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上海家收集的部分碎瓷
破碎的瓷片,也有一種“殘缺的美”,在廬江縣,57歲的陳上海為碎瓷瘋狂。20多年來,他已收藏自漢朝以來直至民國初期歷代不同的碎瓷片8萬多片,涉及我國歷史上30多個窯口、20多個品種,并且在家中建立了“博源閣——古代陶瓷碎片收藏館”。其中的唐代越窯青瓷片、宋代鞏縣窯青花瓷片等均為我國瓷片收藏界中的珍品。南京陶瓷收藏專家陶海林教授參觀“博源閣”后,驚嘆地稱贊陳上海是皖中民間瓷片收藏第一人。
陳上海祖籍肥西,1951年出生于廬江縣廬城鎮(zhèn)。他原本是一家企業(yè)的黨支部副書記兼副總經(jīng)理。1988年春天的一個星期日,他偶然路過廬城南門古城河改建工地,在路旁拾起四塊碎瓷片,拼湊起來一看,是一對精美的青綠色瓷器。第二天送到縣文物部門鑒定,專家告訴他是兩件南宋浙江龍泉窯燒造的青瓷筆洗,一件叫粉青,一件叫梅子青,如果沒有被挖碎的話應屬國家珍貴文物。
意外的收獲給陳上海意外的驚喜,他對中國古代陶瓷文化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并開始了碎瓷收藏。后來所在企業(yè)破產(chǎn),他成了無業(yè)人員,家庭生活僅靠妻子微薄的退休金維持。他開始戒煙、戒酒,省衣節(jié)食,全身心地撲在瓷片的收集和整理上,并自學有關的收藏知識。
2001年,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陳上海建起了一個家庭民間收藏館。家里除了一間臥室,房內所有的臺、案、柜、架都放滿了碎瓷片。這些精美的瓷片,雖然殘缺不完整,但同樣閃爍著中國古代陶瓷藝術耀眼的光芒,映現(xiàn)了千余年來不同窯口的工藝特點及其演變的瓷文化。如今,陳上海已是中國收藏網(wǎng)會員,發(fā)表了《也談樞府釉瓷》等多篇業(yè)務文章。