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中華陶瓷網 [簡體版] [繁體版] [網通站]  會員中心  RSS定閱  留言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中華陶瓷網
 網站首頁 行業(yè)專題 人物專訪 陶瓷收藏 電子雜志 陶瓷裝飾 經營管理 會員服務 廣告服務
 直通產區(qū) 福建德化 景德鎮(zhèn)市 佛山潮州 山東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網動態(tài) 網站建設
首頁  資訊  企業(yè)  產品  供應  求購  展會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術  圖庫  百科  營銷管理  陶瓷之路
首頁  | 經營管理 | 營銷專題 | 人際溝通 | 創(chuàng)業(yè)天地 | 網商 | 職場生涯
信息內容
 
 您的位置: 首頁>營銷管理>>財務管理>>|
提升年終決算審計有效性的思考

發(fā)布:2010-1-5 14:46:38  來源: 中華會計網校 [字體: ]

  近幾年來,人民銀行在“建立健全本系統(tǒng)的稽核檢查制度”方面進行了不斷的改革和探索,內部審計就是人民銀行系統(tǒng)加強內部控制的一項重大舉措,本文結合年終決算審計就如何提升審計的有效性談一些認識。

    (一)目前在人民銀行各級分支機構設置的內審部門,其任務就是負責審計檢查、監(jiān)督和評價本單位會計財務等活動是否真實、合法,對決算進行審計是人民銀行內審機構的重要職責和工作內容。

    (二)年終決算是全行全年業(yè)務活動、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總結,作為會計循環(huán)的最后節(jié)點,有必要通過內審驗證全行貫徹執(zhí)行國家政策計劃完成情況和質量以及經營成果。年終決算的報表資料是靜態(tài)的,未能說明決算的過程和影響因素,通過審計檢查,可找出差距,完善管理措施,努力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年終決算獨特作用的發(fā)揮是以決算的真實性作為前提,通過審計檢查能準確地為領導部門研究宏觀經濟以及制定貨幣信貸和利率政策提供決策依據(jù)。

    (三)在實際財務工作中,一些單位為了謀取小團體利益或職工福利,不遵守財經紀律,不執(zhí)行財務制度,截留收入,虛列支出,指標串用,胡亂列支,財務信息嚴重失真。財務工作的這種狀況,迫切要求內審部門加強對財務稽核檢查,堵塞漏洞。

 �。�1)審計獨立性、權威性的缺陷。內審部門及其人員是為本單位的工作目標服務,在本單位負責人領導下開展工作。由于受本單位領導人的制約,對決算的審計難以獨立開展,同級監(jiān)督礙于情面,阻于關系,工作難于深入,達不到審計的效果和目的。

  (2)審計人員數(shù)量、素質的缺陷。從數(shù)量上看,目前多數(shù)行內審是1人獨守,遠遠沒有達到規(guī)定的人員配置數(shù)量,由于同時還要兼擔紀檢監(jiān)察和黨建工作任務,工作責任難以分清。從素質上看,當前有少數(shù)在崗內審人員,缺乏應有的審計知識、經驗和技巧,有的人員根本就未從事過會計工作,無法勝任決算審計這一專業(yè)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

 �。�3)審計準備的缺陷。審計內容、重點模糊不清,主審人確定不當,審計組成員分工不明確,培訓不到位等,這些準備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審計的效果。而且年終決算審計是在事后進行,無法在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監(jiān)督,審計效果有限。

 �。�4)審計風險大量存在。年終決算的內容牽涉到方方面面,囊括全行全年的所有業(yè)務和財務活動,對年終決算審計實際上就是對全行工作的全面審計,如果人為地縮小審計范圍和內容,就可能會有“漏網之魚”,影響審計質量。

  年終決算的綜合性決定了年終決算審計不同于一般審計,只有認清不同點,堅持正確的決算審計原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決算審計呈現(xiàn)如下特點:一是審計操作的雙重性。年度決算雖是會計工作中的一個單項,但它卻是一項全局性的工作,綜合反映全年業(yè)務和財務活動情況,這就決定了年終決算審計具有雙重特征,要求在審計時做到既要有全面性又要有重點性,相互結合。二是審計方法的多樣性。由于年終決算的內容和復雜程序,決定了審計時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運用不同的審計方法,不能機械運作。三是審計技術的要求高。目前基層人民銀行基本上都推行了會計電算化,運用電子計算機完成會計財務核算和相關的管理工作,這對決算審計和審計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四是審計實施的責任重。由于年終決算工作事關全行,事關問題的定性和處理,政策性強,因而決算審計責任也就比較大,要依法審計,做到事實清楚,證據(jù)確鑿,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和懈怠。

  決算審計應堅持以下原則:一是實事求是的原則。以事實貫穿于審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以查證的決算事實和有關證明材料,客觀評價正反兩方面,不能避重就輕或對問題避而不談。二是以政策法規(guī)為依據(jù)。審計過程中判斷決算事項和有關賬務處理是否合法合規(guī)都必須以相關的政策、法律、和現(xiàn)行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為依據(jù),做到判斷準確。三是抓住實質性問題。為正確地評價審計對象,在審計中要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問題的實質,才能切中要害。四是促進工作的原則。對審計出的重大決算問題,要有針對性地提出處理意見和整改建議,防止再犯,對常規(guī)技術性的問題,要及時加以輔導,以便改進和完善,提高工作質量。

  為保證決算審計的效果和質量,必須合理確定審計的方式方法,學會科學審計。

  在審計的范圍順序上,或對整個會計工作普遍進行檢查,或對有關方面進行檢查�;虬磿嫼怂愠绦�,由憑證到賬簿到報表進行順查,或由報表到賬簿到憑證進行逆查。在審計的內容和資料的選擇上,根據(jù)檢查內容的需要,既可以對有關資料進行詳細的檢查核對,也可以對專門事項進行檢查,確保對重點檢查工作的落實。在具體審計時,可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結合起來進行審查,相互佐證。

  在檢查方式上,對有關資料如原始憑證與記賬憑證,憑證與賬簿,賬簿與報表要進行核對,判斷其合理性、合法性。在報表數(shù)據(jù)分析上,既可以通過直接對比找出差異和形成差異的原因,又可以用比率的形式,將有關資料進行對比分析,還可以進行結構比重分析,分析整個事物內部的構成是否合理。

  針對決算審計中的某些特定問題,內審組成員還可以通過聽取匯報、跟班作業(yè)、觀察、質詢、函證、走訪被監(jiān)管金融機構、問卷調查、談話等方式進行檢查。對異常報表數(shù)字,異常賬簿記錄,異常資金往來要根據(jù)賬路跟蹤追跡,順藤摸瓜,深入查找問題,尋根究底。

  不管是什么項目的審計,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對于年終決算審計,我們要注意把握以下幾個重點:

  1.勾稽關系的審計。這是決算審計最基本的內容,重點應審查:各基本報表之間,基本報表各有關科目之間、基本報表與附表之間、各附表之間的有關數(shù)據(jù)是否銜接,會計賬簿記錄與會計憑證的有關內容,會計賬簿記錄之間相對應的記錄,會計賬簿記錄與會計報表的有關內容是否相符。

  2.各項資金和財物的審計。在資金方面,要注意審查年底到期貸款是否如期收回;對營業(yè)性的過渡款項,是否按規(guī)定上繳、上劃和收回,對非營業(yè)性的過渡性款項,是否按規(guī)定報損或轉收益;財產資金多缺處理,是否按規(guī)定審批權限審批,有無年末向其他單位借款平賬的現(xiàn)象;有無隨意改變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標準和計量方法的現(xiàn)象;在財產實物方面,要審查新增固定資產是否及時入賬,有無有賬無實,有實無賬,賬實不符的情況;固定資產的盤盈、盤虧、報廢、毀損、出售、轉讓是否按規(guī)定程序報批,資產處置過程中是否有弄虛作假、損公肥私、侵吞挪用的現(xiàn)象;會計賬簿記錄與實物的實有數(shù)額是否相符;固定資產及低值易耗品的采購、驗收、保管、維修、清查中是否有違規(guī)行為,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是否明確。

  3.業(yè)務性收支及費用支出的審計。在業(yè)務收支方面要審查:預算內外收入是否及時如數(shù)入賬,有無截留、轉移、挪用以及以收抵支現(xiàn)象,有無虛列、隱瞞收入、推遲和提前確認收入現(xiàn)象;各項利息收支應逐筆復核,看計息范圍和使用的利率是否符合規(guī)定,計息是否正確,復利、加息、罰息是否合規(guī),入賬是否及時;業(yè)務支出中有無不正常、不得列支或巧立名目的支出。在費用支出方面,注意審查費用開支是否真實合法,報銷審批手續(xù)是否齊全,費用支出是否超出指標,有無不合理的開支;費用指標之間是否相互串用,甚至于虛提預列情況,有無未經批準擅自列支應該報批的支出;有無擅自提高各種津貼、補貼的發(fā)放標準,亂發(fā)獎金實物,違反工資管理規(guī)定等現(xiàn)象;有無將應由個人承擔的費用由單位負擔,變相地發(fā)放職工福利,有無虛假發(fā)票、白條記賬現(xiàn)象。

  4.基建項目的審計。從項目開工前、在建設和竣工三個環(huán)節(jié)著手,對概算、預算、決算進行審查,評價項目建設成果和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規(guī)性。重點審查建設單位是否嚴格按照規(guī)定的內容和標準控制待攤投資支出;有無將非法的收費、攤派等計入待攤投資支出現(xiàn)象;經批準單獨設置管理機構的建設單位,是否按規(guī)定開支建設管理費用,是否按規(guī)定辦理竣工決算和入賬手續(xù),是否有挪用基建款的現(xiàn)象。

  1.實行機構重置和人員優(yōu)化,健全和完善審計的組織人事體制。一是實行審計委派制度。內審部門不同于各行政業(yè)務管理部門,應該處于一個比較超脫的地位,為保證內審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應由上級行派出審計機構,其人員編制與管理、工資和一切福利待遇均由派出行負責,對派出行領導負責,直接向委派機構及其內審部門提出審計報告。委派機構應在管理權限范圍內,授予委派人員必要的處理、處罰權,既能保證下查一級,又能獨立行使審計權,不受被審計單位的約束。內審人員可按機構人員數(shù)的6%掌握,至少要做到專人專崗。二是加強審計人員的素質建設。審計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審計的含金量,審計人員必須具有政治過硬、業(yè)務精良、作風清正、紀律嚴明的綜合素質,具有會計師或審計師以上的專業(yè)職務任職資格,有從事會計工作的經歷和會計核算工作經驗。從決算審計本身看要求參加審計的人員既要有精湛的業(yè)務技術,又要有較高的政策水平,既要懂手工操作,又要會上機處理,既要有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敏稅目光,又要有較強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長遠看,要在把好用人關的同時,加大“三新”培訓力度,注重審計能力的培養(yǎng),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審計工作隊伍。

  2.實行信息報告和預警制度,健全和完善審計的參與介入功能。在信息報告方面:一是與會計財務工作有關的文件、制度、計劃和工作動態(tài)均要報審計部門備案。二是要求被審計單位針對自身情況充分提供有關會計財務決算風險及問題,使審計人員更好地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幫助審計者進行科學判斷。三是要充分聽取被審計單位的意見,開好普通職工座談會,二級機構負責人座談會,廣泛收集相關的信息資料,輔助審計。四是根據(jù)需要設置舉報箱,多形式多渠道地收集與審計內容有關的材料。在預警方面:對踩著“紅線”走,打“擦邊球”的現(xiàn)象,要及時予以警示,同時及時向上級反映情況。具體可采取突擊審計和預防審計,即在通知的同時進駐審計現(xiàn)場,避免給被審計單位弄虛作假以可乘之機,同時要重視對決算準備工作的審計,認真檢查清理資金,清理賬務,清理財產,核實損益和年度試算平衡情況,提前介入年終決算工作。

  3.實行橫向擴充和縱向深入,健全和完善審計的全方位監(jiān)督網絡。在寬度方面: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日常業(yè)務監(jiān)督制度。健全日常監(jiān)督管理檔案,為年終決算審計提供參考依據(jù),有必要將復核、事后監(jiān)督、主管坐班、分管行長檢查、上級行專業(yè)考核工作按內審的標準進行統(tǒng)一和規(guī)范,逐步形成決算審計的日常監(jiān)督網絡,把審計監(jiān)督擴展到事前和事中監(jiān)督,全方位地保障、增強審計的預防和控制功能。二是要完善后續(xù)審計制度。把后續(xù)審計列為審計過程的必經環(huán)節(jié),確保審計工作的嚴肅性和整改的有效落實。在深度方面:主要是拓深審計的內涵,逐步實現(xiàn)由合規(guī)性、技術性審計向政策性、效益性審計的轉變,實現(xiàn)監(jiān)督型向監(jiān)督服務型審計的轉變,實行標本兼治,擴大審計工作對效益和管理的影響和滲透。作為內審部門要積極參與本單位的管理,主動地研究對策,提供解決方案,為被審計機構提供切實可行的管理建議,促進被審單位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通過審計活動,提升內審部門的作用和價值,實現(xiàn)審計在經濟管理中的作用。

  4.實行人機組合和目標管理,健全和完善審計的質量保證體系。一是要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審計。為緩解審計力量不足與繁重的審計任務的矛盾,使審計人員從繁重的技術性審計中解脫出來,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必須健全計算機網絡,將審計技術與電子信息技術有機結合起來,運用計算機代替手工操作進行快速科學的分析、歸納和判斷,給審計人員在審深、審透、審實方面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二是要實行審計責任追究制度。進一步明確審計人員的職責權限,根據(jù)審計風險、審計內容等量化審計責任和考核標準,審計人員要明確分工,分清責任,推行目標管理。三是要合理確定審計人員的年終獎勵,獎額可控制在其工資額的5%,對未發(fā)生審計事故的發(fā)放年終獎,對內審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審計不力的,該發(fā)現(xiàn)未發(fā)現(xiàn)或者隱瞞不報造成重大損失的,要追究審計人員的責任,相關責任人不僅不能享受獎額,還要對其按年終獎額進行經濟處罰,做到有獎有罰,獎罰分明,以增強風險審計和責任審計意識,提高決算審計質量。

上一頁 [1] 下一頁
共有  條網友評論 【發(fā)表評論
同樂
包郵特價:360
荷葉瓶
特價:499
輝煌騰達
特價:488
幽夢
包郵特價:1299
陸羽品茶
包郵特價:888
凌云騅
特價:488
自在春風
特價:599
歡天
特價:999
竹之語
包郵特價: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郵特價:699
煙雨江南
包郵特價:2999
上善若水
包郵特價:2660
 ·本類最新 更多...

信息搜索
本類熱點  
營銷專題  
創(chuàng)業(yè)天地  
關于我們  本站新聞  產品服務  幫助中心  版權聲明  網站導航  友情鏈接  RSS定閱  新聞調用  聯(lián)系我們  留言
版權所有 (C) 2006-2014 中華陶瓷網 Ctaoci.com 電子郵件:wxchina#qq.com
閩ICP備10020107號-1


掃一掃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