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瓷是一門古老的陶瓷藝術,就是在燒好的成品瓷器上進行白描、雕刻和上色彩繪,使之成為一種工藝品。在中國瓷都潮州有位叫邱培祥的高級工藝師就擅長刻瓷藝術。
邱培祥從小就喜歡書法、繪畫,一直創(chuàng)作不斷,這為他后來從事刻瓷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大約在10年前,邱培祥看到一幅刻瓷作品,他對這門古老的藝術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經(jīng)過10多年來的努力,他將中國傳統(tǒng)書畫藝術融入陶瓷成品瓷雕刻藝術中,使雕刻陶瓷藝術形成了一個別開生面、獨樹一幟的創(chuàng)新工藝。他的作品《鮮花碩果賀盛世》是經(jīng)過兩個多月精心雕刻,然后彩繪再燒制而成。作者在這幅作品中采用鏤邊化圓的技法,把傳統(tǒng)的中國畫技法融入了刻瓷藝術,雕刻的298顆葡萄立體感強,色彩鮮艷,濃淡得當,且有玲瓏剔透之感。加上鮮花、竹籃虛實處理恰當,使整個畫面真實生動。去年該作品獲中國文藝金像獎藝術品美術金獎。
刻瓷藝人將刻瓷藝術不斷創(chuàng)新,刻瓷的雕刻技法不斷改進,比如刀具不同的運刀方向、力度都可形成許多刀法,各種刀法靈活運用、組合變化,有著極強的表達能力。刀跡的錯落、深淺、疏密,可使作品形成剛勁、柔美等不同風格。其虛實、頓挫,又能表現(xiàn)物象的輕逸、厚重等感覺。作品《和諧》通過不同的刀法,把一對恩愛的錦雞刻得神氣活現(xiàn),花草、樹木、山石躍然瓷面,無光的畫面與光亮的瓷面相互映襯,瓷賴畫而顯,畫依瓷而傳,從而達到“觸有手感、觀有筆墨”,既有“金石趣”,又有“筆墨韻”的藝術效果,該作品獲得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chuàng)意獎銀獎。他的新作《農(nóng)家樂》表現(xiàn)的是農(nóng)家豐收景象。一串串玉米,接踵而至的葫蘆掛在枝頭上、木架上,蝸牛、蚱蜢悠然自得地在枝藤上爬著,一對雞正帶著一群小雞在覓食。畫面生動活潑,仿佛一曲農(nóng)家庭院的交響樂!既有中國畫筆墨神韻,又有濃厚的金石趣味,形成了古樸、典雅、簡潔、莊重的藝術風格。
在薄薄的手拉壺上鐫刻字、刻畫(如山水、人物、花鳥),是邱培祥的拿手好戲。潮州朱泥手拉壺聞名中外,但過去一直沒有人在薄薄的手拉壺上刻字,因為在成品的手拉壺上銘刻,硬度大,技術難度高,它與傳統(tǒng)的刻壺刻坯體有著截然不同的藝術效果。俗話說“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稍有疏忽,就會前功盡棄,毀壞壺體,但他從未錯手損壞過一把壺。銘壺還要有較好的文化素養(yǎng),必須根據(jù)壺的大小考慮字體的變化,用什么字體好,還要根據(jù)壺的命名決定刻什么圖案或詩文或成語……
廣西玉林市北流陶瓷歷史悠久,被譽為“南國瓷都”,僅從陶瓷制造業(yè)發(fā)達興盛的宋太宗時期算起,至今已有l(wèi)000多年的歷史。首屆“北流陶瓷藝術節(jié)”,廣西玉林市市長金湘軍邀請邱培祥去參加,邱培祥想,到這樣一個陶瓷之鄉(xiāng)獻藝,就一定要拿出精湛的藝術來演示。邱培祥于是選定雕刻潮州朱泥手拉壺。表演雕刻手拉壺,展現(xiàn)的不僅僅是邱培祥的鐫刻藝術,而且也體現(xiàn)了潮州陶瓷藝術的多樣性。邱培祥拿起一個手拉壺現(xiàn)場刻起來,嫻熟地操起“手術刀”,在享譽海內(nèi)外的潮州手拉壺上施展獨特的瓷刻技巧,片刻工夫便鐫刻了“盛會北流”四個字,作品風格獨特,樸拙自然,具有濃烈的篆刻“金石味”,在場參觀的領導及嘉賓拍手叫絕。玉林市委書記高雄看了他的作品后盛贊說:“風格獨特,技藝精湛,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一位來自北京的專家接過培祥刻好的精美手拉壺說:“邱先生,今天有幸觀賞你獨特的刻壺技藝,大開眼界,尤其是你獨特的書法風格,巧妙的整體布局,以刀代筆的篆刻效果,堪稱刻瓷一絕”。
邱培祥鐫刻的另一件作品引起了一位老者的關注,老者氣質(zhì)非凡,神宇激昂,當他看到展位上的一把壺刻有“佳五矢止”字樣,分上下左右排列,中間刻一方型“口”,不解其意,問:“邱先生,此壺有何寄意﹖”邱培祥說:“唯吾知足”老先生茅塞頓開,愛不釋手。該壺巧妙地利用“唯吾知足”四字共用一口,但“口”字又用另一種雕刻線條表現(xiàn),須加研究才能領悟其奧妙老先生就是俞健教授,他不僅是位大收藏家,還是廣西農(nóng)業(yè)科學院副院長,他以昂貴的價格買走了這把壺。他說,他家收藏了很多名家名壺,都是傳統(tǒng)刻坯體的,而在燒制成的茶壺體上銘刻還是第一次看到,且刻得如此絕妙,好,好有幸收藏您這把壺也是緣分,值得好好珍藏。如今,邱培祥的作品已經(jīng)引起了中外收藏家們的關注。日本、泰國、加拿大、美國等許多國家的收藏家都收藏他的作品。
邱培祥工于陶瓷美術、繪畫、書法、篆刻,優(yōu)精刻瓷藝術,集前人之大成,用鐫刻和鉆刻兩種刀法,熔繪畫、書法、篆刻為一爐,使之既有中國畫筆墨神韻,又有濃厚的金石趣味,形成了古樸、典雅、簡潔、莊重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越來越被人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