建立了獨立的作坊,成為一種新興的瓷器手工業(yè)。戰(zhàn)國時期雖然采用輪制成型,但拍印紋飾后器物內壁凹凸不平,釉厚處呈青綠色,薄處呈灰青色。初期主要有豆、碗、尊、罍、罐、盆、甕、壺、簋等飲食器。北方由商至春秋,原始青瓷種類變化不大。江南地區(qū)在商代晚期器形種類明顯增多,出現(xiàn)雙耳簋、盂、淺盤、深圓腹圈足尊、盉等,戰(zhàn)國時出現(xiàn)鼎、鐘、盉等仿青銅禮器。江西清江吳城還出土瓷雙孔刀和紡輪。器物多以素面為主,兼有水波紋、附加堆紋、葉脈紋、網(wǎng)紋、方格紋、藍紋、S紋、乳紋、圓圈紋等。

上一頁 [1] 下一頁
共有  條網(wǎng)友評論 【發(fā)表評論
同樂
包郵特價:360
荷葉瓶
特價:499
輝煌騰達
特價:488
幽夢
包郵特價:1299
陸羽品茶
包郵特價:888
凌云騅
特價:488
自在春風
特價:599
歡天
特價:999
竹之語
包郵特價: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郵特價:699
煙雨江南
包郵特價:2999
上善若水
包郵特價:2660
 ·本類最新 更多...
陶瓷名城
·潮州——中國瓷都
·宜興
·德化——中國瓷都·德化
·醴陵——三大古瓷都之一
·淄博
·唐山——北方瓷都
·景德鎮(zhèn)——千年瓷都
·佛山——南國陶都
陶瓷名人
陶瓷文化
關于我們  產品服務  幫助中心  法律聲明  誠聘英才  網(wǎng)站導航  友情鏈接  RSS定閱  新聞調用  聯(lián)系我們  訪客留言
運營商:網(wǎng)興網(wǎng)絡科技 版權所有 (C) 2007-2008 中華陶瓷網(wǎng) Ctaoci.com Cceram.com
電子郵件:service#ctaoci.com 聯(lián)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園科技大樓二樓 郵政編號:362500 閩ICP備05012475號
電話:0595-23555005 傳真:0595-23593359 廣告熱線: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