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網興旗下網站: 中華陶瓷網  中國瓷都德化網  德化陶瓷商城  網興網絡
網絡興瓷,陶瓷行業(yè)第一門戶
資訊 企業(yè) 產品 供應 求購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頁 展會 人才 商城 圖庫 電子雜志 陶瓷技術 行業(yè)百科 營銷管理 企業(yè)家俱樂部 論壇
頻道首頁  陶瓷歷史  陶瓷文化  陶瓷收藏  名家名作  陶瓷名城  古瓷初識
陶瓷藝術  陶瓷院校  古瓷欣賞  陶瓷拍賣  陶瓷古窯  陶瓷常識 產區(qū)特色: 德化  景德鎮(zhèn)  醴陵  潮州
信息內容
   
 您的位置: 首頁>陶瓷文化>>古瓷初識>>|
專家學者帶你一起揭秘中國皇家專用瓷“秘色瓷”

發(fā)布:2009-6-30 15:40:22  來源:  [字體: ]


 
 
 
  字幕:19世紀30年代

  70多年前,在江浙地區(qū)崎嶇蜿蜒的鄉(xiāng)間小路上,時常會出現(xiàn)一個清瘦的身影,從長相和衣著上看,他并不是當地村民,手拿肩背的工具顯然也不是用來耕作的,當地人很好奇,不知這個外鄉(xiāng)人為什么會不時出現(xiàn)在自家的田埂上,也不知道他獨自一人在荒郊野地里找什么。這位個子不高、面龐瘦削的書生,就是故宮博物院的陶瓷專家——陳萬里。他來浙江,是要尋找一種傳說中的神秘瓷器。

  相傳,在唐代,有一種叫做“秘色瓷”的瓷器,這種瓷器除了皇室成員之外,其他任何人無權享用。凡是有幸見到“秘色瓷”的人,無不為它的美侖美奐所傾倒。要燒成這種瓷器,必須使用一種秘密配方。然而,不知從何時起,這個秘密配方和這種神秘的瓷器就一同消失了,幾百年來,再也沒有人親眼見過

  “秘色瓷”。 人們只能在古人零星的詩賦中,想象它的神奇美妙。 傳說中的秘色瓷和那個神秘的配方真的存在嗎?

  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陶瓷專家,陳萬里知道,要尋找秘色瓷,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到它的產地,也就是窯址。唐代詩人陸龜蒙曾寫過一首詩,其中一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形容的是一種顏色青綠的茶具,這首詩的題目“秘色越器”一語道破了天機!如果“秘器”指的是秘色瓷,那么越窯就是這種瓷器的產地,找到了越窯,就應該能夠找到秘色瓷!史籍上記載著越窯在浙江,那里,應該就是那個傳說的誕生地!可是,偌大一個浙江,到底哪一個田間土埂或者荒野山坡會是越窯窯址呢?

  靠猜是沒有答案的,唯一的辦法就是一處一處的找。陳萬里已經下定決心,實地走訪,為了尋找真相,寧可踏破鐵鞋!

  在上個世紀初,中國的考古學還并不是一個專門的學科,而是籠統(tǒng)的被稱作金石學。大多數對此感興趣的人,只是就手邊玩物進行討論琢磨,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30歲的陳萬里邁出了中國田野考古的第一步。

  一個時代過去了,陳萬里的努力沒有白費,經過反復的調查、對比、走訪,考古界漸漸形成了統(tǒng)一的看法:在浙江的余姚、上虞、慈溪一帶,有一“上林湖”,那里,就是越窯的中心窯址!

  這一帶在戰(zhàn)國時屬越國,唐代時改為越州,“越窯”因此而得名。自此開始,無數仁人志士,追隨陳萬里的腳步,在上林湖越窯的遺跡廢墟中,年復一年的尋找著關于秘色瓷的蛛絲馬跡。

  在方圓數十公里的上林湖區(qū)域內,分布著幾百處窯址遺跡,破碎的瓷片和廢棄的窯具殘片堆成了山嶺,俯拾即是。然而,在這些碎片中,人們即沒找到帶有“秘色瓷”字樣的殘片,更找不到任何與秘密配方有關的證據。除了破碎窯具之外,只有青瓷碎片。

  青瓷,是中國陶瓷史上最早出現(xiàn)的一種瓷器。而這種瓷器,就是越窯創(chuàng)燒的!

  古人詩賦里把秘色瓷比作薄冰上的青云,說明秘色瓷也是一種顏色青綠的瓷器,文獻中又說秘色瓷在越窯,這是不是意味著,秘色瓷就是青瓷呢?那又為什么要給它取個秘色瓷的名字,還有秘密配方一說呢?

  在找不到任何實物證據的情況下,人們開始重新解釋秘色瓷。一些學者認為,秘色瓷就是越窯青瓷中的精品。“秘色”一詞并沒有其它特別的含義,只是帶文學色彩的形容詞,實際就是碧色、青色的意思。

  采訪李綱:秘色就是神奇之色,而且秘不是禾字旁,是礻字旁,將秘念成碧,從后來的文章看,秘已經不是神奇之色了,而是更多的將它與碧玉的碧聯(lián)系起來。

  還有的學者認為秘色瓷作為一種青瓷中的精品,專供皇室使用,當然要與一般的青瓷區(qū)別開,因此在燒造時,就特意取了個“秘色瓷”的名字,而至于所謂的秘密配方,則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

  采訪李綱:他們都是民間文人,他們都能看到,能說是秘密的嗎?各處分布的窯場,窯工也是村里人,能保住秘密嗎?進貢后剩下的還能做商品出售,能說是秘密的嗎?

  一時間,各種觀點和猜測層出不窮,秘色瓷就是青瓷?還是用不為人知的神秘配方燒造出來的特殊瓷器?抑或根本就是一個捕風捉影的傳說,在中國陶瓷史上,根本就沒有出過秘色瓷?層層迷霧繚繞,真相似乎離人們越來越遠了……

  在學術界此消彼長的爭論聲中,時光已經流逝了近半個世紀。步入80年代,中國考古學已經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規(guī)范,考察范圍觸及到古人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埋藏在地下的古老文明,用一個又一個奇跡不斷改變著人們的視線,曾經由秘色瓷引發(fā)的學術界大討論,在接二連三的各種驚喜中似乎早已

  尋找傳說中的秘色瓷
  
  字幕:1987年 陜西扶風

  連綿不斷的陰雨天氣已經持續(xù)了數月,這在一向干旱少雨的陜西是極少見的。在中國最大的佛教寺院——陜西扶風法門寺內,方丈正在安排弟子修葺破損的院墻,前些天的一場地震使寺內的一些院墻垮塌了。

  忽然間,院內又傳來一聲巨響,人們慌忙尋聲而至,不由得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在沖天的黃土中,法門寺的標志性建筑,傳說中供奉著佛祖釋伽牟尼真身舍利的寶塔,競從中軸裂開,其中的一半轟然倒塌了!

  寶塔坍塌,對于法門寺方丈來說是一場不言而喻的災難,但對于考古學家而言,則有了一個揭示秘密的機會。史籍中記載法門寺塔下有地宮,里面埋有釋迦牟尼的一節(jié)指骨舍利和無數珍寶,但一直未被證實。

  2月27日,考古人員開始對塔基進行發(fā)掘。

  4月2日上午,當人們清理完塔基下的埋土后,一個一米見方的大理石蓋顯露出來。隱藏在寶塔下的大理石蓋,這會是地宮的入口嗎?人們小心翼翼的將石蓋掀開一條縫,借著光線向里觀望……

  采訪法門寺發(fā)掘主持人韓偉:他們說得很激動,但是很簡略,金碧輝煌,金碧輝煌。

  法門寺地宮內有重要文物的消息立即被匯報到省考古所,經驗豐富的資深考古學家韓偉被派到現(xiàn)場接替后繼的考古工作。

  采訪:過去我一看,不對了,這一塊方方的石頭是房屋的頂,是造井,如果有那么多金銀珠寶,不可能從頂上放下去,肯定還應該有別的門。

  果然,人們按照韓偉的推測,在據塔基正南方14米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進入地宮的甬道口!階梯狀的甬道將人們一步步帶入地下,19級臺階后,一道石門顯露出來。

  采訪:大鐵鎖,門頭有兩只鳳鳥,應是中唐或盛唐的風格。有人說是宋代,看來是唐代的。

  人們小心翼翼的接近第一道石門,地震加上塔的重量,已經使地宮變形,一時間還無法順利的將門打開,考古人員只能透過石縫,向里觀望。在一條窄長的甬道盡頭,又是一道石門。在這道石門前,考古人員隱隱約約看到兩塊石碑。

  采訪:都是臥式的,就是橫檔著門,離我們近的這塊,就是后來稱為衣物帳的碑。

  只見在第二道石門前,交疊橫臥著兩塊石碑。其中的一塊記載著印度的阿育王將佛指舍利贈送法門寺,中國歷朝供養(yǎng)的盛況;而另一塊石碑上則刻滿了唐代皇帝為供奉佛指舍利所進獻的各種珍寶的種類和數目,也就是所供物品的賬單。這兩塊石碑告訴人們,那個神秘的佛指舍利和無數珍寶是存在的!

  衣物帳上,羅列著各種金銀器、琉璃器、絲織品的名稱和數量,許多東西甚至聞所未聞,考古人員心中充滿了無限喜悅,逐字逐句的仔細辨認著衣物帳上的記錄,突然之間,石碑上的幾個字碰觸到韓偉敏感的神經:

  考古人員清楚地看到一行字:“瓷秘色碗七口,瓷秘色盤、(碟)子共六枚。”

  物帳碑上“瓷秘色”三個字,令在場的人們心頭一驚——難道在法門寺地宮里,就在這道石門后面,會意外收獲早已失傳于世的“秘色瓷” !

  人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發(fā)掘工作在難以抑制的興奮心情中繼續(xù)。

  石碑后面的石門被打開了,考古人員來到前室。一千多年前的阿育王塔依舊色彩奪目,它用整塊漢白玉雕成,四面雕刻著菩薩像。四周地上堆積著絲織品,歷經千載,大部分已經碳化。

  除了王塔和絲綢,前室沒有發(fā)現(xiàn)其他器物。 第三道石門也被打開了。中室的情況更加不容樂觀。

  一個巨大的漢白玉靈帳立在中間,被塌下來的房頂卡住,根本無法移動,只能先從周邊的器物開始清理,工作人員心中忐忑,不知道坍塌下來的磚石碎塊會不會砸毀放在地上的珍貴器物。即便在文物中有秘色瓷,要在潮濕的地下歷經千年,又在強烈的地震后完好無損,似乎也不太可能。人們只能繼續(xù)清理。

  在漢白玉靈帳前方,出現(xiàn)了一尊金銀質地的菩薩像,對照物帳碑,應該是“捧真身菩薩”�;蛟S,在皇家迎奉佛骨時,佛指舍利就被放置在這位菩薩雙手捧起的荷葉托盤內。

  然而,除了這尊菩薩和漢白玉靈帳外,就只剩下磚石和瓦礫碎塊了,工作人員清理了很久,也未發(fā)現(xiàn)有其它器物露頭。人們不禁心頭一緊:在不久前的地震中,是否有許多文物已經遭遇不測?不詳的陰云籠罩在考古發(fā)掘的現(xiàn)場,大部分位置已經清理干凈,只剩下漢白玉靈帳后方的一個小角落了。

  尋找傳說中的神秘瓷器

  撥開潮濕的泥土和破碎的磚瓦塊,隱隱約約仿佛有什么東西在下面。沿著邊緣繼續(xù)清理,漸漸的,一個銀質的風爐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考古人員小心的挪動風爐,想要把它完整的取出來,然而,就在揭開風爐的一剎那,奇跡出現(xiàn)了:

  采訪:有這么大一個圓蓋,已經裂開了,一看就是瓷器。

  一個用絲綢包裹著的木質圓盤,因為經年累月,木盤和絲綢已經腐朽,在它的左下方,露出了一疊細膩精致的淡粉綠色瓷器。

  采訪:打開以后,每一個碗都用紙包裹著,這個紙質地好,上面畫著宮女圖,都印在碗上了,足見唐人對它的珍視,衣物帳上沒有別的瓷器記載啊,唯一一筆帳就是秘色瓷�。�

  “瓷秘色碗七口,瓷秘色盤、疊(碟)子共六枚。”清點眼前這些瓷碗瓷盤的數量,不多不少,正好13件!

  圓口、花瓣形口的瓷碗、瓷盤一件件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湖水般的瓷釉,玲瓏剔透,如冰似玉,塵封千年仍舊瑩潤如新。迷霧繚繞的秘色瓷重現(xiàn)天日了!
  
  半個世紀以來,秘色瓷一直是一個爭議百出的話題。人們即想一睹這種瓷器的奇妙,也想考證那個古老的傳說,然而,卻始終沒有結果,因為除了傳說和古人美妙的贊嘆之外,從沒出現(xiàn)過一件確鑿無疑的實物證據。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秘色瓷,文字記載與實物嚴格對應,是古人燒制特供秘器的鐵證!秘色瓷不再只是一個神奇的傳說,而是真實存在的!唐代帝王曾經把它當作一種最高級別的禮品,深埋在不為人知的地下,用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虔敬。

  采訪:你想你高興不?看到了皇帝親手用過的東西。地下埋起來又消失了時空,他剛摸了你摸。我們當時是夜以繼日,每天都沉浸在發(fā)掘的喜悅中。

  這就是當年蓋在秘色瓷包裹上的銀風爐,或許正是因為有了它的保護,這些珍貴而脆弱的秘色瓷,才得以在地震中幸免于難,在千年之后仍能以最初的面貌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

  歷經數月的法門寺地宮考古發(fā)掘結束了,無數珍寶一一呈現(xiàn),其華美瑰麗令人驚嘆。如今,這些珍寶連同秘色瓷器在內,都一并陳列在陜西扶風法門寺博物館內,伴隨著佛祖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向人們講述著一千多年前,在那個遙遠而輝煌的王朝里,深藏著的一個又一個傳奇……

  失傳已久的秘色瓷無意間驚現(xiàn)天日,這個絕難料到巧合對所有聽聞過秘色瓷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天大的喜訊,傳說中的瓷器如今就在眼前,考古界的學者專家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迫切的想要一探究竟:這種瓷器就是青瓷嗎?還是像傳說中提到的那樣:要燒成它,就必須使用一種秘密配方呢?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共有  條網友評論 【發(fā)表評論
同樂
包郵特價:360
荷葉瓶
特價:499
輝煌騰達
特價:488
幽夢
包郵特價:1299
陸羽品茶
包郵特價:888
凌云騅
特價:488
自在春風
特價:599
歡天
特價:999
竹之語
包郵特價: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郵特價:699
煙雨江南
包郵特價:2999
上善若水
包郵特價:2660
 ·本類最新 更多...
陶瓷名城
·潮州——中國瓷都
·宜興
·德化——中國瓷都·德化
·醴陵——三大古瓷都之一
·淄博
·唐山——北方瓷都
·景德鎮(zhèn)——千年瓷都
·佛山——南國陶都
陶瓷名人
陶瓷文化
關于我們  產品服務  幫助中心  法律聲明  誠聘英才  網站導航  友情鏈接  RSS定閱  新聞調用  聯(lián)系我們  訪客留言
運營商:網興網絡科技 版權所有 (C) 2007-2008 中華陶瓷網 Ctaoci.com Cceram.com
電子郵件:service#ctaoci.com 聯(lián)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園科技大樓二樓 郵政編號:362500 閩ICP備05012475號
電話:0595-23555005 傳真:0595-23593359 廣告熱線: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