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的起源和最早出現(xiàn)于何時?至今已經無法考證。干支在古代歷法中用以記年月日,“十干”也稱為“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也稱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同“十二支”按固定順序循環(huán)相配紀年,從甲子到癸亥,六十年一循環(huán),周而復始,組成了干支紀法,也稱六十花甲子。
天干地支的含義,在《史記》和《漢書》中均有記載,含義是:
甲是拆的意思,指萬物剖符甲而出也;乙是軋的意思,指萬物出生,抽軋而出;丙是炳的意思,指萬物炳然著見;丁是強的意思,指萬物丁壯;戊是茂的意思,指萬物茂盛;己是紀的意思,指萬物有形可紀識;庚是更的意思,指萬物收斂有實;辛是新的意思,指萬物初新皆收成;壬是任的意思,指陽氣任養(yǎng)萬物之下;癸是揆的意思,指萬物可揆度;子是茲的意思,指萬物茲萌于既動之陽氣下;丑是紐,陽氣在上未降寅是移,引的意思,指萬物始生寅然也;卯是茂,言萬物茂也、辰是震的意思,物經震動而長;巳是起,指陽氣之盛;午是仵的意思,指萬物盛大枝柯密布;未是味,萬物皆成有滋味也;申是身的意思,指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酉是老的意思,萬物之老也;戌是滅的意思,萬物盡滅;亥是核的意思,萬物收藏。
以干支年號作為瓷器的底款,始見于明代弘治時期,在清早期和清晚至民國期間較為流行,清早期的干支款以康熙朝數(shù)量多見。 晚清和民國的干支款識運用普遍,多見于彩瓷畫的題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