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紅刻兔紋玉壺春瓶,高20.5cm,口徑6.3cm,足徑6.8cm。
瓶撇口,細頸,圓腹,圈足。俗稱“玉壺春瓶”。通體施青白釉,肩部及腹徑最大處各有暗刻弦紋四道,上腹部暗刻一只野兔奔跑于花草間,刻花技法嫻熟,刀鋒犀利灑脫,線條流暢自然。小兔作回首觀望狀,以釉里紅點睛,形象栩栩如生。花紋空白處隨意涂抹釉里紅,形成紅地白花,增強了圖案的藝術(shù)效果。瓶內(nèi)口部施釉里紅。
玉壺春瓶是元代景德鎮(zhèn)瓷的常見器型,其品種除釉里紅外,尚見有青花、青白釉、孔雀綠釉青花等。由于釉里紅瓷器燒造難度大,傳世較少,故愈珍貴。以釉里紅裝飾的玉壺春瓶,除北京故宮收藏的這件之外,還有日本大和文華館及松岡美術(shù)館收藏的釉里紅飛鳳紋玉壺春瓶、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收藏的釉里紅花卉紋玉壺春瓶等。
(撰稿人:呂成龍)
名詞解釋:
玉壺春瓶
以“玉壺先春”得名,指造型為撇口、細頸、碩腹、圈足的瓶式。玉壺春瓶以隨時代變化而不同的弧線構(gòu)成柔和勻稱的瓶體,時代特征明顯。宋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定窯、龍泉窯、景德鎮(zhèn)窯、汝窯、耀州窯、鈞窯都有燒制。玉壺春瓶亦有帶蓋者。與早期相比,明、清景德鎮(zhèn)窯制品胎薄體輕,釉色瑩潤,有青花、釉里紅、五彩、斗彩、粉彩、素三彩諸多品種,非常精美。宋至元代玉壺春瓶用做酒器,明、清時漸變?yōu)殛愒O(shè)瓷。
青白釉
其為景德鎮(zhèn)窯在北宋初中期獨創(chuàng)的品種。青白釉釉質(zhì)含鐵量低,釉色白中泛青,青中閃白,介于青、白二色之間,故稱青白釉。除景德鎮(zhèn)外,安徽、福建、湖北等地都有燒青白釉瓷器的窯場。
弦紋
古器物上最簡單的傳統(tǒng)紋飾,在青銅器上呈現(xiàn)為凸起的橫線條。大多數(shù)情況下,弦紋是作為界欄出現(xiàn)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專用弦紋裝飾者。
釉里紅
釉下彩品種之一,系以氧化銅為呈色劑在胎上彩繪,然后施釉,經(jīng)高溫一次燒成。因其在釉下彩繪,故稱釉里紅。釉里紅的白地紅花,色彩鮮艷,給人以熱烈喜慶的感受,自元代創(chuàng)燒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由于銅對窯室內(nèi)的氣氛要求嚴格,高溫下易揮發(fā),因此燒成難度大。元與明初的制品有些呈色不穩(wěn)定。明、清時燒制的釉里紅色彩穩(wěn)定,且更加艷麗,尤其是清雍正朝的釉里紅,不僅色澤鮮紅,而且成品率高。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藍花瓷的專稱。因藍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屬釉下彩。其原料為含氧化鈷的鈷土礦,以藍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繪紋飾,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溫還原焰中一次燒成。元代景德鎮(zhèn)已能燒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變了青瓷為主的局面,成為明、清兩代中國瓷器生產(chǎn)的主流。
孔雀綠釉
一種呈色翠綠透亮似孔雀羽毛的低溫色釉,又稱翡翠釉、吉翠釉,最早見于宋代磁州窯,以銅為著色劑,釉色有深、淺兩種。明代正德時期孔雀綠釉的燒制達到鼎盛階段,色澤青翠鮮艷。清代康熙年間孔雀綠釉極為盛行,釉色深重蔥翠,也有的色淺淡而鮮艷。其釉面薄厚不同,但均開有細碎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