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青峰:“我們員工拿回去的蝦啊,質(zhì)量沒有把好關(guān),就把黑顏色的拿回去了,實際上也是活的,但是顧客吃了以后,就反映味道變了,說這個蝦不新鮮,死的。”
駱青峰認(rèn)為,一個黑蝦雖小,但如果顧客經(jīng)常反映,那肯定會影響整個蝦球店的聲譽,這對以后的發(fā)展非常不利,一定不能小看。從2003年7月起,駱青峰開始在蝦源上把起了關(guān)。
駱青峰:“這個是今天早上剛送過來的蝦,這個里面的冰塊是用來保鮮的,如果不保鮮,他放在這個盒子里面,一到兩個小時就壞掉了,一定要保鮮,才能保證做出來的蝦子的味道比較好。”
要保證味道好,蝦球的貨源就非常重要,駱青峰選擇了來自湖北農(nóng)村的金玉艮作為供貨商。金玉艮每天從武漢市的這個大型水產(chǎn)品市場,收購大量小龍蝦,賣給駱青峰。
供貨商 金玉艮:“他用的蝦子跟別人的規(guī)格不同,他就是要七錢以上的,那個蝦子又要嫩蝦,他那個嫩蝦,好進(jìn)味一些,其他的老蝦子,作作料雖下了,但是味道不好。”
駱青峰:“這個蝦呀,它有兩個品種,青色的呢,就是非常衛(wèi)生,這種非常干凈;這種黑色的一看就知道是污水里面長大的,這種我們一般不用。顏色發(fā)青的,這種蝦做出來的烤蝦跟這種黑蝦味道完全不一樣。”
由于駱青峰只要蝦尾,而蝦頭對他沒有任何用處,為節(jié)省時間和勞動力,他就和供貨商達(dá)成了協(xié)議。
駱青峰:“因為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耗在這個地方,供貨商給我們做準(zhǔn)備工作,他每天早上兩點鐘就過來了,他每天要幫我們拿到幾千斤的這個小龍蝦。”
供貨商 金玉艮:“整個蝦子行里面的蝦子,就是他們的蝦子,都是我一個人收,其他也有客戶找我,我也沒有辦法應(yīng)付,因為他這個銷售量是最大的。”
駱青峰:“我們生意好的時候,像這種一盒十三四斤吧,大概要五六十盒,像這個五六十盒蝦尾的用量,換成活的小龍蝦,用量就是5000斤到6000斤的小龍蝦,才夠我們一天的用量。”
在武漢,直接用于食用的小龍蝦中,駱青峰的蝦球店需求量最大,專門做烤蝦球生意的,也只有駱青峰這一家,F(xiàn)在來店里吃蝦球的人不再是為了吃稀奇,而是沖著他的蝦球店名氣來了,這讓駱青峰非常得意。蝦球的來源問題又得到了解決,他的生意更是無人能比了。
駱青峰:“生意火的時候,這個爐子起碼三四個小時都不能停的。5個烤箱不停地同時開烤,三四個小時就要烤出來三四千串,這個速度還不算很快。現(xiàn)在烤得差不多了,現(xiàn)在看見有煙起來了,就要開始刷油,因為你不刷油,它在里面就可能烤糊了,烤焦了。你看這個蝦特別好,所以烤一烤啊,顏色馬上就變了,就變成紅顏色的了。這一說話的工夫,已經(jīng)快好了,馬上就好。所以這個比炒菜呀什么的,速度還要快得多,如果生意好,見效益,這個比炒菜還要來得快。這就好了,可以上桌子,給客人吃了。”
2004年夏天,駱青峰的蝦球每天可以賣上3萬元,達(dá)到了自己生意的最高峰。但在這之后,他發(fā)現(xiàn),武漢餐飲市場上頻頻出現(xiàn)各種形式的蝦產(chǎn)品,本來處于壟斷地位的蝦球生意被同行瓜分了。但駱青峰認(rèn)為這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jié)果。對于新的挑戰(zhàn),自信的他已經(jīng)做好了充分準(zhǔn)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