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彩龍紋高足蓋碗
黃地粉彩描金福壽無疆紋渣斗
青花十二月花卉紋杯
里外全黃色龍紋碗盤為皇帝、皇太后、皇后使用;里白外黃色為皇貴妃使用;黃地綠龍為貴妃、妃使用……三四百年前的清廷,什么時候開飯,主子們分別用什么餐具,顏色、花紋什么樣?都有森嚴的等級規(guī)定。
皇家食用器具和平常人家的飯碗有啥不同?昨天,南京博物院首次推出《美食美器——清宮食用器皿展》,百余件珍貴藏品讓市民們大飽眼福的同時,也向人們展示了清代宮廷的“膳食”故事。據(jù)了解,該展將對外免費展覽一個月?靾笥浾吆衩穼嵙暽鷱堨o文
【吃】
康熙開創(chuàng)小廚房
“清朝自康熙時代開始,就盛行小廚房制度,到慈禧聽政以后,變本加厲,御膳房就整天疲于應(yīng)付。”南京博物院陳列部的專家周玫告訴記者,在清朝,皇帝吃飯叫“進膳”,開飯叫“傳膳”,廚房叫“御膳房”。
清朝初期,皇帝都有固定的“進膳”時間表,但到了末代皇帝溥儀,就打破了這種時間表,只要他吩咐一聲“傳膳”,皇帝專用的一套器具就會送到眼前。“每個菜碟或菜碗,都有一個銀牌,這是為戒備下毒而設(shè)的。在菜送來之前,都要經(jīng)太監(jiān)嘗過,確定沒毒,皇帝才能用。”周玫介紹說,清朝歷代皇帝日常膳食的場面差別很大,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康熙皇帝進膳時就比較簡單;乾隆帝每次進膳的菜肴一般都在四五十品以上。
黃釉是皇權(quán)等級的象征
走進南博展廳,就像走進了清朝宮廷的“御膳房”。周玫說,這一百件藏品是從南博館藏的20多萬件瓷器中精挑細選出來的,有63件御窯燒制的瓷質(zhì)食用器具,20多件玉質(zhì)的,還有一些是銅胎畫琺瑯。
剛走進去,一個口徑40厘米的金黃色海碗就展現(xiàn)在眾人面前。它的周邊,還有一些黃釉盤。隨著展廳的推進,黃色逐漸變少,進而出現(xiàn)了花紋,仔細觀察,這些碗、盤上都爬滿了龍紋。
同為宮廷用具,為什么有的是全黃?有的只有一點黃?有的一點黃色都沒有?周玫神秘一笑,她帶著記者轉(zhuǎn)了一圈,“這個黃釉盤是全黃釉的,為皇帝、皇后、皇太后專用。這個盤乾隆皇帝曾經(jīng)用過,而這個外黃釉內(nèi)白釉盤,則是皇貴妃用的。再看這個黃地素三彩花卉云龍紋盤,是康熙的貴妃、妃子們用的,還有這個青花地黃彩云龍紋碗,是妃嬪們用的。”
據(jù)了解,在清代,黃釉的多少標志著使用者身份的高低,由全黃釉到以黃釉為地,再到黃釉作彩,及至沒有黃色,等級規(guī)定非常嚴明,不得簪越。
【喝】
慈禧喝茶視季節(jié)選蓋碗
喝茶是清代皇帝們都喜歡的。據(jù)說,乾隆一天早中晚要喝三趟茶,定時定量,從不間斷。而乾隆之子嘉慶皇帝也是一個愛茶的主,南博的展廳內(nèi),展示了康熙、乾隆、嘉慶等用的蓋碗。其中嘉慶用的蓋碗上還有他親自題的詩。周玫介紹說,這樣有皇帝御詩的蓋碗比較稀少,價值連城。
展廳的一角,還展示了兩個特殊的茶托。“清代皇宮中的茶托多是金、銀、銅胎燒制的,制成圓形、荷葉形、蓮瓣形、元寶形等。1862~1874年,慈禧太后用茶具到了極致,她飲茶視季節(jié)選用蓋碗,冬季飲茉莉花茶時,用黃地白里萬壽無疆瓷蓋碗,這種碗胎薄如紙,瓷面光潔均勻,造型纖秀精巧,紋飾五彩繽紛。到了夏季,慈禧太后喜歡用白玉金蓋碗泡金銀花茶,碗以羊脂白玉琢成,蓋為黃金四層塔狀,淡淡的茶湯與白玉、黃金相互映襯,顯得清晰明快、清爽宜人,襯托出品飲者的高貴身份。”
十二月花卉杯是無價寶
酒,在清代皇宮中也是不可少的。在展出的珍品中,還專門陳列了祭祀盛酒用的“黃釉海碗”,以及青花梅瓶等等,工藝異常精湛。
展品中價值最高的當屬康熙年間燒制的青花十二月花卉紋杯。記者發(fā)現(xiàn),這套花卉杯共有12件,每一個杯子上都有不同的花紋,一月份是水仙花,二月是迎春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花,五月石榴花,六月荷花,七月蘭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花,十一月月季花,十二月梅花。
工作人員介紹,“12件為一套,也叫十二月花神杯,杯的一面是花紋,另一面則配了對應(yīng)的唐詩。杯底還寫著:大清康熙年制。這套杯子只有在重要宴會上才會使用。幾年前的一次拍賣會上,類似的一套花卉杯拍到了上千萬元。現(xiàn)在,這套杯子已經(jīng)比幾年前更珍貴了。”
【吐】
“垃圾簍”非常精致
皇帝們吃剩的骨頭、魚刺吐在哪里?在展廳內(nèi),記者看到了雍正使用過的爐鈞釉渣斗,這個渣斗通身深藍色,腹部鼓鼓囊囊的,看起來有點像被壓扁的小痰盂。周玫說,這是清代皇帝、妃子們專用的“垃圾簍”。“你看這個渣斗,看起來很小,也很精巧,現(xiàn)在幾乎找不到了。”
據(jù)了解,皇帝、妃子們將渣斗放在桌上,吃剩的食物渣滓就吐在里面。明清兩代的渣斗也被放在床邊和幾案上,用來放微小的廢棄物,后來用途漸漸拓寬,材質(zhì)也日漸多樣起來。
幕后:皇宮珍品劫后余生
“展示的這些文物,最早來源于熱河、奉天兩大行宮和北京故宮博物院。”這些文物是如何流傳到南京博物院的?
說起這“背后的故事”,周玫很是感慨。她說,1911年宣統(tǒng)帝退位,民國政府全面接收故宮文物。上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學者們對故宮文物進行了調(diào)查和整理。但是,時逢亂世,故宮文物便開始了其漫長的南遷之路。先是從北京到上海,然后又到南京,接著又輾轉(zhuǎn)到四川?箲(zhàn)勝利后,又再次遷到南京。南京博物院作為民國時期國立中央博物院的傳承者,收藏了較多的宮廷舊藏,其中20余萬件瓷器中的絕大多數(shù)是清代官窯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