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上海灘富翁如何從白手起家到腰纏萬貫
二十世紀初,許多人來到上海“掘金”,上海為此被譽為冒險家的樂園。他們從各個地方來到上海,白手起家,一些人很快成為知名富商,至今說起上海的商界故事,他們都是不可忽略的主角。如今細數(shù)他們的發(fā)家史,無非是讓那些可圈可點的經商理念呈現(xiàn)出來,對大家的投資理財有所啟迪。
冼冠生與冠生園
冼冠生到上海來的時候,十六鋪那里碰巧有家戲館新舞臺,他就在在舞臺門口擺攤頭,賣陳皮梅和香港牛肉。
這兩樣東西上海那時還沒有呢。起先在戲院外頭叫賣的冼冠生手挎竹籃,加入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中,后來索性在戲院的門口撐起一把大陽傘,因為對人始終是一副胖乎乎的笑臉,生意自然也越來越好。
后來,冼冠生問朋友借錢,與人合開了冠生園,并被選為董事長,在冼冠生內心醞釀良久的老板夢終于得以實現(xiàn)。
三年間,冠生園業(yè)務迅速壯大。牛肉干和蜜餞已經不再是冠生園的主打產品,取而代之的果子露和果醬等罐頭產品,因為不摻加糖精而銷路頗佳。此時的冠生園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組建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募集股份。因為原先除了冼冠生以外的5位股東都來自演藝界,這次的招股后,為數(shù)眾多的社會名流都成了冠生園的新股東,資產達到10萬元。而同時冠生園還第一次注冊了生字牌的商標。
其后的幾年里,冠生園不斷開出分店,并最后將總店開在了南京路山西路口。冼冠生在店面選址上異常講究,早年門市部大凡開在老城廂居民聚集地,進入租界后,也專挑市口上佳處,開門立店。
冼冠生意識到,他的公司發(fā)展越快,越需要兢兢業(yè)業(yè)。在公司里經常叨念的是“本心、本領、本錢”的三本經,其中本心也就是一顆對顧客的良心。冼冠生對于生產質量的要求一貫嚴格,常說“做生意的人如果沒有良心,這店早晚關門!”
正是冼冠生這樣對企業(yè)的嚴格管理,使得冠生園執(zhí)行業(yè)之牛耳,在很短的時間里在綜合實力上超過了梅林、泰康兩家當時上海知名的食品公司,而它們的成立時間都遠遠早于冠生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