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瓷器可分兩大類,即中原類和契丹類。中原類型的瓷器有從北方流如契丹的,也有北宋工匠流落到遼地后在當(dāng)?shù)責(zé)斓。這一類型瓷器的主要器型有注壺、溫碗、蓋罐、小罐、盞托、長頸壺、花口碗、唾盂、香爐、盤、碟、懷等。精細(xì)瓷器胎白、堅(jiān)致,釉潤似玉,顏色白中閃黃,外壁多刻蓮瓣紋。有的底足陰刻"官"或"新官"、"尚食局"等款。一般白瓷的胎稍厚,釉胳粗,呈牙白色,多光素?zé)o紋。契丹類型的瓷器具有本民族的鳳格,主要器型有:雞冠壺、長頸瓶、鳳首壺、穿帶壺、雞腿瓶、海棠式盤等。時(shí)代越晚,契丹式瓷器越少。雞冠壺是遼瓷中最有特色的造型,它的原型是契丹族游牧?xí)r用以盛水或奶的皮囊壺,最早的雞冠壺完全模仿皮襄壺,皮革縫制的痕跡郡很逼真,甚至還堆出皮繩、皮扣;時(shí)代越晚,皮囊壺的特征就越少,有些僅成為裝飾。遼代瓷窯集中在今遼寧和河北、山西的北部,主要有上京窯(今內(nèi)蒙古巴林左旗東鎮(zhèn))、赤峰缸瓦窯、遼陽江官屯窯、北京門頭溝窯等,主要產(chǎn)品是白瓷、黑瓷和三彩陶器。
西夏瓷器的生產(chǎn)受宋、金定窯和磁州窯的影響較大。品種主要有白瓷、黑瓷、青瓷、黑釉剔花瓷等。它們的特點(diǎn)是:瓷胎較粗,多數(shù)呈淺黃褐色;白瓷釉面有冰裂紋,釉面不甚光潔,胎釉之間常施有化妝土。常見的器型有碗、盤、頸瓶、杯、小釜、扁壺等,有些造型與宋、金瓷器相似,也有些具有當(dāng)?shù)靥厣。例如長頸瓶,造型與宋悔瓶相仿,但它的特點(diǎn)是小口、折肩、暗圈足,與梅瓶圓肩的做法顯然不同。再如扁壺,壺身為圓型,上有小口,除底圈足外,正反兩面正中還各有一圈足,壺的兩側(cè)有兩耳或四耳供系繩用。另外,西夏一些盤、碗類器物還有“挖足過肩”(即圈足內(nèi)側(cè)高于外側(cè))的做法,也比較有特色。雞冠壺、穿帶壺都是仿游牧民族游牧?xí)r放在烏背上用皮子縫制的皮囊壺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