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往日,一套小學三年級語文題讓一名大學副教授抓耳撓腮不得其解,直呼難的脫離了現(xiàn)實。今年今日,一道小學數(shù)學題讓74名求職大學生冷汗直流所求無果,直嘆時光飛逝知識日新月異,直逼得50名求職大學生尷尬的交了“白卷”。大學生做小學題竟然交了“白卷”讓很多人覺得汗顏,于是很多人開始探究起這道讓50名大學生折翅的小學數(shù)學題,它究竟“高深莫測”到了何種地步?
去年難倒副教授的三年級語文題部分摘選:
一、在括號里填寫特色成語:
★最大的響聲( ) ★最大的手掌( ) ★最吝嗇的人( )
二、數(shù)字猜謎語(成語):
1. 12345609( ) 2. 1256789( ) 3. 1+2+3( ) 4. 333555( ) 5. 3.5( ) 6. 9寸+1寸=1尺( )
今年讓50名大學生交“白卷”的小學數(shù)學題:
一艘輪船從甲港順水航行到已港,立即逆水返航到甲港,共用8小時,已知輪船順水速度比逆水速度每小時快20千米,又知前4小時比后4小時多航行 60千米,問兩地路程?
這道小學數(shù)學題其實并沒有傳說中的那么難,但就招聘單位的工作人員介紹,在74名應聘學校教師的大學生中,只有數(shù)目少得可憐的3名大學生得出了 正確答案,而其他的大學生要么解答錯誤,要么交了“白卷”,其中不乏應聘數(shù)學教師的大學生。一道小學數(shù)學題竟然讓如此多的大學生為難,人們不禁開始懷疑它 的真實難度。于是有人就把這道小學數(shù)學題拿到當?shù)匾患倚W交個六年級兩個班的學生解答,結(jié)果不到十分鐘就有十幾名小學生解出了正確答案。面對這一結(jié)果,有 些人或許會偏激的想到大學生難道真連小學生都不如嗎?
一時間針對這一情況的討論聲此起彼伏滔滔不絕沒有止境,該招聘單位的招聘人員也站出來“現(xiàn)身說法”。他說到,大學生比較注重的教學實踐能力,而 基本的文化素質(zhì)不高。是否真像這位招聘人員所說的是大學的教育重點導致了這些大學生遭遇尷尬之境,也讓大學教育再一次遭遇到了讓人質(zhì)疑的“尷尬”處境。個 人覺得該招聘人員的話多少有些謬誤了,要知道大學教育一直在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全面文化素養(yǎng),真正的教學實踐能力相反則顯得不足。在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能力上, 各個大學的教育一直把這點放在重中之重,而在培養(yǎng)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環(huán)節(jié)上則顯得薄弱得多,要不一些企事業(yè)單位在招聘大學生的時候,多半顧慮的不是他們的理 論知識,真正顧慮的是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故在這點上該招聘單位的工作人員通過試卷對于大學生的認識多少有些偏激,針對大學生的大學教育并不應該為此遭受 “尷尬”。
既然大學教育在培養(yǎng)大學生成才的方面不能為此次大學生交“白卷”的事件負責,那真正該覺得尷尬的是否是大學生自身呢?很多人心中或許藏了這樣的 疑問,個人覺得大學生自身也不該為做不出該道小學題感到尷尬。個人認為這次針對大學生的應聘考試本身并不能反映過多的問題,它不能同大學生的實際能力聯(lián)系 起來。一個真正受過教育十幾年的大學生,最終他的工作并不是去做一道小學數(shù)學題。而且50名大學生交“白卷”也并不能完全的反映他們不會做的情況,畢竟一 道卷子并不是只有這道小學數(shù)學題,時間也并不是無限的。再進一步講,74名大學生只是全國大學生人群中極少的一小部分人,他們并不能代表著所有大學生的情 況。因為這次“白卷”事件而懷疑大學生能力無疑是因個別人而一棒子打倒了一批人,難逃管中窺豹的嫌疑。故大學生也不該為此次“白卷”事件感到尷尬,抓緊時 間抓住機會證明自己的能力才是正道。
至于這道小學數(shù)學題到底難易如何,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它簡單異常,有人則認為它晦澀難解。它到底難不難并不是問題的重點,但是它讓50名大學生 交了“白卷”的現(xiàn)象多少還是能反應一點情況,那就是企事業(yè)單位和應聘大學生之間的思想誤解,有些企業(yè)認為大學生本身文化素養(yǎng)較高,但實踐能力則較差,而有 些企業(yè)則對于大學生的認知則正好相反,到底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如何,只有企事業(yè)單位與應聘大學生之間做好溝通,才能讓雙方達到一個“雙贏”的結(jié)果。這道小學 數(shù)學題難倒了一批大學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醒了大學生應該多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才能為自己爭取到更多更好的就業(yè)機會。而此次大學生“白卷”真正的是把企事 業(yè)單位和大學生之間的思想認識放到了一個“尷尬”境地,為了化解尷尬,兩者之間還是要多做好溝通。
在如今大學生就業(yè)尚不理想的情況下,懇請企事業(yè)單位和大學生之間能明白自身的真正需求,而不讓這種需求遭遇尷尬產(chǎn)生誤解,才能更好的完成人才的招聘和就業(yè)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