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在校大二學生、復旦學子夏乾良以學生創(chuàng)業(yè)的標簽被眾媒體熱捧,“一年狂賺500萬”的字樣更是成為他最耀眼的“頭銜”。在被媒體賦予的耀眼光環(huán)背后,真實的夏乾良到底有著怎樣的底色?
忙碌已經成為一種常態(tài)
過了創(chuàng)業(yè)初期,夏乾良的工作
仍很繁忙。下午記者采訪時,夏乾良告訴記者,四點有電視臺的預約采訪;六點要去洽談暄氏文化公司的新雜志《主張》有關事宜,晚上……自去年成立暄氏文化信息咨詢公司以來,對身兼學生和總裁兩種角色的夏乾良來說,忙碌早已成為一種常態(tài)。
“我父母都不是生意人,我也不是有些媒體所說的‘在娘胎里就是生意人’”,夏乾良很直接地告訴記者,“其實我一直是很靦腆的一個人,老實說,要是以前有記者在我面前,我肯定會臉紅,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告別靦腆才能走向成功
從最初高中畢業(yè)組織小團隊做家教開始,通過與人溝通打交道而克服自己的靦腆是夏乾良涉足社會的一個重要原因。及至后來加入復旦大學非常有名的社團心暄社,夏乾良儼然成熟許多。心暄社是一個商業(yè)慈善社團,當時的主要工作是推廣,借力達力。這一過程顯然為夏乾良以后的創(chuàng)業(yè)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人脈。
為了能在退出社團時留下一些經費,夏乾良和同學們想到了注冊公司賺錢的辦法。于是,剛剛大學一年級的夏乾良就和同學們籌集資金30多萬成立了暄氏文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夏同學馬上就多了一個總裁身份。
創(chuàng)業(yè)總是艱辛的
創(chuàng)業(yè)總是艱辛的。談起那些日子,夏乾良依然感慨萬分,“我們12個人,用了12天,邊學邊做,用word2000排版了那本20萬字、至今還很暢銷的《高考英語專項精練》”。至于是什么樣的動力支持他們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下去,夏乾良告訴記者,是好玩。他特別強調說,當初那種特別純粹的學生心態(tài),真的很難用語言表述的,“那是非常理想化的一個狀態(tài)!”學生員工的優(yōu)勢相當明顯:精力充沛、狂熱、誠信度高,“這在我們企業(yè)目前的高速成長期階段,是非常必需的”,夏乾良告訴記者。
做總裁的時間不長,但實踐顯然已經給予了夏乾良管理者的思維。作為總裁,夏乾良表示,對待學生員工,希望他們能很好地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規(guī)避他們的劣勢。“雖然我們平時都是同學、是平等的,但是工作時我會要求很嚴格,因為我們都是來創(chuàng)業(yè)的、來磨煉的,”夏乾良告訴記者,“我希望他們在開會時都會表現(xiàn)出一種兩眼放光的狼性,而不要那種散漫的羊性。”規(guī)范和效率是暄氏文化追求的目標。
放眼未來,夏乾良計劃在兩年的時間里完成暄氏從一個學生企業(yè)到一個成熟民營企業(yè)的華麗轉身。他告訴記者,在管理上和多元化經營上,暄氏在今年都會有新的計劃和動作。
“我更看重我的學生身份”
由于多了一個“總裁”的頭銜,而且被多家媒體報道,夏乾良的學生生涯開始不平淡起來。“我頭上現(xiàn)在有一頂帽子,就是500萬!”夏乾良很無奈地對記者說。
他告訴記者,其實媒體所報道的一年盈利500萬,是根據(jù)暄氏文化出的那本暢銷輔導書的單本盈利以及市場流量粗略統(tǒng)計出來的,有很多情況和成本沒有計算進去,并不科學。“他只算了一本書,照這種算法,如果把我們的書都算進去,估計我頭上的這頂帽子要換成1000萬了!”夏乾良笑言。
帶著“學生老總”的標簽,給夏乾良的學生生活也帶來了諸多不便。這個暑期法律專業(yè)出身的他原本是打算到法院實習的,可是第一天到法院去就被諸多媒體團團圍住,夏乾良不得不遺憾地打消了這個念頭。夏乾良告訴記者,很多采訪他都會約在復旦校園進行,因為“我還是很看重我的學生身份”。
采訪夏乾良是在一種很輕松的氛圍下進行的。夏乾良能讓你感覺到那種親切隨和、不失聰明以及他不時流露出來的純樸的學生稚氣。夏乾良對自己的評價是:第一,有點小膽子、小腦筋;第二,有點倔;第三,總的來說,是個好人。目前的座右銘是“天馬行空大策劃,腳踏實地謀發(fā)展”,工作之余,夏乾良也會打打小球、看看電影。夏乾良告訴記者,目前市面上流行的電影他沒有遺漏的,最期待的一部電影是《任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