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件是乾隆年間的硯臺么?”“您看這是南宋龍泉官窯燒的瓷器么?”13日上午,四川省博物院一樓中庭特別熱鬧,擠滿了攜自家“寶貝”前來鑒寶、“秀”寶的“藏友”。
他們小心翼翼地從大大小小的錦盒、紙箱、手提箱里,拿出裹得嚴嚴實實的各種“藏品”,輕輕揭開上面的層層包裝,放在“鑒寶臺”上,忐忑不安地等待專家們作出“宣判”。
“這件陶瓷是東晉時期。”“這幅奔馬圖是徐悲鴻早期的木板印刷品。”負責“審判”的五位“法官”,均是國家頂級鑒寶高手。他們分別在鑒賞書畫、玉器、古陶瓷、青銅器、佛造像等方面,具有頗深造詣。
高規(guī)格的免費鑒寶活動,吸引了300多名收藏愛好者報名參展。滿頭白發(fā)的秦群林,是13日第一位參展者。12日,他帶著自己收藏多年的十幾件“寶貝”,從老家南充市趕到成都時,已經深夜了。67歲的老人連夜排隊領到了參展的一號簽。
秦群林滿懷自信地拿著一只黑底龍紋的抽絲琺瑯碗、一塊童子抱桃圖案的和田玉、一支紅綠寶石金釵,第一個走上“鑒寶臺”。經過鑒定,這三件東西分別為明清時期的古董。
“瞧,這件是明朝貴婦戴在發(fā)髻上的。”秦群林拿出那支紅綠寶石金釵,邊說邊比劃古人怎么戴發(fā)簪。“我搞收藏不是為了投資,而是喜愛中國古代文化。通過一件件古人用的器物,仿佛能觸摸到當時的歷史。”秦群林說自從退休后,就把更多時間花在“擺弄”文物古玩上,現(xiàn)在對古玩知識也略懂一二。
從書畫筆硯到青銅器、玉器、瓷器,從拇指大小的小件玉雕到1米多高的青花瓷瓶,活動現(xiàn)場,上千件民間藏品將整個大廳裝扮得熠熠生輝。
“這是四川彭縣宋代磁峰窯出產的白釉碗,胎薄、釉潤、刻花精美。”一位鑒寶專家把玩著一只胎質潔白細膩的白釉碗,建議道,四川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風民俗,使當?shù)孛耖g文物藏品可謂“富甲一方”。作為四川人,可以多關注、收集本土文物。
“盛世興收藏。”近些年來,民間收藏珍寶漸成新風。四川的藝術品市場也迅速發(fā)展,成都市內十多座大型古玩商城生意紅火,出現(xiàn)了大量川籍收藏家、古玩從業(yè)人員和古玩愛好者。
四川省博物院院長盛建武介紹說,舉辦此次活動是為了讓更多收藏愛好者走進博物院,共同鑒別寶物真?zhèn),揭開寶物秘密,探尋寶物由來,見證歷史滄桑。為喜愛收藏、鑒賞的市民提供一個了解、認知文物,掌握文物投資與趨勢的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