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郁,女,21歲,中央財經(jīng)大學中文系大四學生。她所在的中文系也叫財經(jīng)新聞系,以財經(jīng)類新聞為主要學習對象。因為是新增加的專業(yè),全系只有一個班,共40人左右。
在外人看來,小郁的學校和專業(yè)都算不錯,有名氣,熱門。按照慣例,每年的11月份,都會有企業(yè)進駐學校要人。但2002年,慣例的日子早過了,還沒有公司到學校招人。學生們紛紛著起急來,開始了求職之路。小郁在大三開始就有了自己的社會活動,在求職問題上應該說比別的埋頭讀書的同學更有自己的優(yōu)勢。但求職一開始,她也覺得茫然無措。在沒有目標地投放了近百份簡歷后幾乎顆粒無收,就在感到絕望的時候,學校就業(yè)指導處給小郁們每人發(fā)了一張人才招聘會的門票。
小郁那天因為把票弄丟了,只好又排了半天的隊,再花上10塊錢又買了一張。“那場面簡直太可怕了,人很多,很吵,誰也聽不見誰,誰也看不見誰”。小郁回憶起這場招聘會的經(jīng)歷,有點心有余悸的感覺。而最大的困難還在于“在擁擠的人群中,根本無法表現(xiàn)自己。”在排隊中,小郁幾次被洶涌而來的人潮擠出隊伍,其中多數(shù)是男生。小郁覺得很氣憤“男生們簡直連一點風度也沒有了,加塞,擠人,甚至還有一個男生因為排隊當場和另一個女生吵起架來”。然而,令小郁感到最可怕的是,招聘會沒有幾家可心的單位,稍稍看上眼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遞上自己的簡歷,基本上就沒有下文了。小郁甚至覺得對方看都不會看就會把自己的簡歷扔在一邊。這次招聘會,是小郁的第一次經(jīng)歷。
自那以后,小郁又經(jīng)歷了若干次類似的行為——“我已經(jīng)習慣了20塊錢的快餐的氣味,已經(jīng)習慣了擠著公共汽車奔波于展覽館等若干場所。我習慣了看和我一樣大的學生奔波在人潮中。辛辛苦苦大學四年,就為了今天的辛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