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佛教傳入中國,陶瓷裝飾上也受到佛教藝術的影響。蓮花是佛教藝術的題材之一。陶瓷上的蓮花裝飾最為突出,常以貼花和浮雕等技法表現(xiàn)各種形態(tài)蓮瓣和其他紋飾。實際上,貼花技法和浮雕技法在效果上往往有許多相近之處。
據(jù)樂賓納《宜興陶藝西漸》記載:“現(xiàn)存歐洲收藏中的小量宜興制品可追溯到十七世紀或十八世紀早期,其中最重要的一件是藏于丹麥國立博物館的一個雙流茶壺,上飾以浮雕松、梅等圖案,蓋沿綴以麒麟及鑲以黃金邊飾。”由此可以確定這件茶壺與1656年(清順治十三年)載錄的(一個稀有東印度泥壺,壺蓋系上鍍金鏈,四周鑲有黃金邊飾)輸往歐洲的宜興陶器有數(shù)點共同的特征。其中大部分都以淺色朱泥塑造,甚少刻有陶工款印。一般外銷宜興紫砂壺均飾以浮雕,裝飾風格拘謹,通常器身上的浮雕紋飾瑰麗多姿。
宜興陶器外銷歐洲及對西方的影響歷史記載并不充足,而大批歐洲仿宜興的陶器正好印證歐洲陶工對中國炻器的不同程度的回應。早在1667年,即(清康熙六年)荷蘭德爾夫特已出現(xiàn)宜興仿制品。
通過閱讀上述記載,我們便可知道清順治年間宜興陶器已小部分外銷,且作品多為貼花及浮雕。
今天,紫砂壺中浮雕裝飾已很少見了,大都由貼花所代替。
清乾隆 紫砂開光山水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