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型方面,應(yīng)側(cè)重對器物造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瓏、華麗等不同風格進行研究,詳加分析對比,摸清其演變規(guī)律。僅舉玉壺春瓶為例,自宋代始創(chuàng)以至晚清民國,歷朝均有制作,而風格卻代有變遷。如清雍正時仿明宣德青花玉壺春瓶,雖然制作精工,但其余姑置勿論,僅造型一項的微妙差異亦可略見端倪。整體風格外,對于不同器物,還要從口、腹、底、柄、耳、頸、流、系、足以至器里等各個局部加以觀察,看看各時代有何異同。若能經(jīng)常把玩和測量古瓷的器體部位,體重厚薄,熟記大小,對于鑒定工作十分有利。
紋飾方面,也同造型一樣,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無論題材內(nèi)容、裝飾手法抑或工藝技術(shù),不同時期的紋飾均有不同的表現(xiàn),成為瓷器斷代和辨?zhèn)蔚挠辛σ罁?jù)。例如明初永宣瓷器中的青料暈散和下凹斑痕等特有現(xiàn)象,后代仿品都不能準確再現(xiàn)。清雍正仿永宣器,常用復(fù)筆加重點染青花來刻意仿效宣青的效果,但因鈷料不同,就無法克服色彩漂浮的弊病。又如成化斗彩紋飾中"花無陰面,葉無反側(cè)";畫人物衣紋不加渲染,表里不分,如著單衣。這些微妙的時代特點,往往為后世仿造者所忽略。至于施彩工藝的演變,如成化斗彩中獨具的姹紫色和不施黑彩;明代及清初紅彩均為深棗皮紅色;明代綠彩多顯黃綠色;粉彩是于康熙中晚期才出現(xiàn)的;此類知識必須具備。另外,紋飾圖案所表現(xiàn)的畫風和筆法,也特別值得注意。如后仿清前朝琺瑯彩、粉彩、五彩、斗彩等器物,運筆常顯拘謹、稚嫩、生疏、滯斷,或圖案層次不清,無生動感。還有的紋飾過于細膩,亦足以引起我們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