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一批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的瓷繪藝術家們,借鑒自宋代以來國畫名家的筆墨技巧,把國畫技法融入細膩的粉彩彩繪工藝中,注重畫理與工藝的結合,充分抒發(fā)個人的藝術靈性,形成了一代宗師級的瓷藝家。我們將逐一了解這一批與“珠山八友”同時期的著名瓷藝家們的藝術風格。
潘匋宇(1887年-1929年),字鼎鈞,號淡湖外史,齋名“古歡齋”。曾任江西省立甲種工業(yè)窯業(yè)學校圖畫教師。潘氏擅畫人物花鳥,吸取了中國畫的體格法度,構圖空靈,采用兼工帶寫的畫風,以少勝多。他的人物畫形象生動,衣褶以游絲鐵線勾繪,流暢而圓潤,人物性格刻畫細致,予畫寓情。“珠山八友”中的汪野亭、程意亭、劉雨岑等都是他的學生。
汪曉棠(1885年-1924年),名棣,號龍山樵子,齋名“彤云山房”,汪曉棠以工筆人物畫見長,尤其擅繪仕女,他的人物畫吸取西洋畫明暗層次的技藝,用濃淡色描繪人物臉部。增強了人物的立體感,所繪人物造型準確,體態(tài)多姿,衣褶線描細勁飄逸,如行云流水,敷色淡雅精細。他多選用人們喜聞樂見的題材,如“步步高升”、“官上加官”等。汪氏也有一些花鳥作品傳世。
在潘匋宇和汪曉棠的開拓下,景德鎮(zhèn)粉彩瓷畫繼承了文人畫的風格和筆墨技巧,開辟了粉彩瓷繪的新技法,被稱之為景德鎮(zhèn)現(xiàn)代彩繪瓷的開山鼻祖。潘匋宇與汪曉棠辭世時都僅有39歲,存世作品極少。
王步(1898年-1968年),字仁元,號竹溪,又號陶青老人,齋名“愿聞吾過之齋”。少時拜青花老藝人徐友生為師,后在吳靄生門下仿制清代的青花瓷。二十世紀20年代以后,受王琦等人影響開始練習中國畫。他將中國畫中“墨分五色”的技法,熟練運用到青花料色的分水中,以兼工帶寫的筆法繪制青花山水、人物、花鳥。他的青花作品分水自然協(xié)調、線條遒勁飽滿、氣韻渾然天成,創(chuàng)造了明清以來青花瓷的新風貌,在近現(xiàn)代青花藝術史上獨樹一幟,因此享有“青花大王”的美譽。他晚年也創(chuàng)作了一些以神仙、佛像、叢菊為題材的作品,所繪的神、佛構思奇妙、開相古怪,常表現(xiàn)出夢幻般的虛幻景象。這些風格獨特的粉彩瓷也令人贊嘆。1959年被景德鎮(zhèn)市政府授予“陶瓷美術家”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