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紅瓷器是元代景德鎮(zhèn)新燒成的一個品種,它是在白色瓷胎上以含銅的顏料進行繪畫,然后罩透明釉一次燒成,但高溫銅紅釉對窯室氣氛要求比較嚴格,鮮紅色最為難得。元代釉里紅瓷器的胎釉特征與同期青花器物的胎釉特征一致,但器型較少。由于釉下紅彩燒成難度很大,圖案常有暈散現(xiàn)象,因此釉里紅器物的紋飾也比較簡單。釉里紅瓷器有三種不同的裝飾方法:一是釉里紅線繪,二是釉里紅拔白,三是釉里紅涂繪。
在國內(nèi)外傳世的元代釉里紅瓷器中,有比較可靠年代依據(jù)的是1 979年江西豐城發(fā)現(xiàn)的青花釉里紅器物(一件是青花釉里紅樓閣式瓷倉、兩件為釉里紅俑,其中一件有“大元至元戊寅"即1 27 8年的紀年),這幾件器物的釉里紅,都屬涂繪的方法,紅料都在塑成的立體器型上著色,元代比較進步的涂繪釉里紅,則是用紅料涂繪出一定的圖案花紋。所謂釉里紅拔白裝飾,是用釉里紅涂地子留白紋飾,中國有江蘇吳縣出土的釉里紅拔白龍紋蓋罐、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釉里紅拔白劃花兔紋玉壺春瓶。這類玉壺春瓶的特點是口沿內(nèi)壁往往也有釉里紅色,頸下及底腹部上下各有二至三道弦紋。關(guān)于線繪釉里紅器,有江西高安窯出土的釉里紅開光花鳥紋大罐;國內(nèi)外傳世品中也有多件玉壺春瓶及梅瓶,都是細線條描繪花紋的釉里紅器。元代還把青花、釉里紅技術(shù)結(jié)合運用,成品呈白地紅、藍花,十分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