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星光環(huán)的籠罩下,趙本山的商業(yè)才華鮮為人知。但是,這個只念過小學,自稱為農民的藝術家,卻在“2006福布斯中國名人榜”上位居第15位,年收入為900萬元。
趙本山很有經營天賦,他曾經宣稱:“我只是按照與市場比較吻合的方式往前走,但我每走一步都是成功的,在我做的事情中從來就沒有過賠錢的時候。”
1993年,趙本山開始經營公司,主要做文化、廣告、影視和煤炭。據(jù)報道,當時趙本山經營公司的盈利主要靠煤炭,但趙本山究竟靠煤炭賺了多少錢,并沒有確切的說法。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煤炭生意賺到的錢為趙本山玩轉文化產業(yè)積累了必需的資金。
在演小品、拍電視劇之外,二人轉成了趙本山最看重的事業(yè)。為此,他與遼寧大學合辦了本山藝術學院。之后,趙本山還策劃成立了本山傳媒集團,下設廣告公司、影視公司、影視基地以及實習基地。趙本山的生意,從頭到尾都由他自己掌控。從演員的培養(yǎng),到最后的產品影視劇和演出場所,形成了一條龍。
這個產業(yè)鏈的集約效應目前已經開始顯現(xiàn),如果把《劉老根》電視劇所創(chuàng)造的品牌價值用貨幣來衡量的話,據(jù)估計,僅“劉老根”商標的價值就在1000萬元左右。
演員、導演、企業(yè)家,對于自己的角色定位,趙本山認為:“過去別人經營我,現(xiàn)在我經營別人也經營自己。就像唐金和泰森,過去我是泰森,現(xiàn)在我是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