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陶語永存,人間瓷話不斷。走進瓷言坊,從《觀滄!返健洞猴L得意馬蹄疾》,從表現(xiàn)弘一法師的《一輪明月》到描寫禪宗祖師達摩的《一葦渡江》,從以棋局比喻人生的《棋如人生》到根據詩人李端詩句創(chuàng)作的《抱琴觀鶴》,無一不深烙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印痕。“我的追求是讓陶瓷說話,讓每一件作品都有故事,有靈魂。”顏松柳如是說。
來到瓷言坊的時候,一位來自義烏的陶瓷經銷商正拿著自己需求的產品樣式,與顏松柳談訂貨事宜。入選中國美術館的《一葦渡江》的創(chuàng)作者、國家級三金八銀的獲獎記錄、中國收藏家喜愛的陶瓷藝術大師……眼前的這位陶瓷工藝美術師,讓我有些詫異,因為就他的成就而言,他實在太年輕了。
“既繼承傳統(tǒng)雕塑的精華,又融入現(xiàn)代思想,是我一直努力探求的,我覺得這是一種使命。”——顏松柳
瓷雕創(chuàng)作中的顏松柳
機緣巧合 走上瓷藝路
有人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顏松柳在頗具文藝氣息的家庭氛圍中成長。“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父親的這句話使他能夠選擇自己想走的道路,并在這條路上義無反顧地堅持著。
福建省工藝美術學院曾是顏松柳初中時代的向往,然而,第一次落榜后,準備復考的他走進了德化職專。正是在這里,他接觸到了雕塑,成為他走上瓷藝之路的起點。
接觸到雕塑的顏松柳也同時愛上了雕塑藝術,他放棄了復考的念頭,一頭扎進瓷雕的世界。每逢周末,顏松柳都到民間百年老字號——蘊玉瓷莊學習傳統(tǒng)雕塑,其間,到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校進修的一年,為其雕塑創(chuàng)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蘊玉瓷莊,精美的瓷雕作品,讓顏松柳如癡如醉,“那些瓷雕震撼了我,當時就下決心,也要做出這樣的作品來。”
1998年,德化縣政府與中央工藝美院合辦進修班,這也是顏松柳真正認識陶瓷的開始。老師的指導激發(fā)了他瓷藝創(chuàng)作的潛質,之后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的進修學習,更讓他如魚得水,瓷雕創(chuàng)作中融入更深層次的思想和文化理念,思想觀念也與之前大不相同。2005年,“瓷言坊”工作室正式創(chuàng)立。傳承傳統(tǒng)瓷雕文化,又立足創(chuàng)新,一位傳統(tǒng)藝術和現(xiàn)代思潮完美結合的工藝大師出現(xiàn)在德化陶瓷界。
創(chuàng)業(yè)艱難 脫離市場摔一跤
談起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顏松柳深有感觸。他說,瓷言坊創(chuàng)辦之初,他按自己的想法和個性去創(chuàng)作作品,從不考慮市場的需求,當時在他看來,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在市場上一定會熱銷。然而,產品投入市場的結果重重打擊了他,產品幾乎都沒有賣出去,這就意味著前期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全部撲空!
冷靜下來的顏松柳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別人的東西能賣出去,自己的卻賣不出去,問題出在哪呢?于是,他成了陶瓷街、博物館的常客,幾經調查,他得出結論:真正藝術性的東西也應該是大眾化的,必須貼近大眾,貼近生活。
“那一刻,不知怎么,我突然想到了梵高。應該堅持自我還是迎合市場,我很矛盾。”幾經思索,顏松柳還是決定以自己的個性為主,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技藝手法融入陶瓷中,結合大眾的口味來創(chuàng)作。于是第一件既表達了自己個性,市場又接受的作品《開懷彌勒》面世了。“我終于找到了個性與市場結合的點。”第一件作品的成功,讓顏松柳找到了新的思維路線,創(chuàng)作源泉也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觀滄!、《一葦渡江》……一件件出色的瓷塑作品出現(xiàn)在人們眼前。“創(chuàng)業(yè)是艱難的,但我選擇的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顏松柳說,在創(chuàng)建工作室時,很是費了一番心思,最終選定“瓷言坊”。涵義有三,一是讓陶瓷表達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二是讓陶瓷表達自己的主題和內涵,三是訥于喧囂、浮躁,敏于學習、積累與創(chuàng)作,多讓作品說話。而這些,也正是顏松柳身上最為閃光的品質,也是其瓷藝路上的成功特質。
自制瓷塑 父親壽宴表孝心
“那真是件令人難忘的禮物!”在記者采訪時,坐在顏松柳身邊的朋友小黃仍對一年前的那場生日宴會念念不忘。原來,為了慶祝父親六十歲生日,顏松柳特意制作一套“福祿壽”瓷塑作品,送給參加宴會的每一位親朋好友,此舉當時轟動全場,更讓人對這一獨具匠心的創(chuàng)意贊不絕口。
談到當時的創(chuàng)意,顏松柳說,父親的六十大壽是個特別的日子,當時煞費苦心地想送父親一件禮物以表孝心。后來突然有了大膽設想:發(fā)揮自己特長,做一件趣味性的作品,送給每一位參加宴會者作紀念,共享這一快樂時光,豈不是比只送給父親禮物更有意義?說做就做,于是父親的壽宴上,“福祿壽”三星送到了每一位親朋好友的手中。“他將對父親的愛用作品表現(xiàn)出來,直到現(xiàn)在,我們看到福祿壽禮物,都想得到當天壽宴的情形呢。”小黃笑著說。
而實際上,像這種在特定場合創(chuàng)作特殊作品的做法,顏松柳并非僅此一次。2002年年底的一天,他偶觀清代畫家蘇六朋的《達摩圖》,靈感乍現(xiàn),隨即采用簡單、概括的雕塑手法創(chuàng)作了《一葦渡江》。簡潔明快的手法賦予作品動感,達摩飄然渡江而去的超然氣勢凸顯。這件糅合東方文化、德化傳統(tǒng)瓷藝與西方雕塑技巧的作品,入選中國美術館首屆全國陶瓷藝術邀請展,獲得了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傳統(tǒng)藝術金獎,被福建省博物院永久收藏,從而奠定了顏松柳在德化甚至全國瓷壇上的地位。
2005年12月,他在傾聽年近八十、滿頭銀發(fā)的清華老教授何燕明講課時,突發(fā)奇想,以速塑的手法創(chuàng)作了《暮歸的漁夫》:一個手拎魚、肩背筐的老漁夫,邁著蹣跚的步履滿載而歸,布滿歲月滄桑的臉上寫著平凡與知足。一件從構思到完成僅花十幾分鐘的作品,卻獲得2006年第八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銀獎。
2006年5月喜得千金,他酣暢淋漓地制作了一尊大彌勒佛《開心得意》:彌勒佛袒胸露腹,無忌自在,那開懷暢笑更是得意洋洋,恣迎人間如意喜福事。
傳承創(chuàng)新 藝術修養(yǎng)是關鍵
顏松柳說,自己一直在思考,為什么幾千年來,人們的創(chuàng)作都不曾超過何朝宗,其實不是技藝的問題,關鍵在于藝術修養(yǎng)。“年輕一代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大膽、創(chuàng)新,但是沉不住氣,在走上瓷藝創(chuàng)作之路時,應該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么。”他說,他希望自己能在傳承德化傳統(tǒng)瓷雕的基礎上,融入現(xiàn)代元素加以創(chuàng)新,給他人以借鑒和啟示,讓更年輕一代少走彎路。
在創(chuàng)作室,顏松柳的徒弟們都在認真地完善著眼前的作品,雖然看起來都很年輕,但那種認真和耐力卻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從外地前來學藝的蘇輝文告訴記者,他來到瓷言坊近兩年,跟隨師傅學習雕塑設計和創(chuàng)作。問及當初何以從師顏松柳,他說自己一直很喜歡瓷雕創(chuàng)作,后來聽別人說師傅胸懷開闊、瓷藝過人,教得又認真,能學到真本事,所以特意前來拜師。小蘇說,師傅除了教技藝外,還教會很多做人的道理。“師傅說,學好技藝前,要學會做人。”
小蘇說自己很幸運,因為他是師傅目前為止的最后一個徒弟。“師傅的創(chuàng)作理念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還有很遠的距離。”
■ 記者手記
采訪前,我一直在猜想,是什么讓這個年輕的瓷塑藝人沉得住氣,執(zhí)著于傳統(tǒng)瓷雕藝術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采訪后,我終于明白,是他對瓷塑藝術的真切情感和使命感。顏松柳說,他希望自己能帶給別人一些啟示,我知道他會的,因為他正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著,并且義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