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芳菲四月天
溫暖如春的四月,適于在少女的眉眼間,種植風情。—抹梅韻,一襲落花,一路浮香,三位少女道盡了人間芳菲四月天。
《尋梅》作品,用器皿的線型來塑造人物,足以勾勒出婷婷身姿,寥了幾處衣繪,純真的如陽光少女,目光無需在別處多作停留深情地追尋著她的內心,燦爛的笑容照徹胸不,矜持的唇角已偷了深露,折—轉艷梅擎在手中,讓浮動的冷香飄在最后。
《葬花》作品向德化瓷塑傳統工藝進發(fā),在學習它具有中國工筆畫神韻的以線造型和捏塑技藝的基礎上,竭力在構思、構圖、動態(tài)、環(huán)境氣氛營造上尋求突破,給作品以簡潔流暢的形式美感,—把長鋤,—袋落花,—身清瘦,簡單的線條將黛玉凄美意境烘托的淋漓盡致。
《踏花歸來》作品借用“踏花歸來馬蹄香”這個宋代宮廷畫院的命題,表現一個唐裝少女融入大自然后的詩情畫意。正是和風拂面,鶯飛草長的陽春時節(jié),踏花歸來的少女,滿懷愉悅,信馬由韁,款款而行。她把沾染來的花的氣息一路飄灑,引得蝶迷蜂狂,尾隨追逐。“香”本來是看不見的,在作品中卻四處彌漫。楊東旸的《踏花歸來》獲中國陶瓷產品設計競賽銅獎。
傳統特藝兩相宜
《跨風鳴翠壺,乘龍公道杯》表現了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和她的丈夫蕭史元宵之夜,跨鳳乘龍,吹奏簫笙,升仙而去。這就是吹簫引鳳,快婿乘龍的故事。
作品用寫意的線條,勾勒出流暢,優(yōu)美的飛翔中的鳳形展開的鳳尾,不僅是造型體量上的需要,而目還是為了增大氣勢,給斟酒時發(fā)出咿咿鳴鳴的簫聲,增加了“肺活量”。簫史架著赤龍吹著笙,時隱時現在祥云之中,起伏的龍背是為斟酒超過警戒水位酒就漏得一滴不剩而設計。公道杯和鳴翠壺都是傳統特藝。
優(yōu)秀的造型和裝飾傳統藝術,為當代德化陶瓷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德化的陶瓷藝術設計師們以現代的設計理念認真地審視和學習傳統陶瓷設計,從中得到啟示和教益,結合當代人的生活實際需求,設計并生產出一批優(yōu)秀的陶瓷產品。楊東旸創(chuàng)作設計的鏤空菊花瓶,鏤雕工藝嚴謹精致,合理地安排鏤空花紋的裝飾部位,有效地利用鏤空與光潔的白地對比,形成了在變化中求和諧的藝術效果,作品的整體效果頗具新意,豐富了德化陶瓷陶的表現手法。圖案在雕鏤時,每—刀都力求力道一致,它同樣可使胎體的四周受力趨于均勻,在制作鏤空瓷瓶的時候,人們不但要求外面的圖案雕鏤工整,對于胎體的內壁也力求平整美觀。這也使胎體的雕鏤增加了難度,即使是—位熟練的瓷工,要雕鏤出這樣—個花瓶,—般也要一到兩天的時間。
菊花瓶是由—顆顆花瓣組成,為了使菊花的花瓣更加活潑,還施以“冰裂釉”。釉色粉青,釉層肥腴,釉面平勻而潤澤,開本色冰裂大片紋。此器釉質凝厚滋潤,片紋有的明顯,有的隱現不清,與宋官釉片紋頗近似,更添變化之美,使之更具“天工與清新”、“疏淡含精勻”的意境。
“中國白”瓷雕藝術技藝超群,在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三羊陶瓷研究所楊氏藝術家對于手藝思想的堅守,使得德化這座傳統陶瓷古鎮(zhèn)依然發(fā)揮著他們奪目的光芒。在傳統上尋求創(chuàng)新,不是一味的獵奇,而是如何在作品創(chuàng)作中體現它的時代價值與本土文化韻味。陶瓷作品的最大意趣是作品創(chuàng)作本身的手藝情結與智慧體驗。也正是由于手藝所包容的思考,才使得干變萬化的陶瓷作品擁有了自身的藝術語言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