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件從“南海I號”沉船上打撈出的文物昨天首次展示給京城媒體。它們分別是來自龍泉窯、德化窯、景德鎮(zhèn)窯的白瓷和青瓷,由于沉船船體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被掩埋,隔絕了器物本身被海水沖刷,所以有相當數(shù)量的瓷器保存完整且釉面光亮如新。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有關工作人員開玩笑地告訴記者,文物出水之后常被人誤以為“是假的”。
據(jù)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張威介紹,水下考古學是一門邊緣學科,需要諸多相關學科的技術支持,如海洋勘探技術、潛水工程技術等等。我國的水下考古工作起步較晚,始于20世紀80年代,為此設立了至今仍然是中國唯一的水下考古專業(yè)機構——水下考古學研究中心。經(jīng)過10年的不斷發(fā)掘打撈,去年底,“南海I號”沉箱被半潛駁船上一個面積約540平方米的巨大托盤托起,完全浮出水面。在對沉箱進行進一步加固后,半潛駁船在拖輪的帶動下將“南海I號”沉箱運往“水晶宮”博物館保管。張威特別指出,“南海I號”沉船上的瓷器品種特別豐富,有白瓷、青瓷、青白瓷、黑瓷、鉛綠釉陶和醬黑釉陶等,器類以各種形式的碗、盤、罐、盒、瓶、壺為主。這批陶瓷器分別來自我國宋代南方地區(qū)著名窯系——景德鎮(zhèn)青白瓷系、龍泉青瓷系和福建地區(qū)與外銷瓷密切相關的諸多窯口。經(jīng)專家鑒定,這些瓷器基本上屬于南宋時期,這些瓷器在燒制好后隨即作為銷售商品被運送到船上,故此完全看不到使用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