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時期紅銅觀音
清代青花玲瓏杯
南宋時期鈞瓷茶盞
清代琥珀項鏈
清代青花瓷盤
上周六,大河鑒寶迎來了虎年開場首次鑒寶。陽春三月,春意暖暖,河南省龍祥賓館的鑒寶場地內(nèi),來自全省各地的藏友與專家探討藏品,學習鑒定知識,其樂融融。
凈瓶觀音有漢風
往期鑒寶中佛像非常多見,反映出民間佛教文化的興盛與傳承。而佛像以藏傳佛教的居多,當天見到一座金元時期的凈瓶觀音,卻是漢傳文化中的作品。
這件佛像為紅銅材質(zhì),通體刷金,觀音面容部分金已脫落,但佛身上還保留比較完整。年代久遠,佛像已形成一層光潤的黑色包漿。觀音面容豐滿,端坐于底座上,底座上有纏枝花卉,與通常見到的蓮花寶座不同。青銅器與錢幣鑒定專家于倩老師說,元明以前,蓮花寶座的造型并不多,元明以后才盛行起來,這樣的底座也印證了這座雕像年代較早。佛像整體造型比例合度,品相完好,而紅銅的材質(zhì)比通常所見的青銅、黃銅更純,更昂貴,也更少見。于老師給出的市場估價為10萬元。
麗瓷扎堆有茶香
虎年開場鑒寶,陶瓷項表現(xiàn)最為突出,精美的寶貝輪番登場,陶瓷鑒定專家李衛(wèi)國成了當天最忙碌的專家。
開封的趙先生是大河鑒寶的老朋友了,這天拿來一件新收的寶貝——一件南宋鈞瓷茶盞。這件茶盞直徑8.3厘米,器型規(guī)整,但釉光被土吃了些,而且邊緣處有兩處小磕。細看盞內(nèi)有塊紅斑,青釉掛紅斑。紅斑色暗紅,不太明顯。李老師說,鈞瓷的紅斑是自然窯變形成的,不可人力把握,鈞瓷一掛斑就價值驟增。這件小盞雖說茶杯已失,還有點缺陷,釉光也不好,市場參考價仍可達到兩萬元左右。
一位來自洛陽的年輕藏友帶來一件家傳的唐鈞罐,高21厘米,腹徑19厘米,顏色青中發(fā)白,而且口沿補過兩大塊。李老師說,東西雖說殘得厲害,但是件開門貨,而且是魯山唐鈞,正經(jīng)窯口,如果沒有殘,市場價可以達到十來萬元,就現(xiàn)在的品相,也能值個兩萬元。小伙子說,這件罐是爺爺收的,老早就殘成這樣了,是他自己用白水泥、石膏調(diào)配后補的。嗨,真厲害,把專業(yè)的活兒也干了。小伙子說起胎、釉、器型來,一套一套的,很有些專業(yè)知識,難怪敢親自下手呢!
當天還見到一件清代青花玲瓏杯,是罕見的官窯器。李老師說,這件小杯采用的是進口箍料,青花顏色深沉,不浮。內(nèi)側杯底繪有一只飛龍,龍為五爪,“五爪龍也是官窯的標志”,龍身上“點”出龍鱗,“這正是當時的畫法”。再看杯底,有手寫底款“康熙年制”字樣。杯側有個小手柄,器型規(guī)整,內(nèi)沿紋飾還有四個小開光。而最為特別的,是杯身的鏤空花,即玲瓏瓷的“玲瓏眼”。
李老師介紹,玲瓏瓷是景德鎮(zhèn)的四大傳統(tǒng)名瓷之一,屬于鏤花的一種,玲瓏瓷往往配以青花圖案,稱做青花玲瓏瓷。許之衡《飲流齋說瓷》有記載:“素瓷甚薄,雕花紋而映出青色者謂之影青鏤花,而兩面洞透者謂之玲瓏瓷。”其制作方法是,先在生坯上按圖案設計的花形,鏤刻一個個小米孔,使之兩壁洞透,猶如扇扇小窗,然后糊上特制的透明釉,就像窗戶糊紙一樣,再通體施釉。經(jīng)過焙燒,鏤花處明澈透亮,但無洞不漏,靈巧、明澈、剔透。有些陳設品如龍舟、花瓶之類,鏤空處不糊釉漿,也叫玲瓏。唐代洪州窯已生產(chǎn)玲瓏瓷,明永樂時,景德鎮(zhèn)窯已有玲瓏產(chǎn)品,隆慶、萬歷年間,玲瓏瓷風行一時,清乾隆時期,御窯廠也曾仿燒。主要器物有玲瓏爐、玲瓏蓋碗、玲瓏筆架和玲瓏香奩等。
這件青花玲瓏杯,晶瑩明徹,品相完整,李老師給出的市場估價為上萬元。
看罷了玲瓏的小杯,又來件青花大盤。藏品主人來自周口,大盤口徑達28.5厘米,盤中繪制青花山水人物,畫面非常豐富,兩個人物閑散打扮,手執(zhí)竹杖,甚是閑逸灑脫。還有四個小開光。李老師說,這件大盤為嘉慶、同治年間作品,可以看出清晰的橘皮紋,正是同治時期的特點。從紋飾風格看,應屬外銷瓷,采用國產(chǎn)浙青料,這種料暈散程度輕,因此畫面非常清晰,更好地體現(xiàn)出上佳的畫工。品相非常完整,沒一點毛病,保守估價也在一萬多元。
一位藏友帶來一件精致小巧的粉彩溫酒罐,非?蓯。只有七八厘米高,光光的小蓋取下,內(nèi)中還放有一只小杯,細細的造型,胎質(zhì)很薄,口沿外撇,架在溫酒器的口沿處非常方便取出。器身、杯身、蓋子上都繪制了粉彩圖畫,一個粉面垂髫的肥白童子,手捧壽桃,懷抱西瓜,畫面淡雅生動,充滿生活氣息。旁有“秋色清華”四字點題,畫面落款“時乙丑之秋月麗泉自制”,底有落款“江西映蓮軒制”。遙想過去人們憑欄望月,臨桌對飲,持這樣的雅致器物溫酒小酌,生活真是小資!
琥珀瑩潤 象牙黃
雜項總有驚喜出現(xiàn),當天見到一串晶瑩的琥珀項鏈,甚是喜人。
這串琥珀有47厘米長,共36顆,顆顆勻稱透明,呈黃褐色,與瑩潤的玉器相比別有一番風味。玉器與雜項鑒定專家張保龍老師說,這是件清代晚期的老貨,保存非常完整,估價在1萬元以上。
張老師介紹,琥珀是久遠的地質(zhì)年代第三紀時期,松柏科植物的樹脂,經(jīng)地質(zhì)作用掩埋地下,沉于煤層中,經(jīng)過很長的地質(zhì)時期,樹脂失去揮發(fā)成分并聚合、固化而形成。多數(shù)為黃色半透明,有玻璃或油脂光澤。是一種有機礦物。琥珀的顏色很多,以金珀、血珀為佳,以內(nèi)裹有清晰完整昆蟲的蟲珀為貴。
張老師特別叮囑這位藏友,琥珀的熔點低,易熔化,怕熱,怕曝曬,琥珀制品應避免太陽直接照射,不宜放在高溫的地方。琥珀易脫水,過分干燥易產(chǎn)生裂紋。琥珀屬有機質(zhì),不宜接觸有機溶劑,如指甲油、酒精、汽油、煤油等,也不宜放入化妝柜中。一般情況下,不要用重液測定其密度和用浸油法測折光率。琥珀性脆,硬度低,不宜受外力撞擊,應避免摩擦、刻劃,防止劃傷、破碎。
象牙以材質(zhì)為貴,古時是富貴人家的標志。當天見到一雙象牙筷,黃黃的色澤非常自然。張老師說,象牙隨著年歲增長顏色會變黃,牙質(zhì)越好變黃的速度越慢,最好的象牙是乳白色。從這雙筷子顏色發(fā)黃的程度看,至少到清代。這雙筷子為素器,并無雕飾,而且有使用痕跡,顯見是實用器?晟硪匀庋奂纯煽吹角逦牟ɡ松椒寮y,截面的網(wǎng)格紋,正是象牙的標志。但這雙象牙筷與我們平時使用的筷子大小、粗細并無二致,張老師說,一般象牙筷稍長,更顯大氣貴重,這雙可能是用小料制成,甚至可能是斷裂后截去斷面重新磨制而成的。以象牙做箸,不僅材質(zhì)稀貴,可顯示富貴,更有辨毒的特殊功能,如果食物中有毒,象牙筷就可起反應變色。
松鼠葡萄白玉潤
玉在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據(jù)相當重要的地位,可禮天、禮地,可隨身佩帶,寄托許多美好的寓意。
當天見到一枚金元時期的青玉印,個頭不小,印底為11×11厘米,高5.3厘米,玉質(zhì)為雜玉,色彩斑駁,反倒給這枚大玉印增加了些古樸厚重的氣息。印文非常有特色,筆畫盤旋曲折。錢幣鑒定專家于倩老師說,這是九疊篆,在錢幣上也有出現(xiàn),北宋“皇宋通寶”錢采用的就是這種字體。九疊篆在宋代出現(xiàn),印文上使用得較多。張老師說,這枚玉印用的是青玉山料,印應當是金元時期的老東西,印面周圍有一圈寬寬的紋飾,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風格,邊緣磕碰比較厲害,但并未傷及印文。玉把件與掛件小巧輕盈,隨身攜帶,隨時取出把玩,在民間甚是普及。當天出現(xiàn)一件松鼠葡萄掛件,也可稱把件,材質(zhì)很好,為和田白玉籽料。油潤度非常好,白度也好,高5.5厘米,握在手中非常稱手。雕的是一串累累垂垂的葡萄,肥厚的葡萄葉上攀著一只活靈活現(xiàn)的小松鼠,中間鏤空,整體造型合度,但打磨稍嫌粗糙,不夠光潤。張老師介紹,這件掛件為傳統(tǒng)題材松鼠葡萄,葡萄原比喻五谷不損,豐收富足,后來比喻多子,而在十二生肖中,鼠為子,寄寓多子多福意。這件玉器玉料上佳,通常這樣的好料是舍不得鏤空雕的,也許原來的玉料中有雜質(zhì),才鏤空去掉雜質(zhì)。張老師給出的市場價位為1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