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和股票“談戀愛”這件事,眾說紛紜。
投資大師巴菲特有5檔“永恒持股”,分別是“可口可樂”、“吉利刮胡刀”、“華盛頓郵報”、“美國運通銀行”和“富國銀行”,無論股價多高,他從不曾賣出,歷經三四十年來盤勢的上沖下洗,這些股票的報酬率從個位數到三位數都有。
套句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如果不打算擁有一檔股票10年以上,那么,最好連10分鐘都不要擁有。”因為他認為,一家能創(chuàng)造高ROE(股東權益報酬率:是用來衡量企業(yè)為股東創(chuàng)造獲利的能力,數值愈高,表示獲利愈好)的公司,絕對值得投資一輩子。顯然,在巴菲特心中,一旦遇到好標的,不要只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最好還能長相廝守、永不分離。
相較之下,有“股市狙擊手”之稱的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無論投資股票、匯率或其他商品,永遠快、狠、準,他能讓英鎊一天之內貶值15%,也能大舉拋售泰銖,引發(fā)東南亞金融風暴。他的無情炒作聚財,追逐報酬和風險的極大化,將“投機者”的角色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對他來說,投資就是為了套利、賺大錢,哪來白頭偕老、從一而終的道理?
巴菲特與索羅斯,究竟孰對孰錯?說實在,就結果而論,兩位最后都是成功的投資天王,天生對錢的敏感嗅覺也都不相上下,只是演出方式迥異(投資者VS投機者)罷了,似乎沒什么好爭論的。
不過,巴菲特的選股法,移植到臺灣后,不能照單全收,必須按照本地特色加以修正,才能提高獲利率;而索羅斯的剽悍手法,完全不適合小額投資人,大家就當做欣賞一出精彩好戲即可。
我認為,巴菲特和股票永浴愛河的做法,無法完全適用于臺灣。因為臺股是淺碟型市場,容易受各種政治、經濟因素干擾,且散戶又多,不像歐美以法人為主。所以只要臺股有個什么風吹草動,在恐慌心理下,指數就會重挫一兩百點。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巴菲特精選的“永恒持股”公司,在當年的環(huán)境下,確實值得長線投資,但歷經半個世紀之后,即使再強盛的公司,也會面臨成長瓶頸,這一點,許多暢銷企管書如《從A到A+》,早有一堆研究佐證。
更別說臺股企業(yè),重量級電子公司多以代工為主,在上游客戶砍價、同業(yè)競爭下,毛利率守得很辛苦,有幾家經營品牌者,不是火候不夠,就是備受國際大廠的夾殺,想挑出一家可以“談戀愛”20年以上的公司,可以說是寥寥可數。
按照巴菲特以ROE作為選股中心的思想,我就曾精算過,臺灣最值得投資的公司,當屬“鴻海”。無論景氣多么不好,鴻海每一年的ROE,都設法維持在20%~30%,就像郭臺銘常對小股東說的:“不管何時投資鴻海,經過配股配息,都不會賠錢!”堪稱臺股奇跡。
只不過,鴻海畢竟已是全球EMS(專業(yè)電子代工服務)廠“一哥”,未來20年,要再大幅成長也會有局限,所以,我們看到,努力創(chuàng)造ROE的郭臺銘,現正積極通過各種并購和金融操作,擴大事業(yè)版圖和續(xù)保競爭力。
言歸正傳,投資股票到底可不可以“單戀一枝花”?這個問題可以分兩個方向來討論。
1對特定公司十分熟悉→可以單戀一枝花
朋友曾在手機制造廠服務,對于整個手機的上中下游供應鏈非常熟悉,雖然后來轉業(yè),投資標的仍不脫離手機族群。
他最喜歡操作兩檔手機零組件公司,倒不是有什么內線可以聽,而是知道這兩家老板經營企業(yè)都很認真、不會做假賬。并且手機產業(yè)淡旺季明顯,用一些固定的指標去觀察,就能臆測出最近的接單量和營利。
因此,每當這兩家股價跌到歷年來的低檔區(qū)時,他就會很放心地加碼,漲到高檔區(qū)時,就會視成本情況進行一些調整。“除非手機的發(fā)展到了極限,否則,我現在還看不到拋棄這兩檔股票的理由。”他笑著說。
在此提醒讀者的是,單戀一枝花的投資風險比較高,建議資產配置上要有多元思考,也就是不要把所有資金都重壓在這朵花上面,萬一發(fā)生意想不到的重大利空,才不會損失慘重。
2對投資標的掌握度不高→單戀不如劈腿
像上述案例一樣,對特定公司了如指掌的投資人,少之又少。在這種情況下,單戀不如劈腿,無論是中途變心,轉往尋找適合的下一個標的,或將投資組合替換,只要能創(chuàng)造更多的幸福和利潤,劈腿反而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